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四个包子
怕天大亮后,老太太或是李元素又派人过来。平白又耽误工夫,又惹她们这些天天忙宅斗的夫人太太多想。还是早点走的好!
铺好床,又把屋子扫一遍,动过的东西都恢复原样。柳风细背着竹筐就出去了,半路遇到扫地的婆子。风细笑问:“婆婆,我想出府,请问要跟谁招呼一声吗?”
那婆婆冷的呵一下道:“姑娘是府上的客人吗?照顾姑娘起居的是哪个丫头?让她带你出府吧!”
正着,珍珠端着一盆热水过来。看到风细惊讶地道:“柳姑娘这么早就起来了吗?”
风细笑道:“实在是担心家里,睡不着。不如早点起来算了。既然姐姐来了,能不能带我出府?”
珍珠劝道:“姑娘吃过早饭再走吧!这么冷的天,现在出府你也没车回家啊!”
“没事!我还要去买些豆腐,等我走到城门口,这驴车也就进城了。好姐姐,早饭我随便卖两个馒头就对付了,你就送我出府吧!”
珍珠见她的真诚,且上头也没特意交待要留柳姑娘之类的话。便放下热水,带风细出了二门。招叫来一个婆子,让她领风细出大门。珍珠是内院丫头,没上头命令是不能随便出大门的。
风细跟着婆子,朝珍珠挥挥,才走两步,珍珠又叫住了她。原来刚好一个大厨房的婆子提着一大食盒包子,要送到护院们吃早餐的地方。
珍珠拿了两个,想想风细的食量,又拿了两个。四个还烫的包子拿一方素帕包着,递给风细笑道:“吃口热的垫垫,这大清早怪冷的。”
风细感激地接过,又看这方粉色帕子,边缘还绣了花边,猜测应该是她心受之物。便想取出包子把帕子还给她,珍珠赶紧制止道:“一方帕子而已,一同送给姑娘了。”
风细捧着包子,觉得有些感动。猛地冲上去抱了珍珠一下,仰头笑道:“多谢姐姐照顾!下次我一定送来最好吃的腐乳给你!”
珍珠明显一僵,毕竟这年头还不流行,这么直白的答谢方式!旁边的婆子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只道这姑娘胆子挺大。
风细跟着婆子出了府门,回头看了一眼许府,只觉这一夜的经历挺美好的。想了想问那婆子道:“婆婆,老夫人住的是哪个方位?”
那婆子一愣,指着东角道:“老夫人住在东首,姑娘要做什么?”
风细笑道:“蒙老夫人关照,我才能借宿府上一晚。我人力薄,无以为报。又因身份寒酸,无缘与老夫人这样的福气人见面。只能在这里鞠三躬,算是报答。”
完放下背筐,理理衣裳,珍重地朝东首鞠了三躬,态度十分诚恳。那婆子笑道:“姑娘到是个懂礼的。”
风细笑道:“父亲活着的时候常教导我,要知恩图报。可惜许府大恩,我却没什么能报答的。以后只能时常跟求菩萨保佑,老夫人和许府的大家,万事如意了!”朝婆子挥挥,风细顶着寒风出了东区,朝城门方向走去。
却那婆子看着风细单薄的身影消失在街角,不由感叹两句“当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么伶俐的一个姑娘,怎么就生在那等穷山沟呢!要是生在大户人家,怎么着也是个千金姐的面相!”
才转身回去,就看珍珠忽忽过来道:“柳姑娘呢?”
婆子道:“已经走了。”
珍珠急道:“哎哟,怎么就这么快!老夫人刚传来话,要见柳姑娘一面。”
婆子急忙朝街头看一眼,哪里还有人影!且出了东区,街道四通八达,也不知道她会往哪里走。便道:“这追也追不上了,不如回了老夫人,等半月后柳姑娘再送腐乳上门时再见吧!”
婆子见珍珠面露愁色,便把刚刚风细朝老夫人居住的方向,鞠躬行礼的事了一遍。珍珠心一动,便让婆子跟她一同去回老夫人。
待两人进了内宅,来到老夫人的住处,刚好大夫人和府上一干少爷姐来请早安,李元素和许元来自然也在。
珍珠先如实回了,柳姑娘因担心家人,天还没亮就起来,此时已经出府了。老夫人要见她,也不过随口一提,这人既然走了,自然也不强求。便吩咐了一句,下次进府,再把人带来一见。
珍珠松了口气,生怕老夫人怪罪她私自让客人离府。这见老夫人心情挺好,便朝婆子使眼色。
那婆子立即添油加醋地,把风细鞠躬行礼,要求菩萨的事了一遍。老夫人顿时心情更好了,这有钱人都有这种心理,稍微给了穷人一点帮助,就觉得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若这穷人识趣,再诚心宣扬感谢一番,那这富人的心理就更满足了。
此时,老夫人就是这种心理。再加李元素笑道:“柳姑娘虽然年家贫,但是确实很懂礼。她家中已无父母,只有一对年的弟妹,都是靠她养活。”
一个年纪跟柳风细相仿的姑娘,一听李元素的话,立即掩嘴笑问:“表哥怎么跟一个做豆腐的姑娘这么相熟?连她家中的事都知道?”语气中充满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成熟。
李元素看看这个表妹,明明也是八岁,却透着一股子老成。不由想到柳风细那双狡黠的眼睛,心道:都是孩子,怎么差别这么大呢?还是柳姑娘可爱一点。
脸上却仍是礼貌的微笑道:“琦妹妹笑了,我只是觉得她做的腐乳实在美味,便多问了两句。”
许元来好笑地看着李元素一眼,却没多什么。单是李元素认识柳风细,就让老夫人和内院众人这样好奇。若是再知晓自己也认识柳风细,岂不更让他们好奇?还是装做不认识的好。
见李元素起柳风细随意的很,老夫人便知两人是真的没什么,彻底放下心来。笑道:“只当是个普通农家丫头,不过会个做腐乳的艺。想不到竟是个自立自强,知道感恩的,既然这样,下次再送腐乳来,赏钱多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