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勾结藩王

A+A-

    事到如今,魏皇后也不想白白背这黑锅,这事尽管也有她的一份,但是背后推了一把的却是皇上。她当初得知后,才对皇上生出畏惧,让魏家低调行事。他既然能害了原来的太子妃,也能再害她这个他选出来的皇后。

    二皇上面色微变,显然没想到这事竟还有皇上的份。

    冷哼一声后,他狐疑地盯着皇后,道:“你莫要推脱罪名。”

    “我还有什么可推脱的。”皇后目光阴冷地看向二皇子,笑道:“你跟你的父皇是一样的,都是冷心冷肺之人,你且想想换成是你,会如何做?你与你后院那众多美人、还有你那二皇子妃能有多少情份?”

    二皇子一向不太喜欢太过稳重迂腐的二皇子妃,对后院里几个柔媚的美人虽多有宠爱,但皆是一时怜爱,哪会有什么真心。他一时愤愤,看着皇后却不出什么来,直到走到殿外,他被冷风一吹人才清醒过来。他是为了懿旨的事来的,却没有从皇后口中套出话来。

    罢了,难道她不,他就不能从别处知道了吗!

    “刚刚你早前皇后召见过朱大人?”二皇子问身边的内侍。

    刚刚听到隐秘旧事一直在装不存在的内侍,这会儿马上上前恭敬地点头应了声是。

    “去好好查查,看看他是不是带了什么东西出宫。”

    “人明白。”

    内侍马上退后,召在站在暗处的人去调查此事。二皇子也不过问,望着皇上灵堂的方向不愿挪不动脚步,只想站在这冰冷的春风中感受些许温暖。

    朱老大人回到府里时,府里已经挂满了白色。家里真正有孝跟守国丧还是不一样的,有许多地方要重新布置,好在朱老夫人是个能干的,又有儿媳妇帮忙,马上就把事情料理明白。

    府上虽给有来往的人家报了信,但是在这当口,不少人家不敢跟朱家来往过密,也没有亲自上门吊唁。朱府本来也不打算大办,可是看到来的人这般少,心下还是有几分感慨。濠州那边肯定也是要去信的,现在城门禁得没有那么严,凭着他的令牌想要送信还是容易的。

    “二郎也不知怎么回事,离皇上驾崩都过去十多天了,他到现在还没有到京城!”朱老大人站在灵堂前皱眉道。

    他所的二郎自然是朱应俭。

    朱应勤不好是因为他送信送迟了,好声道:“许是路上耽搁了。”

    想到去年朱应俭在回濠州路上遇到的事,朱老大人也没有再什么。如今他只希望一家人好好的,不要出什么事就够了。朱应勤见父亲没有再多怪罪,眸色沉了沉,不过如今家事纷杂,他也不好多什么。

    朱应俭其实正在来京城的路上,只是跟朱家送信的厮正好错开了。他出门前跟濠州府上的管家留了话,是要去京城处理一点事,便是有人来寻他也会朝着京城的方向去。

    怕他在路上耽搁,朱府又派了厮出门,只是这厮刚出了城门就被二皇子的人扣下了。

    朱家这个时候派人去叫朱应俭入京有些多此一举,朱应俭在皇上驾崩时就该收到了信,迟迟未到是在帮着朱家暗地里做了什么安排,现在这些安排用不上了,朱应俭自然会依讯入京,何必再传信过去,除非朱家想传的是其他消息。

    二皇子心下已经认定是朱老大人拿走了懿旨,但派去送信的厮却什么也不知道。

    沉吟片刻后,二皇子冷笑一声,“这老匹夫,竟然敢耍心眼。”

    当天夜里,朱家没有迎来吊唁的亲友,却迎来了一队士兵。朱老大人一看是大理寺的官差,一时摸不清头脑,等看到二皇子现身时,他才明白过来。

    “朱大人,借一步话。”二皇子淡淡地。

    朱老大人点头,暗想,莫不是二皇子想问他懿旨上的内容,他是还是不?

    果然,两人一到了角落,二皇子就问:“朱大人,你知道皇后下了一道懿旨吗?”

    朱老大人的嘴唇抖了抖,最终答道:“不知道,是什么懿旨?”

    二皇子目光一沉,逼问道:“真的不知?”

    “老臣不知。”

    “好。”二皇子阴狠地盯了他一眼,朝领队来的人打了一个势。

    领队那人知意,大声道:“有人密告两位朱大人勾结外臣,意图谋反,下官奉命前来查证,请两位朱大人跟下官走一趟吧。”

    “这二殿下”朱老大人焦急地看向二皇子,他怎么能无故扣下这么大的罪名。

    “朱大人现在想起那道懿旨在哪儿了吗?”二皇子有些不耐烦地问。

    什么在哪儿?这他怎么知道?朱老大人顿了片刻。二皇子越来没有耐心,他早就看朱家的人不顺眼,不过是出了一个淑妃,在皇上面前得上几句话就张狂起来,外地来的乡下人,还真当自己是个人物。这样的人不受点教训是不会实话的。

    他使了一个眼神,如狼似虎的官差就把朱家父子抓了起来。

    “你们你们怎么可以如此,我乃是朝中重臣”

    来人根本不多理会,把他的嘴一堵就把他拖出去了。府里顿时乱成一团,女眷着急地站在边上,知道是二皇子下得命,有人还想上去相求,被二皇子冰冷的目光一扫之后,她们竟忘了动弹。

    家里老爷到底在做什么,女眷隐隐约约也知道一些,这事若是不成,将会酿成灭门的惨祸,莫非现在就是大祸临门的时候?朱应勤的夫人秦氏一向稳重,马上跟婆母商议,去联络各家与朱家要好的大臣拜托他们想想办法。

    可惜大理寺的人守住了门口,他们根本没法把信送出去。

    “怎么办?”秦氏有些着急地问。

    朱老夫人也是一筹莫展,半晌之后,她忽地眼睛一亮。

    “对了,二郎,等他入了京城知道家里出事定然想办法的。”

    秦氏一听微一皱眉,暗想,婆母到这个时候竟然病急乱投医,二弟以往不过帮着打理家中产业里有些余财,跟朝中大臣却无来往,他来了又有什么用,这会儿他就是有金山银山还能收买大理寺的人把人放出来不成?只是这样的话,她到底不好跟婆母。

    在她婆母心里两个儿子自然是最好的,旁人不得,儿媳妇更是不能,不过在她心里,未尝不是更看重长子一些,秦氏暗想。

    朱应俭不知这些变故,这会儿正慢慢地朝京中赶。京中若有什么变故,定然会再次送信出来,他不定可以跟送信的厮在路上遇到。现在形势不明,他若冒然前去,也许帮不上忙不,还会被二皇子盯上。只是他等了好几天,也没有遇到朱家的厮。

    上回皇上驾崩,父兄往家里送信比官府的消息还慢,他也不多想什么了,怎么这次淑妃母子身亡,他们也没有再送信出来家里如何安排?他们到底想让他如何。

    正在他略有不满时,他下的掌柜传了消息出来。

    二皇子抓了他的父兄后,京中又再次戒严了,听二皇子是在找一样什么东西。掌柜的没法递消息出来,这些天一直在想办法,同时也在打听朱家父子在狱中的情况。

    朱老大人一下狱就受了刑,他年纪大了熬刑不过,只得把懿旨上的内容了,但当二皇子问起他懿旨下落时,他也只能不知。二皇子不信,对朱应勤也用了刑,但是朱老大人实在是不知道懿旨的下落,又能什么?

    朝中其他大臣听朱家父子下狱,对二皇子也略有不满,但也不敢如何。二皇子倒也顾着脸面,跟他们他查到了朱家父子与藩王勾结意图不轨,才会将朱家父子抓起来。满朝文武尽管心下存疑,却不好当着二皇子的面怀疑他这么做另有目的,又或者只是为了公报私仇。

    朱应俭下的掌柜也是在这个消息传出来后,才趁着四城守卫稍松派人传信出去。

    收到消息时,朱应俭十分诧异,要自家父兄跟藩王勾结怕是不能够,但是中宫那位却是有可能的。皇后和二皇子势同水火,怎会甘愿听任二皇子坐上皇位。这种时候朝臣靠不上,她就只能依靠外面的藩王,但是一旦藩王举兵进京,事情就不一样了。

    朱应俭皱了皱眉,开始盘点各地藩王的势力。要在大乾影响最大的藩王,要属云南世袭三代的庆王。他前些年到过云南,知道庆王在云南的权力有多大,也知道他对当地百姓的盘剥有多深。现在的庆王原璧恒,他比皇上要长十几岁,算是皇上的堂兄,已经是云南第三代的庆王了。

    照大乾开国圣皇定下的规矩,藩王只能袭三代,三代后降等,除非有特殊功殒。庆王也是光棍,大概觉得皇上是不会让他的王位再传下云,也没想着如何去京中活动,而是想尽各种办法搜刮民脂民膏想为自己修建一座举世无双的庆王墓。

    除了修墓,他还喜欢服食丹药,甚至有传闻他曾用童男童女炼药,甚至杀过一个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样的庆王怕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管京城这摊子事。可是庆王没有,庆王世子还是有的,要是庆王墓真的修成了,庆王府也得空上一半,庆王世子又没了王位可袭,怕是不能甘心。

    除了庆王,也就剩下肃王了。肃王当初极得先帝宠爱,甚至一度有人传先帝有意传位于肃王。先帝过逝时,肃王才十三岁,就算先帝有过这个想法也来不及实施,这一点从他写下的传位于太子的遗诏就看得出。

    在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没少吃几个兄弟的亏,他们死的死关的关,只剩下一个还没来得及行动的肃王杵在他眼前,他大一挥,就把甘州这个北方荒凉之地给了肃王当封地。肃王许是跟皇上置气,这些年岁贡都进的是一些当地的土特产,自称是他亲培植收获的。

    皇上也没有因此降罪,看到肃王过得这么惨,还发发脾气逗他高兴,他哪里会怪罪。皇上并不知道肃王这些年种树防沙发展农业,又找到了一条跟西域通商的暗道,正在闷声发大财。

    这事朱应俭是知道的,他还跟肃王府的人做过生意。

    上有了钱,就可以养兵,就可以有兵器,朱应俭知道朝廷对铁器的管控极为严厉,但是只要有钱,铁和铁器总会有的。

    如果肃王跟皇后有了交易,倒真有可能来争一争这至尊之位。

    还有朝中一些握兵权的大将,他们难道就没有自立为王的心思?到时候天下一乱,什么事都不好,就是他也是有些想法的。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他现在还是先想想怎么把父兄从牢里救出来吧。

    他在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已经晚了,朱老大人本就是文人没有吃过什么苦,受刑之后悲愤交加,没过两天就死在了狱中。朱老大人一死,朝中的官员一时又议论纷纷,毕竟朱家勾结藩王的事是二皇子一面之词,就算他现在弄到了按着朱老大人印的口供,他们也还是不信的。

    伪造口供按印的事,朝中的官员又不是没有听过,靠这个就想认定朱老大人有罪有些牵强。为了平息事态,二皇子暂时放过了朱应勤,没有再对他逼供,还让人给他上了药,免得他也死在狱中。

    朱老大人被这样逼供都没有出懿旨的下落,想来是真的不知情,连他都不知,他的儿子又怎么会知道。但是事情他已经做下了,朱老大人也死了,他总不能背上一个残害忠良的罪名吧?所以朱家父子勾结藩王一事一定要做实。

    想来他的叔叔们也不见得肯乖乖看着他坐上皇位,看他们哪个先闹起来,就让哪个跟朱家“勾结”。他早就看那些个藩王不顺眼了,他们自己撞上来的,他也犯不着跟他们客气。庆王是个不顶用的,肃王怕是有心无力,其余的更不成气候,除非他们联合起来,不然他根本就不怕他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