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重孙解梦言吉象 曾祖考量道未臻(1)

A+A-

    我听完老妪的讲述,道:“老妈妈,那位老人家解出的结果,我不敢苟同,您来听听我解出的结果,看看有无道理?”

    老妪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赶紧往我的茶杯里续了水,并且用扶住少妇的臂,好像在提醒少妇,我的见解是要认真听的。

    老妪清楚那老者给出的结果是“大凶”,既然我不认同这个结果,那么,就意味着我给出的结果必然是“大吉”,即便不是“大吉”,至少不会是“凶”。

    她们两人都露出了期待的眼神,我心中正想着先从哪里起的时候,这次是老妪等得不耐烦了,她催促道:“哥,让你急死我了,你倒是快啊!”

    看着老妪快要落泪的双眼,我连忙道:“老妈妈莫着急,您听我从这几个方面来预测一下你家姑爷眼前的情况。其一,世间万事,出必有因。故此,我来到宝袛亦非偶然,原本琴声悲鸣,因为我来而止,这正应‘人来悲止’之意;其二,我本想进屋叨扰,奈心念动处又欲回转,这又非属偶然,老妈妈不出房门也就罢了,偏偏就您这一出房门,易数呈现的‘阴阳易理’便露了天。”

    我“其一”之时,她二人并不以为然,当听到我“阴阳易理”之时,姐神情猛然一振,老妪却然自语道:“我出门叫住你,咋还就泄露出来一个天?”

    “按易理,老妈妈属‘坤’?,可做外卦,为顺为地;我十岁男童属‘艮’?可做内卦,为山为止。这便有了六十四卦中的“地山谦”卦。‘谦’者退也。日月有盈,谦而有亏,谦谦君子,尊人自卑。利用谦逊万事无违,无违者安也。况且老妈妈与我皆出口谦和,也应卦之‘谦’象。”

    “哥,你的这些俺和姐也听不明白,你直接是吉是凶就得了?”老妪又心急起来。

    “王妈,您别催哥,请人家慢慢。”少妇对老妪完,又对我道:“哥,您就仔细的。”显然少妇是听进心里去了。

    “今日‘戊戌’日得‘谦卦’,正是六五爻子孙癸亥青龙持世,岂不闻‘子孙持世事无忧,青龙入水万事亨’,这便是第一吉象;坤数位八,艮数位七,此为辰时,数为位五,相加总数二十,除六余二,则为六二爻动,正和用神官鬼‘丙午’爻动。‘爻辞’:‘六二,鸣谦,贞吉;’‘象’:‘鸣谦贞吉,中心得也。’有鸣得之象,这正是‘即鸣又得’之意。此为第二吉象。”

    “鸣:是声音,是话;得:是看得见,是得到。既然卦:听得见,看得到。可不就是姑爷回到家来才能有的事情?姐,这哥的好啊,您别再信那个老者胡八道,可不用再伤心了。”老妪眉开眼笑,紧着劝着少妇。

    少妇并不理会老妪的聒噪,而是蹙着眉道:“哥,我闲来无事也曾翻阅过几本易,虽然不明深意,但您的这番话倒也听得明白,也觉得甚是合理。不过疑惑之处尚有,还请哥再解惑一番。”

    “请讲。”我对少妇道。

    “易曰:‘卦得游魂,漂泊他乡无定迹,行人最怕动墓乡。’观哥这卦,‘谦’卦为‘兑’宫游魂之卦,用爻‘午火’非但为‘动爻’,而且入了今日‘戌’墓,奴家倒弄不明白哥的这‘吉’在哪里?”

    “有道是:‘易中秘密穷天地,造化天泄未然,中有神明司祸福,后来切莫教轻传’。你所问的问题,正好是俗者照本宣科之见,难识易理真谛。这也正是先贤怕误苍生,才有了‘后来切莫教轻传’的警语。”我答非所问,告知她对易理理解偏颇之因。

    “嗯!奴家愿闻其详。”少妇满脸至诚,柔声问道。

    “今日用爻午火入‘戌’墓,正巧避开了世爻子孙‘亥’水的克害,为‘密’之一;虽有‘远行最怕用爻伤,尤嫌入墓’这一,殊不知:‘欲行游魂飘不定,入墓羁绊恐乘凶;游魂用动归念起,不详之地唯怕空。’此为‘密’之二;况且,用爻在此时的节令为迎旺,忌神亥水为入‘辰’之月墓。故而尊夫不出辰月必然还家。”我一口气给她解个清楚。

    “哥,照你俺家姑爷不出三月就能回来?你再算算姑爷那天回来。”老妪满怀信心的问道。

    我笑着道:“您家姑爷回来的时间,尽在那十六字字迷里。”

    “哥,您快,的好了,今儿午饭我请你吃红烧鸡块。”老欧已经兴奋不已。

    我心喜,道:“想也无心:‘想’字去掉‘心’为‘相’字;親也两分:親字分开为‘亲’和‘見’两字,即可为‘亲’,也可为‘見’;似成非成:‘戊’字似‘成’字,‘戌’字非‘成’字,即是戊戌二字;月不在明:‘明’中月不在,‘日’字岂不在?故此,十六字之谜就是‘相见戊戌日’。”

    我的话刚到这里,老妪便高兴的对少妇道:“姐,哥之前不是今天是戊戌日吗,姑爷不就是今儿回来吗?姐您听清了吗?”

    也别,这位老人家记性还是蛮好,我只过一遍‘戊戌’,她就牢记在心了。

    少妇虽然不像老妪那样喜形于色,神情也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她那粉面已然含春,柳眉已然轻舒,一抹羞意已然释放起风情。

    看到少妇如此娇柔美艳,我突然想起一句不知道何时、何地,从何人嘴里听来的一句话,也不管比喻的恰当与否,丝毫没有顾忌,便蓦然出口:“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者无意,听着有心,我即兴、无意的这句话,却被少妇听了个真切。她的一双秀眼,又再“无情”的打量我几遍,最后“噗嗤”一笑,轻声吟道:

    “高树多悲秋,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尖捎罗,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幸好这首魏晋曹植的我曾听人诵过,此时还能记起三两句,不然我会被她给弄出一头雾水,至尴尬境地。

    少妇诵毕,袅袅起身,在我的对面福了一福。我正不知道如何客气,老妪过来把少妇搀到坐上,也要给我施礼,此时我已经离坐,便连忙制止。

    老妪还是给我福了一下,起身道:“哥,这么,那老者的扇面与扇骨脱离,也就不再是骨肉分离之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