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难

A+A-

    京剧对于甘敬来是一个不解之缘。

    不知何所来,亦不知往哪去。

    霸王别姬是一部经典,梅兰芳是一部某种意义上的复刻,前者甘敬有过当事人的记忆体验,后者他就是男主角,而除开电影中的精气神,京剧上他是正经的谭家弟子。

    毫不谦虚的,甘敬是影视圈里最会唱京剧的演员。

    现在嘛,他也会是京剧界最为唱京剧的角儿了。

    甘敬把自己的京剧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心里在思考这种以力破局的方法究竟成不成。

    一个如今时代的京剧大师能发挥出多大的效应?

    甘敬没有太大把握,只给了自己三个字。

    试试看。

    “嗨,大明星,请教一个事,我特喜欢一个嘻哈歌唱的歌,不过后来关注他的个人言论后发现有点出乎想象。为什么他的人设是那样?是为了和嘻哈统一?”

    一阵的振动打断了甘敬的思考,这是那位巴黎碰见的歌剧女孩陈茜——作为微信上仅存的圈外人,甘敬有时候觉得和她聊天还挺新鲜的,所以也就留着了。

    “嘻哈歌?人设这个词用的似乎有些泛滥。”甘敬瞧见了一个词,发了一条微信过去,“你是有点看人设这个词了吧,你喜欢的这个歌估计压根没到这程度。像我们公司的唔,算了,不了。”

    甘敬本来想拿周咚雨目前在公司有个专门的形象部门作为举例明,不过又觉得陈茜毕竟是圈外人,聊这些如果流传出去不是太好。

    “你不我也知道,你那百日红就两个人”陈茜发了个狗头表情,“不其他人,你是有人设的吗?”

    甘敬随回了一句:“人设是粉丝经济向的,我是演技驱动向,多少有一些,但我这里不是很刻意包装。”

    “厉害,影帝。”

    “还行,来段歌剧我听听,我还真没怎么听过这个。”甘敬忽然生起了一些兴趣,歌剧在西方文化里是颇为流行的,现在仍然有一大批西方人很喜欢听。

    转换过来,它们的体系或许对京剧有借鉴作用。

    稍微过了一会,一段语音被发了过来。

    一分半钟。

    她唱的是一段即便不关注歌剧也可能听过名头的今夜无人入睡,这是自歌剧图兰朵中最著名的一段咏叹调。

    甘敬反复听了两遍,触类旁通没和京剧比较,反而是觉得是和之前出演无法触碰时的某些台词有种通感。

    “怎么样?大明星,好不好听?”陈茜大概是留出了欣赏的时间,过了一会才发来询问。

    “有点意思。”甘敬如实答道。

    “你这人口气有点大啊,我从就开始学歌剧。这是专业级别的咏叹调,可是能登台的。”陈茜有点不满,“外行了啊,影帝先生。”

    嗯,嗯,嗯。

    甘敬重新点开听了一遍,随后开了房间的灯,打开了自己的电脑,搜到了帕瓦罗蒂的今夜无人入睡。

    他试着唱了两句,比较了一下京剧唱腔和歌剧唱腔的差别,不过因为对于意大利语不熟,唱的不是很好。

    既然意大利语不熟,那就用英语吧,甘敬换了一个本。

    “nbdyllleep!nbdyllleep!”

    “eveny,prne,nyrldr”

    引吭高歌,从来是一件很值得自我陶醉的事,这不分中外、美声通俗,就像是很多人喜欢边洗澡边唱歌一般,哪怕唱的很跑调。

    的试验了半首歌,甘敬找到了一些感觉。

    歌剧多是用胸腔共鸣,而京剧则是丹田运气、腹式呼吸,嗓音要求比较高。

    甘敬琢磨了半个时,最终发回去了一条语音,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唱法。

    许久,这条微信都没有得到回应,等到了甘敬忙着上的事情都要忘记了它的时候,忽然连续振动起来。

    “还没人设?!你面对一个普通的学生都要找旁人专门录音来回复!你居然还你不人设!”陈茜的话语显得很气愤。

    甘敬这就有些无语了,他拿起立马回了句语音,现录现发,末尾用着美声的唱腔特地还加了一句拉的长长的话,去你大爷的。

    啧,咏叹调的正确用法原来是这样?倍有力量。

    甘敬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中西方结合点化其实还挺别具风味的。

    “真是你?我的天。”陈茜被震住了,这声音听起来是没错,尤其那句中文粗口听起来就更是本人了虽然不文雅,但毫无疑问的是本人。

    “其实吧,我是一个唱戏的,这些唱法到了一定境界是有共通之处的,只不过你才刚刚迈入专业级别的大门,体会不到这一点。”甘敬信就是瞎扯,“艺术的道路很漫长,姑娘,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就干了这碗鸡汤。”

    “”陈茜只发来了一串省略号就了无动静。

    甘敬是觉得这货大概是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不过嘛,怀疑就是督促自我前进的动力,歌剧之路其修远兮,让她慢慢而求索吧。

    十月十五,谭家京剧社。

    这一天的京剧比以往任何一天都要热闹,影视圈的明星阿甘将会在这里登台演出——即便只是提前两天象征性的做了个宣传,京剧社的场地仍旧是挤满了人。

    目睹到这样的场景,谭家大师兄谭山自然是满心感慨,京剧社长久的努力真的是不敌师弟一个人的名气啊。

    这对京剧社是好事,可是

    他摇摇头,甩开头脑中的想法,看了眼三师弟,询问道:“今天师弟他有几个朋友过来,人招呼了吗?”

    “呶,那边刚坐下,四个人,年纪不。”

    谭山点了点头,巡视了一圈明显超员的京剧社,又看了看周围的安保,琢磨起师弟所的关于之前京剧基金的事情。

    传统文化是一面旗帜,之前京剧基金会组织了一波全国巡演活动,反响还算可以,但是到了今年之后其他省市的热情明显就不如去年,有些难以为继。

    其实想想也是,只是一个名头,难以带来更多的利益自然也就不能驱动上下了,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宣扬一番,不需要的时候就放在一边。

    难,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