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柳湾问卦

A+A-

    黄河向东穿过河套时,遇到一条纵卧大地的山脉之后,便调头呼啸南下了。这条山脉,就是著名的吕梁山脉。在吕梁山脉的南段,有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叫稷王山。稷王山的东、西两麓都与绵延的丘陵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山麓和丘陵以北、以西,都是沿沟壑向河岸逐级梯展的一望无际的黄土地。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带就出现了很多柿子树。这里的柿子树不仅多,遍布田间地头;而且也大,一揽多粗的树身,大大的树冠,枝繁叶茂的。每逢中秋时节,红彤彤的小灯笼似的柿子挂满枝头;到了初冬,寒风一吹,那绿油油的柿子叶便渐渐泛红。站在高处,远远望去,那一树树火红的柿子叶就像一朵朵天边飘落的红霞,分外美丽。也由此,有人就形象地把这一带叫做“柿子湾”。

    在柿子湾南部,也就是稷王山北麓二十来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柳湾的村庄。听说,柳湾这个村名儿是从“刘家湾”演变而来的。村子三面环沟,仅西边与大片的田野相连,有黄土夯筑的城墙,有砖石砌成的城门楼儿。西边的城门楼前有一个小广场,广场西侧、正对着城门楼有座建于明代的大照壁,城门北侧有记载早年捐银子盖庙的碑楼儿,南侧是一棵老槐树。

    柳湾这个村子并不大,这时也就几十户人家。不过,村子里的老房子可不少,有精美的砖刻,有栩栩如生的木雕,还有门前神态各异的石狮子和顶着寿桃的拴马桩。听说,这些老房子多是早年刘氏家族留下来的。

    村子中央,有一个杨柳环绕、白鸭嬉戏的大池泊。池泊西岸立着一座大照壁。一下大雨,各条巷子里的水汇集过来,从照壁底下的拱洞里涌出来,沿石坡儿哗哗而下,调皮的孩童聚在石坡上玩水嬉戏,也算是恬静村落的一道风景。

    照壁坐东朝西,底座与一个不大的土台相连。土台周边有砖石砌成的台阶,两棵老槐树站在土台两侧,相互掩映着。大照壁面对着广场。广场南边有一座坐南朝北的大戏台,这里的人都管它叫台子。上了年纪的人说,台子靠近池泊,有扩音的效果。早年没有扩音机,可戏台上的对白和唱腔,老远都能听见。

    在电影、电视走进乡村之前,听书、闹社火、看戏是庄户人喜爱的文娱形式。柿子湾一带,古时候属于蒲州,这里自古就流传着一种地方戏叫蒲剧,也叫蒲州梆子或者南路梆子。蒲剧,唱腔高昂,朴实奔放,善于刻画抒情的人物性格和情绪,擅长表现慷慨激昂、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

    柿子湾一带村村庄庄都有业余剧团。剧本和曲调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只要嗓子好、识字,一腔一调跟着唱,一招一式跟着学就是了。即便不是演员,看的戏多了也能哼上几句,自得其乐。至于伴奏的,除了打板的这个乐队指挥以外,拉二胡、板胡、吹笛子什么的,那也一样,一曲一调跟着学、反复练,也就会了。听说,柳湾就有个拉板胡的,人家简谱、五线谱都不识,可板胡却拉得格外的好。你能唱,人家就能拉;你怎么唱,人家就怎么拉;而且非常和弦,真是神了。

    和往年一样,这个春节,柳湾要唱几天大戏。这不,几套幕都挂好了,连晚场用的汽灯也都预备了。大年初三,吃过早饭,就三三两两往台子跟前走了。戏台前的小广场上,圈椅、靠背椅,长凳、方凳,圆墩儿、马扎儿,长的短的、高的矮的,各式各样的凳椅就陆陆续续排满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扶老携幼的,托亲带故的;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个个头面一新,崭新的中式衣裳。

    吆喝耍货的、叫卖糖葫芦的,在人群中走来走去的。小广场边的墙根上,有卖针头线脑、头绳儿发兜儿的,也有卖裤裤袄袄、鞋鞋帽帽的;有卖糖人、煽醪糟的,也有卖羊杂的,还有摆卦摊的,好不热闹。

    戏还没有开演,台上的帷幕紧合着,里面不时传来板胡、二胡调音的声儿,偶尔也有从幕后出来张罗什么的。台下一派祥和的气氛,有打拱拜年的,也有聊天的;有说笑儿的,也有围着小摊儿问这问那的,人头攒动,嬉笑之声不绝于耳。

    “哎,老家儿,给咱算一卦。”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来到卦摊前,一边解着胸前的扣袢儿要掏什么,一边对算命先生说。大过年的,可这人一身干干净净的旧棉衣,在人群中很是显眼。那人言罢,只见头戴瓜皮帽、身穿黑长袍的算命先生拿起胸前吊的圆镜片,看了看来人递过来的纸条,掐着指头念念有词地算了起来。他一边掐一边看来人表情,满条斯文地说:“嗯,依额看(柿子湾一带称我为额,下同),你这前半辈子还不歪哩。”

    “啥?”、“还不歪?”、“哎呀,你这算的倒是个毬。”“瞎子都能看出来,哈哈。”周围人七嘴八舌地讥笑、反问道。而那个男人呢?抬眼看了看算命先生,却不吱声。“嘿嘿,还甭不信,人家这前半辈子是不歪。”算命先生沉着道。“哎,老汉,你到底会不会算?”有人在一旁嘲讽道。“你甭急,额还没说完呢。”算命先生不慌不忙说。那个男人仍不动声色。

    “从你这八字上看,这前半辈子的确不歪。只是……只是几年前遭过一劫。”算命先生一边说,一边微笑着打量那男人的表情。“嚄?”周围人惊讶道。可那个男人还是不吭气儿。“不过,依额看,那也不要紧,再过上个两年呀,也就缓过了。而且,你这将来老运还不歪呢。”“嘿嘿,额觉不上。”那个男人摇了下头终于开口道。“呢还甭不信,额可十拿九稳,嘿嘿。”“哦。”

    “不过……”、“啥?”周围人好奇地凑了过来。“只是……嘿嘿,算了吧,额就送你一句:花开倒春寒,籽落千里外。”算命先生诡秘地对那个男人道。“啥意思?”、“嘿嘿,到时候就知道了。”“哎呀,这老汉还卖上关子了。”周围人笑着说。

    “哎,有儿,甭听毬他胡说。”不知何时来了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打断了有儿的卦。“哎,听老家儿把话说完嘛。”有儿笑着说了那小伙子一句。“额就不信毬这。”那小伙子插过来继续道:“哎,老汉,你到底会不会算呀?”有儿一看这架势,便撂下几个小钱儿,离开了卦摊。

    “这娃,老汉也不容易,大过年的,撩人家咋呢。”一个中年人劝小伙子道。“要算不了,额摆这摊摊做啥?”算命先生瞟了那小伙子一眼说。“哼,刚才那一卦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哈哈。”一听这话,周围人都禁不住笑了。“哎呀,不可能。”算命先生胸有成竹地说。“飞虫子死到五黄六月了,浑身稀软嘴铁硬。”小伙子继续调侃道。“你说的倒是个毬。”“还不是。那,那给额算算,看额啥时候发财?”“哈哈。”周围人又笑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算命先生笑着对小伙子道。“命?要命里没有呀,你还给人家算毬哩?”小伙子反问道。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圆片茶镜、围着围脖、穿着长袍马褂的五十来岁的男人过来插话说:“哎,甭逗人家老汉。额来问个事。”“问啥?财运还是儿女?”算命先生笑着道。“嘿嘿,额这一不问财运,二不问儿女。”那人慢条斯文道。“哈哈。”周围人都笑了。“那问啥?”“额就问,这兵荒马乱的,你看谁才是真龙天子?”“哈哈。”、“有个意思。”周围人乐了。“说了半天的,就算这?”算命先生不屑道。“对,刘老,就算这个。”、“看老汉咋算。”周围人凑过来逗算命先生说。“哈哈,这下不嘴硬了吧?”刘老蔑笑道。“这有啥难的。”“那你算算。”

    “头戴八角帽,身穿八褂衣。”算命先生神秘地说。“啥意思?”“八褂衣,还八角帽?”“啥意思?”周围人不解地问道。“连这都不懂?”“哎呀,你就直说嘛。”“嘿嘿,天机不可泄露。”算命先生笑着道。“哈哈,这老汉有个意思。”刘云虎也就是大伙叫的刘老,笑了笑,离开了卦摊。

    话音刚落,那边大戏开演了,算命先生也收起卦摊儿看起戏来。而那个吴还有也就是大家伙叫的有儿呢?自然也回到座位,和家人在一块儿看戏了,只是偶尔回头张望一下算命先生,似乎对刚才算卦有些后悔的样子。

    早春的天儿,虽说还有些冷,但已经感觉到春的气息了。台上字正腔圆,台下津津有味,不时叫着好儿。那卖冰糖葫芦的、卖杂耍的在人群里走来走去的,做着小买卖。旁边煽涝糟的、卖羊杂的生意也不错,不时有老人带小孩来吃的。坐上小马扎,把在小桌上,谈笑间嘴里冒着热气儿,一片祥和的气氛。

    下午看完戏,已是后半晌了,庄户人都要回家吃饭了。有儿一家也随众人散了。绕过大照壁,沿池泊北岸往东走到头,便是一个开在土墙上的大大的门洞。出了门洞,就是通往北沟的土坡。沿着坡路往北沟里走,不多时,便岔出一条往东平走的小道,尽头是个小小的柴门,这便是有儿家了。

    这院子比村巷低四、五丈,院子不大,顺沟沿筑着黄土夯筑的围墙。两孔土崖上挖成的窑洞坐南朝北,东侧的那孔窑只装个大窗户,但没有门;西侧的这孔窑则是一窗一门;两孔窑之间有小洞相连,形成一个里外组合的套间儿。看上去,这窑洞是有些年头了,窑壁上的泥坯都有些脱落了,里面的家具很简单,也很破旧。

    当晚,吃过饭,有儿躺在炕上一时睡不着,又想起白天算命先生的话,半信半疑的,翻来覆去好大一会儿才入睡。朦胧中,似乎又穿了长衫,戴上礼帽,出了门,叫了辆人力车,谈生意去了……醒来才发现原来是个梦。

    可自从算过卦之后,有儿老觉得村里人似乎在说他,以来他家从前那些个事儿,便自言自语后悔道:“唉,这才不是的,好好的算哪门子卦呢?真是没事找事!”

    这天,有儿一觉醒来,窗纸已亮,他穿上衣裳就往窑口走,推了下护门儿却没推开,原来昨儿个夜里下了一场大雪,窑门让积雪给堵了。都打过春了还下这么大的雪,这在往年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