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小气吧啦的

A+A-

    刚听到郭义提起要带着妻女去边关时,郭威很是反对。

    “要去也是我去,怎能让女人去边关?”

    郭威面上跟郭侯夫人还是有些生分,心里是敬着她的,这些年来她也的确没什么不好的地方,他又一向是个见不得女人吃苦的,不过也不是所有女人,主要还是自己家里几个。

    “这事我已经决定了,跟你也就告诉你一声。家里的事还轮不到听你的,你话前也先好好想一想。”郭义对自家儿子有些不耐烦,都是成了亲的人,怎么还这么没脑子。

    郭威心下也是有数的,握重兵的武将也不是这般好当,只是脑子一时还转不过弯来。被郭义训了几句,他又有些不服气,还想再什么时,被月儿拉了一下衣角拦了下来。

    其实月儿心下也有些诧异,这事前面一点影子也没有,怎么忽然就提出来了。既然郭侯夫人母女得去边关,府里有许多事就得交到她身上,她嫁过来还不到一个月就得管家,想想心里也有些犯怵,生怕有什么没有做好被旁人看了笑话。

    之后几天,郭侯夫人一边整理行囊,一边跟月儿府里的一些事。

    “我知道你是个能干的,只是初来,总有不熟的地方,若有什么做不好的也不必在意。我初嫁时郭家时也是忽然担起中馈,大的纰漏也是有的,幸好后来都补回来了。”

    “我哪里能跟母亲比。”

    “至少比玉儿好多了。”郭侯夫人打趣道。

    在边上帮着挑衣服的玉儿探过头来,:“母亲,你又数落我。”

    “我哪里数落你了,你且这些年都学成了什么?如今要去兰州了,怕是到了那里,你学过的那些又都荒废了。”

    郭侯夫人叹道,倒没有真的觉得玉儿学得不好,就是跟月儿比稍微差了一点。她现在就是怕去了兰州,玉儿的姻缘便更加艰难了,边关之地除了武将都没有其他好儿郎。玉儿一向瘦弱,郭侯夫人并不想她嫁于武将,除非是有像郭侯这般体贴的,倒也可以嫁。

    玉儿其实也不想去什么兰州,自记事起她就是金陵郭府的姐,哪怕曾听人过她出生时的艰辛,她自己却是不记得的,隐约却知道边关苦寒,苦日子难熬。且她一向喜欢跟月儿玩,好不容易月儿嫁过来了成了她的嫂子,她却得走了,这一走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其他人家听了这事,也有些意外,不过也在意料之中。郭侯选了黄氏成亲自是因着情投意合的缘故,两人成亲后却得分隔两地,也是难为他们了。

    郭侯夫人的两位兄长进京来参加郭威的婚礼后住在郭侯府,如今她的长兄已经回金陵,二哥却还在,知道这事后倒是如此安排是最好的。

    “我观郭家父子心性不错,威儿虽还有些少年脾气,但他的媳妇性情却好。”

    “是呀。当初在金陵时,萧家便不曾对玉儿另眼相看过,还喜欢照顾家世普通的夫人。”

    “我倒也打听过这个萧府,他家的这位继夫人听出身江湖?”

    “还有这法,我倒没听过。”郭侯夫人道。

    外面的人对何素的猜测很多,观她行事既不像大家闺秀也不像出身农门,瞧着倒真有几分江湖气。

    郭侯夫人的这位二哥早年一直在江南求学,娶的也是江南书香门第的姐,后来在当地一间书院当先生,这些年闲散惯了无心仕途,不像他的兄长。这次进京,他除了参加郭威的喜宴,也顺便游学,常去拜访京城一些有名文士,这当中也有范家的一些子弟。

    范家并不会因为他是郭侯夫人的兄长就有意疏远,还为他引荐过几位不太愿意跟陌生文人来往的有学之士,让他颇为感激。

    可惜现在郭侯夫人要随军去边关了,他继续住在侯府多少有些尴尬,便也定下了日子,在郭侯夫人离京去了别处。郭义自然得出言挽留,就连郭威也跟着劝上几句,可惜他去意已决,没有被他们动。

    萧家也早早就收到了消息,这事萧显重其实早有预料,以前他就听郭侯过将来要是得镇守边关得把妻女接过来。他原本猜测郭侯会在今天夏末接夫人过去,想不到竟会挑在这个时候。月儿才刚嫁过去,会不会太赶了,萧显重暗想。

    不过这事总归是郭家的家事,他们也不好干涉。何素为此去了侯府几趟,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能帮忙的。

    郭侯夫人这次离京跟她当初搬来京城时不同,许多东西她都用不着带,兰州的大将军府里自有准备,不过像郭侯来回都只带几身换洗衣物是不可能的,女人要带的东西可多了。何素听兰州比燕京还要干冷,便去魏氏那里要了好几盒魏家秘方所制的面脂。

    魏氏回京后,魏家一些老仆都寻到她这里,有一些都是记着主家方子的。其实他要是卖出去了也没人知道,但能知道方子的这一些都比较忠心,也怕私吞了后面魏氏追究起来。魏氏对这些肯回来的老仆也颇为礼遇,哪怕有些不能安置在朱府,也会让他们身边有人侍候,让他们不必为养老忧心。

    里面记得面脂方子的仆妇是留在魏氏府里的,每年魏氏都会让她制上一些面脂用来送人,用过的都这比御赐的还好。也是听了这样的话,魏氏后来送的就少了,免得犯了忌讳。何素那里她倒是不扣着,甚至连皇后那里她也偷偷送了。

    这次何素主动来向她要,她哪里能不给,只是这面脂放不久得在三个月内用完,她就拿了五盒给她。何素送给郭侯夫人后,又跟她了一些保养皮肤的方法,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她算是尽了心了。郭侯夫人也这样想,越发觉得这门亲事结得好。

    到了二月中旬,郭侯便带着妻女去了兰州。京中一些人家知晓后,都夸月儿是个有福的,刚嫁过去婆婆就跟着侯爷赴任,诺大的侯府便由两口了算了。

    月儿也听了外面的法,行事越发谨慎,并不会因为没有婆母就总往娘家跑。何素也不怎么过去,免得有些人觉得她上门占侯府便宜去了,再了,两口正在蜜月期呢,她一个长辈还是不要过去被闪了。

    一晃到了端午,燕京这边倒没有女婿带着女儿回来望端午的习俗,不过两口本就不在意什么习俗。见难得放假,却又不是什么适宜出游的天气,郭威便要陪着月儿回娘家吃饭。端午祭祖本就定在午时,月儿见下午也没有什么事了,便应了下来。

    萧府那边听到传信时,当家的主子还在午睡,刘管家也不好进去打扰,只让厨房准备着。等何素起来知道了,倒也不必费心再准备什么。

    “厨房黄鳝还有吗?姑爷也爱吃这个。”何素提了一句,要是真什么也不安排,都显不出她这个当家夫人的能干。

    在江南,黄鳝是端午一定得吃的菜之一,另外还有咸蛋、黄酒等合称五黄。北方本没有这个习俗,只是如今朝中的官员许多都在金陵呆过,圣上又是南京人,他们也就把这套习俗搬了过来,就连燕京的百姓也照着做。

    其他东西都好,黄鳝在燕京却不多,中午吃的那几条也是李大厨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不然还抢不到。府里负责采买的下人也都知道何素的脾气,这种价格虚高的东西她一向是不喜的,所以李大厨买得也不多。

    刘管家刚刚去过厨房,自然知道厨房还有哪些菜。

    “怕是没有了,今天为了过节,京中许多人家都吃黄鳝,李大厨好不容易才买到几条。”

    何素听他这样一,倒也想到了价格的问题,想了想,她很是大方地:“再去买,难得他们回来,几条黄鳝还是吃得起的。”

    刘管家也是嘴欠,又多问了一句:“要多买几条吗?”

    实在是何素“几条黄鳝”太含糊,而她偶尔对这种自认为不必要的花费又太较真,就好像萧显重先前买的八哥就把她给惹火了,后来还导致了何素在外面大买特买,让府里账面上的钱少了许多。刘管家到现在想到这个事还有点后怕,之后萧显重也不再乱买东西,连在外面吃酒的次数都少了。

    这气吧啦的,何素有些嫌弃地想。

    “尽管买去,多买一些也没什么,我看老爷和两个孩子也爱吃,中午那几条都不够他们分的。对了,让厨房晚上不要清蒸了,还是红烧吧,多放点蒜。”何素完又想起前段日子好像听谁大蒜涨价了,便问:“现在大蒜还贵吗?”

    “不贵。”刘管家应道,暗想夫人过日子果然仔细。

    “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