第二章 打钱的规矩
这位难缠的主儿是谁呢,大名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只知道姓刘,家里行八,所以大伙儿都叫他刘八,给个面子的就叫刘八爷。
他是在桥摆地的。桥这块原本是个荒地,狗都嫌的地方,也是南城穷人待的处所。还是在清朝的时候,因为桥做买卖不收税,所以很多跑江湖的摊贩来了,也就引来了一些客流。再后来等江湖艺人一过来,这边就彻底热闹起来了,所以也才有了今日这般繁华的景象。
当初这块狗都嫌弃的不毛之地,如今价值甚巨。
那么摆地是什么意思呢,刚才了桥这块原来是荒地,买卖人过来都是摆地摊的,江湖艺人过来也是撂地卖艺的,观众都是围在旁边站着看的。但是这种作艺方式叫做雨来散,风雨一来,观众就走了,或者等到要打钱的时候,人家也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赚不了什么钱。
刘八这群人眼光比较长远,很早就看到了商,但是他们又没多少钱,所以没法圈地盖房子造茶馆办游艺场什么的,不过他们又想到了一个新眨
占了一些块零散的地儿下来,去买一些顶棚桌椅板凳,临时搭了一个棚子,里面摆好板凳,然后租给艺人做艺,这个形式叫做摆地。有个地儿框着,观众就不太会跑了。
然后他们跟艺人是二八下账,艺人拿八,他们拿二。别看这区区的两成,刘八可有好几块地儿呢,据他一的收入得有两三块现大洋,这就相当不少了,没看这刘八爷现在端着茶杯跑茶馆,日子过得多潇洒。
这得佩服人家的商业眼光啊,当然也有那好事儿的给刘八取了个外号,叫刘板凳,因为人家靠板凳吃饭。
这刘八坐在桌边,桌上摆着几盘点心干果,盖碗茶里飘着沁饶香气,茶具和茶叶都是刘八存在茶馆里的,他每都来,大主顾都讲究。
刘八早就看见高杰义了,斜眼瞥了一下,嘴角憋着笑,放下上瓜子,还不等他话呢,高杰义先来了一句。
“哟,八爷,您吉祥。”高杰义叫得大声。
这一声反倒是把刘八给叫得愣住了。
台上的秦致远师徒都愣了一下,就连给师父告状的屁孩都诧异地看了过来。
刘八一时没反应过来,就呆呆回了一声:“啊”
高杰义走到刘八身边,笑着:“八爷,好些日子没瞧见您了,今儿您可得多捧场啊。”
刘八微微有些诧异地看了高杰义一眼,然后问:“你伤好些了吗?”
高杰义道:“托您福,已经没事儿了。”
刘八也笑了,打趣道:“哟,你这一伤,倒是把木鱼脑袋给弄的开窍了啊,现在倒是挺会话的,人瞧着也灵起来了。”
台上的师徒俩也对视了一眼,连刘八这种外人都能看出来的东西,他们作为高杰义身边的人怎么会不知道呢,这爷俩也正纳闷呢。
高杰义却:“那是呀,都八爷您是阔气的主儿,今儿是打算给大赏钱的,而且是一次赛一次的高。碰到这么好的主顾,我能不灵着点嘛。”
“嘿,真会话啊。”刘八笑着端起杯子,呷了一口茶,放下茶杯他拿出来一块现大洋,对着高杰义道:“义儿,别八爷不关照你,你好些日子没来了,今儿来打钱,八爷头赏你一块现大洋。”
这块袁大头一出,场上众人纷纷侧目。
嚯,真有钱。
高杰义也是眼睛一亮,他刚打钱打一圈了,二百来人才一百来个铜元,还不到一块大洋呢,现在刘八一出,一个人就抵得住全场所有人了。
民国初年市面上主要流通的是银元和铜元,银元就是大家俗称的大洋或者袁大头。铜元在光绪十五年就开始铸造了,光绪二十六年的时候确定一百铜元当银元一圆。但是因为私铸泛滥,加上战乱连连,所以这个兑换比率一直不稳定。
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的时候,平均64个铜元就能兑换一个银元;903年的时候就增长到了923枚;90年的时候恰好是00枚铜元能兑换一枚银元。铜元一直在贬值,到90年的时候就需要30枚铜元才能换一枚银元了。
武昌起义后,民国成立,从9年到现在七八年的时间,兑换比率基本稳定在36枚铜元兑换一个银元。虽然铸了新币,也出了新的银元,但是也没能救得了这个混乱的币制,也没能遏制铜元贬值。
今年都还算好的了,从920年开始,因为军阀混战加上灾**,铜元贬值更加厉害,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加困苦了。因为这会儿老百姓的工钱都是按照铜元结算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人家生活能好的了吗?北京这地界儿要到924年,经过工人们的不断努力,工厂主才开始用银元结算工资。
这会儿市面上零散的买卖也是收铜元。老百姓还是不太习惯叫铜元,大家管银元叫大洋,管铜元叫铜板,北京老百姓还会管铜元桨铜子儿”。
涉及到量大的买卖,才会用大洋结算。更大的就会银两。有人常民国物价都是这个几分钱,那个几角钱,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民国初年没这个币制,只得你把铜元换算成银元,才能出现几分几角。
铜元兑换银元的比率是不稳定的,经常会有波动,所以大家生活上没人会用几分几角的法。政府记录物价才会用到这个,每百斤面粉几块银元,因为银元比铜元稳定,方便以后考据。后世史学家研究物价也是以此为据,换算几分几角一斤。
现在街头就有兑换摊位,每都会挂出来当日银元跟铜元兑换的比率。
“谢八爷。”高杰义高胸递过去笸箩。
可刘八此时却把缩回去了,他怪罪道:“你这孩子,拿人赏钱哪有这样拿的,弄个笸箩算怎么回事,至少得用接嘛。”
高杰义就知道没这么简单,这不是个好话的主儿。
艺人行有艺人行的规矩,尤其是在旧社会,艺饶社会地位很低,被称作是戏子,是被人瞧不起的。也是因此,艺人行产生了很多规矩。
打钱的时候就有一个,规定不能用拿钱,乞丐才用接钱呢,他们是靠艺术吃饭,又不是伸讨钱。所以高杰义才会用笸箩打钱,不用直接接触。
这刘八是埋汰人呢。
高杰义笑了一笑,把笸箩收回去,把伸出来,但却是背对着刘澳。这也是艺人行的规矩,万不得已只能用接钱的时候,也得是用背,心朝上那是讨钱,要饭的才这么干呢,这年头连单膝跪地唱数来宝的半乞半艺的艺人都不见得肯心朝上,就更别被人尊为先生的评书艺人了。
刘八瞅了一眼,笑嘻嘻又来一句:“嘿,这哪有背朝上的,这接的哪门子钱呢?”
这话一出,不高杰义了,就连台子上那对师徒眉头都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