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洛阳城, 月色如霜。
銮铃倚在窗下。她冷得直哆嗦, 还是仰着脸在那傻笑看着月亮。木媌轻叹一声,自己睡去了。銮铃也不管木媌,自顾捧着手里热腾腾的奶茶低头香香地抿了口。所谓奶茶啊,就是奶和茶调制在一起的饮品, 她人在江南时,闲得发慌,于是乎自己进行了奶茶制作。还做了不少口味。不过, 她还是喜欢原味的。
连萧悟都赞不绝口, 直夸她聪明伶俐。
她脸不红心不跳地接受了,并且准备进行推广。就在她准备把蛋糕做大的时候,她鼓足勇气北上了, 义无反顾。她有时会想起国民革命时的北伐军, 可她有时候又觉得北伐军没她坚定, 也没她开心。这一路天寒地冻,他们日夜兼程,可谓是她入唐以来最辛苦的一段日子, 然而,她从来没有这样开心。
锦衣玉食的日子, 有美男相伴的日子, 江南的风花雪月, 都不能令她真正开心,就像一层层的枷锁,套上命运华丽的外衣, 把她牢牢绑缚。只有此刻,只有这一路上,眼见着离他越来越近,她才觉得这心口里那颗沉寂的心脏又逐渐跳动起来。
她望着月老发呆,傻笑,因为她真的开心,或许还有点儿紧张……不管命运到底是什么,但她知道她自己要做什么,这就很好!
銮铃低头又喝了一大口奶茶,香滑细腻,喝的身上暖洋洋的。不知李墨兮喜欢哪种口味?他喝茶向来口味颇重,像是要用茶的苦味冲淡心里的忧闷,他心里……很苦的吧?
因了近日战事吃紧,安禄山的铁蹄步步南下,所以整个洛阳城戒备森严,进出城门都要严格盘查。銮铃也不着急,安安静静坐在马车中,排队出城。
这些被战事吓坏了的百姓们,也都唯唯诺诺的接受守城军士的检查。
高高的城楼上有位年轻公子,正负手立在那漫天晴光下,不做声注视着城下的百姓。冬日单薄的光芒笼在他周身,有一层淡淡的沉静,有不出的高贵,也有些悲悯。因了那悲悯,让他本来清冷的眼中又有了一丝罕见的无奈和柔和。
李墨兮来洛阳之事并未大张旗鼓,驻守洛阳的封常清也不敢暴露他的身份,只恭敬地把他当座上宾,其他人自然都不敢怠慢。是以李墨兮登上城楼,也无人敢问津。而且李墨兮天生贵胄,也让人不敢觑半分。
瞧他站得久了,一旁的随从心翼翼道:“公子,您且去歇会儿吧。”他着抻着脖子往城下瞄了一眼,一般的百姓进出城,没啥好看的,简直索然无味!
李墨兮仍注视着城下慢慢行进的队伍,动也不动。那人不敢再言,躬身退下了。
马车离城门越来越近,周围的喧闹声大了些,不时听到周围军官呼喝。木媌道:“咱们一会儿怕是也得下车。”
“下就下呗。”銮铃随意一笑,她近日很少去担忧“国家大事”,只想着马上能见到李墨兮,心情好得很。
銮铃话音刚落,就听悟空在马车外好言好语地哈哈:“两位军爷,我家公子——”
“少罗嗦,下车下车!”那军士想是查了一上午,心情颇为焦躁,一把把悟空扯下车。悟空一路为了遮掩身份,带了个大帽子遮住头脸,当下往地上一摔,帽子掉下来,露出一张光溜溜的脑袋。周围的军士登时哄笑:“原来是个和尚,那车里不会是尼姑吧?”
此话一出,不远处守城的军士也都来围看,指指点点悟空的光头。悟空脸色一恼,登时要发怒,可又想起銮铃的嘱咐,便赶紧地把帽子又扣上,可怜兮兮道:“诸位军爷有所不知,的原本是个和尚,后来被好心的公子收养,还俗了!”
李墨兮见那些军士因了一个和尚便都玩忽职守,聚在这里嬉笑,眉头不由一挑。可他近日多次微服私访军营,知道军中各种不良风气由来已久,早已成了习惯。他想了很多法子来整治,可效果甚微。所谓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他当下即便发怒,不仅作用不大,还会暴露身份。当下,一腔怒火掩在心口,隐隐作痛,李墨兮却也只轻叹一声,拂袖离开了城楼。
可几个军士早已兴致盎然,定要看看马车内是“公子”还是“尼姑”,不论悟空怎样哀求,都不肯放行。两厢正争执间,木媌已开帘子,冷淡道:“要查便查,何必为难一个孩子?”
她罢,利落地跳下马车,那个守城的军士不妨这公子竟如此俏丽,正一愣间,銮铃也已跳下马车。身手都极为利索。然,悟空是和尚的事儿让大家好奇,銮铃和木媌这接连的下车就是让人惊艳了,继而便是更大的好奇。
銮铃和木媌身上的衣服其实也有风尘,但和周围这些人心惶惶的老百姓相比,简直好了千万倍,而且两人姿色和气质又都是寻常少见,所有人一时都仰望着她们。
见那些守城军士盯着銮铃和木媌不出话,悟空手里捏了一锭银子,不动声色塞到那领头的军士手中,提了个醒儿:“军爷,查完了咱们还得赶路呢。”
木媌一脸戒备和冷淡,銮铃倒是笑得随和,瞧见一旁穷苦的老婆婆,也递了块银子过去。那军士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见銮铃她们衣饰不凡,出手阔绰,料定是贵家公子,便握了银子,例行公事地问了句:“不知公子往哪儿去?”
“我家在长安,这几日是出去玩儿了,现在是要回家去。”銮铃抬手摸了摸斜插在腰际的扇子,呵呵一笑。那军爷听銮铃是长安人,更认定銮铃出身不凡,神色倒几分恭敬,一拱手放行:“公子请上路,莫要耽搁了行程。”
倒是李墨兮默然坐了片刻,心中忽而一震,他在高处俯看那和尚,虽只有一眼,可他总觉有些眼熟,当时只顾气恼没有细想,当下,他登时把茶盏一放,复又登上城楼。可人去马走,哪里还有半点影子?
风冽回来,见李墨兮注视着城下发怔,不由出声询问。李墨兮这才收回目光:“你回来了?事情可有眉目?”
风冽略一点头,见李墨兮仍心不在焉,才当真有些奇怪,要知道李墨兮平日最关心的便是战事:“发生了何事?”
“似乎……刚刚看到了那叫悟空的和尚?”李墨兮话时,仍盯着城门下方,此时秩序早已恢复了紧然,人群缓缓流动,那马车却不知流向了何方,早失去了踪影。
风冽也扫了一眼城下,很快道:“王爷怕是太过……思念王妃,等战事一过,便把王妃接回来罢。”
“……也对。”李墨兮自语,这里战事的情况不容乐观,她回来反而不如留在江南,也许是他太过想念,太想她在他身边,以致出现了幻觉。何况,那马车也不是她的马车。只是,他不知这战事到底何时会结束,到底会是怎样的结果,到最后她还愿不愿回来——强迫自己不再去想这些,李墨兮负在身后的手用力拳紧。他缓缓转身面对风冽,这转身之间,眼中飘忽尽失,恢复淡静:“什么情况?”
“信到了李亨手中。风飐到了范阳。东平城和雍丘城内的兵力也都部署好了。”风冽压低声音,话语简短。
“不错。”李墨兮眉宇间难得有一丝轻松,他往城下走去,道:“去封将军那里看看荥阳还有没有了。”
当日李墨兮带一队人马击败叛军的前锋,很快遇到第二拨叛军。李墨兮不肯撤离。两方正交战间,封常清派的援军也到了,李墨兮便又带着援军一口气收复了荥阳。当时那荥阳城中一片血色弥漫,无辜百姓的血,唐军的血,胡人的血。
寂静望着这空荡荡被血染红的城池,想到在他怀中死去的那个幼孩童,李墨兮当即便指天发誓,不平息战事,誓不罢休!
第二日他离了荥阳,返回洛阳,却也不肯回潼关。他不愿在玄宗的庇护下毫发无损,他宁可亲上战场,体会这让人刻骨难忘的人间惨剧。因为人只有懂得了失去,才能懂得珍惜。
不过,在叛军迅猛的攻势下,荥阳必失,只是迟早问题。而李墨兮要做的,就是破叛军速战速决的谋划,把战线拉长,然后在这漫长的战线中,寻找敌人的弱势,然后慢慢击破。
又不过,荥阳再度被收复,还撑了这样久,着实算是这场战事以来,头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只是甚少人知道这头阵的便是此刻应该留守潼关的都夏王。
马车出了洛阳,晚间在一处叫不出名字来的镇休息。悟空拿着糖葫芦在啃,銮铃已不怎么吃糖葫芦了,她喝简陋的奶茶。木媌喝白水。
三人商议罢明日的行程,便各自回房。屋里特别冷,銮铃翻了个身睡不着,其实离潼关愈近,她心中反而情怯。正暗暗抚摸着手中的白玉瓷瓶,想象着见到李墨兮后的情形,她脑子里忽而昏昏沉沉,未等她回过神,已彻底晕了过去。
等銮铃再度醒来,便是在一处僻静的院子。
如果銮铃一直对她自己要去见李墨兮信心满满意志坚定的话,在她醒来那一刻,见到身边安然坐着的女人的时候,便是万箭穿心生不如死了,她在刹那间迷茫,忽然神思不定。
作者有话要: 咳咳,着实消失了几日,某微又悄然出来更文了。
消失这几日,首先比较忙,希望亲们能理解一个大四的人心里的苦楚。其次,文文不给力,所以某微很无力。
不过亲们放心,这次出现,某微不会再这么不负责任的离开了,会像以前一样竭力保持日更,让所有仍在关注此文的亲们有个美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