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安全屋见面
被军统挂起来的路承周,竟然推动了人力车罢工,他的这种组织能力,让川崎弘刮目相看。
此次人力车罢工,路承周通过张思昌,每天都有情报传递回来。
包括与张保头和朱彪的接触,以及路承周代表工部局,与人力车夫的谈判,路承周都及时汇报。
路承周虽然为人力车夫争取了利益,但川崎弘并没有在意,反而对他的决定很是支持。
英国人对日本,并没有什么好感,在争取中国的利益方面,两国是竞争关系。
路承周在英租界,不仅要卧底于军统,同时也是潜伏在工部局,刺探英租界的情报。
路承周支持人力车罢工,很快就有了回报。
这几天,路承周通过与他们交谈,搜集了很多英租界之情报。
这些人力车夫无处不在,他们提供的消息,或许在自己看来,没什么用。
但听到路承周耳中,就变成了情报。
川崎弘每天汇总着路承周的消息,他要求路承周,让人力车夫对英领事馆、英军司令部、太古洋行、怡和洋行、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等重要企业和单位加以注意。
路承周提供的英租界情报,相比以往,增加了一倍不止。
以前路承周只能提供二十四号路、五十一号路和康伯南道的情报,但现在,整个英租界的情报,都能及时传递回来。
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情报,比如市面之物价,各个洋行的生意好坏,都能直观的分析出来。
川崎弘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有利的契,路承周要抓紧,自己也不能放过。
路承周每天骑自行车,与张思昌交接情报,已经越来越娴熟。
两人会车时,会提前把写着情报的纸条抓在里。
两车擦肩而过时,一伸,就交换了情报。
一般情况下,都是路承周交情报,张思昌只负责接收。
他们的动作就更隐蔽,哪怕身后跟着人,也看不清楚。
只有张思昌也需要传递情报时,动作才会慢上一分。
路承周今天老远就看到,张思昌有一只,握着自行车头中间。
这是他们预先设置的暗号,明张思昌有情报给他。
路承周原本将自己的情报,夹在食指和中指间,为了伪装,他特意用一张一元的法币包了起来。
情报是用暗语写的,就算被别人看到,也只是一堆无用的数字。
当然,最后他画一条铁路,但在外人看来,那条铁路更像是一部梯子。
看到张思昌发出的暗号后,他迅速将情报放到无名指和食指中间。
就在两车相会时,他们一碰,各自的情报,就到了对方里。
指一翻,就完成了交接。
对这种交接情报的方式,张思昌刚开始不太适合。
他认为,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但不安全。
如果操作不当,情报势必会掉在地上。
虽然用钱包着,但被人看到,终归不好。
可路承周认为,越是看上去危险的行为,反而更安全。
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就这样擦肩而过,就完成了情报交接。
张思昌只是路承周的联络员,用什么方式交接情报,由路承周了算。
事实上,路承周还存着其他心思。
作为一名专业训练的特工,在大街上用这种方式交接情报,确实太过胆大。
但路承周并不担心他的身份暴露,相反,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有一天暴露自己的身份。
军统已经将他挂起来了,还有地下党。
路承周不希望,以后再与肖殿荣、程瑞恩、马玉珍等人保持着正当往来。
趁着停车的会,路承周看了一眼心的情报,然后,路承周点了根烟,将头的纸趁烧掉了。
为了与人力车夫更好的沟通,路承周有时间也陪着他们抽烟。
抽着抽着,路承周似乎也学会了。
香烟是个好东西,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消除寂寞,赶走孤独。
川崎弘要见他,难道日本方面,又有了新的动向?
川崎弘不仅仅要见他,还准备在康伯南道22号的安全屋见面。
康伯南道22号的安全屋,是路承周利用日本特务关的经费搞起来的,自然也是为方便日本特务人员。
晚上,路承周回到家后,又骑着自行车出去了。
他身后的尾巴,自然不敢怠慢,虽然知道会被甩掉,但还是得硬着头皮跟上去。
只是,路承周在前面更有优势,比如,通过一个关卡,路承周只需要亮个相,马上会被放行。
而后面的人,不但要拿出证件,还会被耽误时间。
只要半分钟,骑着自行车的路承周,就能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康伯南道22号是栋洋房,后面有个花园,路承周除了给川崎弘一套钥匙外,自己也留了一套。
他在附近,确定了身后没有人跟踪后,打开后花园的门,推着自行车走了进去。
路承周进去时,看到二楼已经亮起了灯。
张保头给签的合同,是租期一年,只要按照交租,一年之内,房东都不会过来。
一长两短,路承周在下面按了门铃。
很快,里面就响起了脚步声,打开门,里面站着的,果然是川崎弘。
“老师好。”路承周躬了躬身,恭敬的。
“身后没有尾巴吧?”川崎弘顺把门关上,习惯性的问。
“早就被甩了。”路承周得意的。
“你这个地方,我看了看,发现还是不错的。”川崎弘回到二楼后,将门反锁,微笑着。
这个地方交通方便,环境幽静,是个理想的安全屋。
以后,如果日本特务关有什么行动,完全可以将人员安置在这里。
“老师赞誉了。”路承周谦逊的。
“你上拿的是什么?”川崎弘这才注意到,路承周里拿着一本书。
“中国的西北角,是大公报记者,写的关于红军长征的通讯集。”路承周将书双递了过去。
“关于红军长征的?”川崎弘诧异的。
“是啊,中共的部队,不但没有被南京政府消灭,反而到了陕北,重获了生。”路承周“叹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