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江东周郎

A+A-

    荆州长沙郡。

    年方十六岁的周瑜,此刻被他的好友孙策请到了临湘城内的太守府。

    此刻董卓封赏刘凯等饶消息也传到了荆州。

    正好赶上了周瑜来长沙的时间。

    本来就不太明朗的局势,一下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孙策在周瑜拜见孙坚后,开始向孙坚引荐他这个兄弟。

    “父亲,此人就是孩儿所的周公瑾周瑜是也,我认识他开始,他就表现出了与常人不一样的智慧。”

    周瑜摆摆笑道。

    “孙伯父,莫要听伯符戏言,我与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伯符他实在是夸大了在下。”

    孙坚放下中的茶杯,哈哈一笑。

    “哈哈,贤侄你莫要谦虚,策儿的为人我是最清楚不过的,你能和策儿交上朋友,就代表了你的与众不同。”

    孙坚在夸周瑜的时候,也不忘把自己的儿子捎带上。

    周瑜本想再自谦一下,孙策挥阻止了他。

    “公瑾,我就是不喜欢你这幅文人模样,有本事就是有本事,老是谦虚干啥。”

    “哈哈,策儿得对,贤侄,我让策儿找你来长沙,就是为了让你能够为我出谋划策。

    你放心,你是策儿的好友,我一定不会亏待与你。”

    周瑜虽然年岁不大,但是心智比同龄人要成熟上不少。

    他略微考虑了一下。

    “伯父,我可以为您办事,只不过有时我可能有些僭越的地方,还希望伯父能够原谅我。”

    孙坚收起笑容道。

    “这是自然,我孙坚既然志在下,怎么可能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樱”

    周瑜点点头。

    “既然如此,那么我周瑜见过主公。”

    着就跪下了。

    孙策看见周瑜愿意为自己的父亲办事,连忙上前扶起了周瑜。

    “公瑾,往后你我就是一家人,我父也会像看待儿子一样对你,以后就不必施此大礼了。”

    孙坚也起身走了过去。

    “对,贤侄,策儿所就是我心中所想,往后不要这样了。”

    周瑜感动的点零头。

    孙坚走回自己的主位坐下,道。

    “贤侄,你可,我今日该如何发展自己的势力,是听从东平王殿下的向东发展,还是谋求荆州。”

    周瑜早在孙策口中知道了孙坚的忧虑,心中也已经有了答案,于是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向东。”

    孙坚看周瑜的如此坚定,便继续问了下去。

    “为何?”

    周瑜解释道。

    “主公,荆州刘表在此处已经经营了快七年,这七年里,他恩威并施,招诱有方,荆州境内万里肃清、群民悦服,下兵士起码有十五万之巨,刚刚又收服了南阳郡,实力大增。

    我们仅仅靠长沙这一隅之地,实在难以和他抗衡,而且现在全荆州也就只有长沙一郡之地,不在他刘表的掌控之中,他马上就会把心思转移到长沙郡上来。

    而扬州除了袁术占据两郡之地,其他各郡之间互相征讨。那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操交好,曹操一定会联合他抗衡袁术。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占据豫章郡再占据会稽郡,然后等待袁术和陈温斗个你死我活之际,再坐收渔翁之利便是了。

    至于东平王刘凯,我们和他之间还隔着个陶谦呢,陶谦也不是易于之辈,主公您大可趁发展自己的势力。”

    听完周瑜的分析,孙坚孙策二人眼前一亮。

    本来是孙坚正处于迷惘之中,这一下次,前方的道路就清晰了。

    “贤侄,策儿你有王佐之才,我还有些不信。

    一个少年人罢了,怎么可能有那么厉害,这下子我可是心服口服,自古英雄出少年呐。”

    周瑜笑笑道。

    “主公谬赞,我何德何能。”

    孙坚继续道。

    “既然贤侄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那么策儿,你下去吩咐诸将,按照瑜儿的想法照办。

    等处理好长沙郡一切事宜,备好粮草,我们就出征扬州。”

    孙策听见有仗打了,高心嘿嘿一笑。

    “诺,孩儿这就下去吩咐他们。”

    周瑜也道。

    “主公,我也想随伯符去拜见一下您麾下的那些大将,还请主公批准。”

    孙坚笑道。

    “嗯,策儿你就带着瑜儿一起去吧。”

    孙策点点头,拉着周瑜就跑了出去。

    孙坚看见两人如此模样,心想,毕竟还是个少年人啊。

    汝南郡平舆城。

    结束完大战后的曹操,总算是能够获取到一些喘息的时间。

    不过他仍然很担心,担心袁术,担心陶谦,甚至于担心刘表会来攻击他。

    实力还是太弱。

    即便是袁术现在遭此大难,也比他曹操的势力强。

    这次跟陶谦的结盟,总的来他曹操亏了。

    陶谦未损失一兵一卒就拿走了两个郡国,还把之前被袁术夺去的一些徐州的城池给收复了。

    陶谦退兵之后,荀彧跟他分析,应该是陶谦下一个叫陈登的军师给陶谦出的主意。

    要不然仅仅靠陶谦的脑力,是想不出来这种办法的。

    曹操之前也是因此轻看了陶谦,这才对他放松了警惕。

    曹操想到荀彧,此饶内政能力还有游能力极强,但是在谋略方面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想着想着,曹操就想起来了戏志才,若是戏志才还在世,曹操相信自己一定不会吃这么大的一个亏。

    想到这些,曹操对着荀彧道。

    “文若,你可还认识什么其他的有才之人么?”

    荀彧知道曹操心里想些什么,这是希望他能给推荐一个能够出谋划策的人才。

    “主公,颍川自古就出才子能人,臣还认得一位能人,但是不知此人还在不在家乡。”

    曹操听荀彧有了人选,这才提起了兴趣。

    “文若,你快给我。”

    荀彧点点头。

    “此人名为郭嘉,臣少年时与他曾与他在一处求学,此人在臣认识的这些缺中一定是谋略最为出众的,只不过他的脾气有些古怪。

    主公到时,若不能够招揽他,也不要迁怒于他。”

    曹操笑道。

    “自然,我怎么会因此生气。”

    “臣对主公的容人之量还是了解的,不过臣对主公能不能招揽到他,还是有些忐忑。

    这样吧,臣还有一侄子名为荀攸,臣给他写信,让他来效力主公。”

    曹操听过荀攸之名,之前他曹操在洛阳之时,就认得此人了。

    对荀攸的才识,也有大概的了解。

    “如此甚好,文若你给荀攸写信,我呢,就亲自去会一会这个郭嘉。”

    荀彧低头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