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哭声
正月十六,壬午日,宜嫁娶。
天还没有亮,月儿就被叫起来上妆。她眼睛微微有些肿,昨个又有族里的姐妹来添妆,按风俗她得跟她聊上几句哭上几声。这些日子来,她连着哭了好几次,何素教她的那种哭了只流泪不伤眼的哭法她一点也没有学会。
昨夜何素悄悄过来教的那个,她也不知能不能学会?她脸上发烫地想。
等敷过眼睛消了肿,她才开始由人侍候上妆。中间她吃了一个水煮蛋和几块点心填了填肚子,水什么的她只喝了半杯,生怕上轿后闹出什么笑话来。
萧郭两家找人合出来的吉时是在巳时,也就是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为了配合时间,府里的酒席也会等新娘子出嫁后再开。不过大部分宾客不会卡着吃饭的点才来,在吉时之前她们就早早到了。
何素从来没在家里看到过这么多了,于她的神经也是不的考验。四周的声音太多了,她觉得脑子有点炸,不得不时不时地清一下脑子。
家里的原本的下人肯定是不够的,何素还向魏氏借了十个人才把这场面应付过去。
来的客人何素大都认得,有些是萧显重的新旧同僚,她在春宴或者其他会共同出席的场合见过她们;有些是萧显重族里的亲戚,她前几天见过了。
萧显重以前对她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族里几位嫂嫂弟妹对她客气得很,之后来的一般长辈好似也把她看成亲闺女似的,亲热得她都不好意思。
当时还有人主动跟要是府里有什么需要她们帮忙的尽管开口,何素先前听魏氏过有些同族的亲戚不定会在她府里安人之类的,也跟她有些忙还是可以让她们帮的。于是,何素就把自己一点也不熟的罗氏一家人交给了族里的几位长辈招待。
里面有位堂奶奶辈分最高,约六十几岁,最是爽利,她有两个孙子先前曾进京赶考,当时是借住在萧侍郎家的,到达京城时也曾来萧府拜访过,只是两人都不曾考中,后来在萧侍郎的安排下一个留在了京城一个回了乡。
这位堂奶奶对何素最是客气,招待罗家人的事她也揽下来了。虽萧府安排了让罗府单独坐,但是只罗府那么些人在一个角落坐着总是不好看,族里就把几位长辈坐的那一桌安排在了他们边上,也是盯着他们的意思。
罗氏的事族里的人都知道,本来有几位老人还想这事只是她一个人的事,不必为了她伤了亲戚和气断了跟罗家的往来,不过等萧显重了当初偷偷从罗府把月儿接出来的缘由后,他们也就不再劝了。
萧显重对以前的事得很含糊,萧侍郎也不曾细细问他,他在春宴提到这事时,他也是头一次听。以前他并不怎么喜欢这个侄子,态度上也比较明显,他的几个儿子也跟他一样更看重萧显重的嫡兄一些。如今他们就算想要跟萧显重走动也聊不到一块儿去,萧显重做的是武官,跟他们之间终归隔着一点什么。
不过当今似乎并没有特别重文轻武,也不知是不是云南那边还在用兵的关系。圣上还训练了一支水师,就是为了开海运所用,许多人对水师的未来还是比较看好的,入秋后朝廷头一次半公半私派出去的海船收获颇丰,一时有许多人盼着下次海运也能搭上一脚在其中分一杯羹,原先反对的那些人声音也了。
这次海运收获虽丰,但也是经历了磨难,差点就回不来了。朝中这些大臣原本觉得海外之地的人都是未开化的蛮子不足为惧,现在脑中的想法却是有点变了。圣上能夺得天下就是靠海外得来的粮种和火器,就连现在京中风靡的辣椒酱也是海外传进来的,甚至有人在传海外遍地黄金,也不知是真是假。
只是对方有厉害的武器,生得又高壮,没有一点实力,普通的商人还真不敢冒冒然出海,更不敢去想他们的财物,如果能跟着有朝廷水师护着的商队出行就不一样了。
事关利益的事多了,朝中对官员的清廉要求也更高,这方面的事都察院管得最多。朝中官员现在也回过味来,都察院中都卫司跟御史台并不一样,都卫司是圣上亲自监管的衙司,从查到抓一步到位,三品左右的官员数日前还能在朝中与人争辩,转眼就成了阶下囚还累及整个家族,整个过程不必经过漫长的审判,连三司都被跳过了。
都卫司的指挥使姓纪,是当今的亲信,旁人想走门路都不敢,副指挥使萧显重看着倒还能,不过都卫司现下经的案子还不多,这也是众人虽对都卫司权柄过在有些质疑,在看在陛下并不怎么用它挟制朝臣,众人也没有多什么。
陛下也没打算在新朝建立后不久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这些都得一步步来。陛下的心思朝中官员有些是真明白,有些明白了却没记在心上,以为还能多混些日子,却不知那终日在忙一年却办不了几个案子的都卫司已经记下他们了。
萧侍郎虽对萧显重有些偏见,但见他身居要职,在京中又颇有人脉,对他又谨慎了一分,也先写信给老家的族长细细跟他了这些,这才有了萧显重跟族中的兄弟在初一扫墓时偶上的事。
其实族里还曾想过这次派来京城吃席的人得挑一二年少时跟萧显重交好的,偏萧显重时候有些顽劣,跟他交好的那些也都差不多,长大后也越发不像样了,跟来京城容易惹事。后来想想萧显重生母离家后,他跟族中的兄弟来往也断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另挑了不曾跟萧显重有过冲突的进京。
萧显重跟他们也的确颇聊得来,还让负责选人的族中长辈颇为欣慰,却不知萧显重早就不是年少时的萧显重,这会儿来的就算是那些跟他交恶过的,他面上也是会应付过去的。
族里有意示好,萧显重这边也客气回应,两边一时相处得也颇为融洽,不然何素也不会把招待罗家人的事交给族里人。
“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到了吉时,郭威带着几位年轻儿郎骑着挂着红绸的骏马前来接新娘。迎亲的队伍一路走一路还洒铜钱,不少地方路人为了捡铜钱还差点打起来。
不过想顺利接到新娘也没有这么容易,女方亲友少不得设几道关卡为难他一下,莫让他以为萧家的女儿轻易就能娶回家。
贤元贤重早就想了不少点子,又是出对子又是让他写催妆诗,只跟他来文的。正好跟郭威来接亲的少年郎里有几个是他外祖家表兄弟,颇有才学,帮他应付了过去,就连催妆诗也是在他耳边提点着帮他想出来的,不然凭郭威先前那几个人还真有可能被难住了。
过了舅爷这一关,还有拦路的姐妹,一般年轻女子皆怕羞不敢上前,只有一些七八岁的姑娘敢来拦人讨红包。桂姐儿正好在这个年纪,又是个厉害的,光是往那儿叉腰一站,别人就想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幸好郭威从自家妹妹玉儿那里知道了桂姐儿会来拦路,立马塞了一个大红包给她。
桂姐儿一接到一个塞着厚厚纸片的红包,也是愣了愣,等他们过去接到人了她才想到翻出来看看,结果却发现里面只有一张五两的银票,其余的都是白纸。桂姐儿当即气得想哭,却马上让本就猜到招术的贤重哄好了。
今天林氏得在家照顾孩子,不能前来,便让家里的丫头带着桂姐儿过来,贤重怕她遇事哭闹,时时注意着她。
等郭威接了新娘到了前院时,何素这个当母亲的就得哭着来阻拦,风俗就是如此的。何素一早就在酝酿情绪了,看到了一对璧人过来,正要哭呢,就听到身后有个老太太先哭了一声。
“我的外孙女”
何素一听就知道不对,马上接下她的话,用大她一倍的声音:“女儿呀”
“我的心肝呀想当初那么一个呀还生着重病连人也认不清呀”
怎么也参加过好几场婚礼的,关于婚嫁当娘的要怎么哭,她还是有数的。
当娘的哭嫁时主要就是感概一下养女儿的艰难、一下女儿的优点再叮嘱她过去当媳妇要如何如何。在金陵时,有些夫人面薄,哭的时候词不得这么溜,还会有嘴利的亲戚帮着哭。何素还听过有位帮着哭的姑姑边哭边骂媒人的,皆因这门亲事家里看不好,无奈当初被媒人所骗着急给订下了,之后不好反悔只能捏着鼻子把女儿嫁过去。
当时那新娘哭得也特别惨,何素几乎想劝她逃婚得了。
何素猜测刚刚那老太太就是月儿的外婆,她但凡惹人注意了,之后京中定要再传一遍萧家的事,与其众人聊那些旧的,何素还不如主动放点料给他们,也让自家在舆论上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