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回 鸿门宴
她想起白日里在平郡王府时他的话,问道:“他们是来求你为他们话做主的?”
楚啟点点头,叹道:“可皇上的意思恰恰相左,”他苦笑一声继续道:“皇上还透出意思,想让我帮忙劝安抚诸将,让他们不要在万言书上署名,最好自请卸甲归田。国库空虚,拿不出银子来养兵,皇上也是没法子呀。”
静和也不知该怎么做,朝堂上的事她还真是不懂,可她不忍心看他继续难过伤心,遂温言劝道:“你不若找个懂行的人商议商议?”
楚啟慢慢叙道:“宋阁老倒是个明白人,对朝局洞若观火,可他已经亮明了是反对实行府兵制的,我这会子去,叫军中的兄弟知道了,岂不寒心。”
“那也不要太忧心,”静和道:“事缓则圆,且再观望两日。”
楚啟点点头,眼下也只有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
翌日,静和早起看着紫瑛安排好了早饭,楚啟懒洋洋地走过来坐下,嘴里有些不满意地嘟囔道:“是为夫变弱了,还是夫人越发厉害了?”
他的意思是静和早早就起来了,没有像以往那样太阳照屁股还爬不起来?!静和分明是心疼他辛苦,做了半天心理建设才起床的好么,她恼的在他腰上狠狠捏了一把。
楚啟与她打趣两句,一扫昨日的烦躁,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上朝。
静和料理完中馈,见昨日买的首饰和料子还有一些,想起许久没回过安庆侯府了,便打发了锦心回徐家一趟,将这几匹料子送回去,顺道考察一下楚啟荐过去的那个武师是否合格,以及是不是徐家是不是有人要闹幺蛾子。
锦心应着去了,等静和用了午饭,才从徐家回来。
静和漱了口,招让她在杌子上坐下,方才一叠声问着话:“父亲母亲可都好?筠哥儿听话么?”
“老爷和太太都好着呢,五爷也好,老爷太太和五爷对国公爷荐的那位师傅赞不绝口,”锦心笑着道:“老爷前儿有个书画商找老爷,要花两千两银子买老爷的一张画呢。太太为夫人做了几件冬衣,让奴才带回来,还回头让夫人把国公爷的尺寸告诉太太,或是拿件旧衣去,太太好比照着也给侯爷做几件衣裳,太太夫人您事情多,这些事交给她就好,”她着递上里的两个包袱。
静和打开包袱触摸着那软软的绸缎,心中幸福感荡漾,其实嫁到国公府以后她每天也没几件事要做,英国公府人口少,丫鬟婆子也少,账目没那么复杂;就一个姨娘,还是个西贝货,不存在妻妾争宠;上头没有公婆不用晨昏定省,自己的日子可以相当滋润了。
“还有一件事,”锦心又道:“老太太又病重了”
静和秀眉一挑,眸子幽凝了几分,问:“怎么回事?”
“倒也无碍性命,”锦心忙禀道:“是老太太前儿夜里高兴,由几位爷姑娘们陪着多吃了两块烤鹿肉,谁知到了夜里便不消停,上吐下泻,昨儿一日没好,今儿一早又发起烧来,是老太太怕夫人忙,吩咐了不叫传信儿给咱们府上,奴才也是听碧桃姐姐这样。”
静和缓缓抚着腕上一把缠丝镯子,自从她出嫁后,二房在安庆侯府里的势力削弱不少,已经转攻为守,既然这话能传到碧桃耳朵里,必然是经过老太太或者杨氏授意的,也就是老太太有意让自己知道她病了,可又没提旁的,这其中有什么蹊跷么?是不是徐老太太或杨氏有什么算计?
大周重‘以孝道治天下’,如今英国公在朝中太过显贵,树大招风,静和对徐老太太的态度就更加要微妙处置,以免让那些御史捉着把柄来弹劾楚啟。
好在徐老太太并没有正式通知她,那她就有会去做做准备,也可以拖一拖,想到这里,静和吩咐锦心,“你再去碧桃家里一趟,找碧桃打听打听府里最近有什么事儿没?”
过了一日,锦心回来禀报:“碧桃姐姐派人来回话了,府里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四姑娘几次闹着要回府,都被三太太拦下了,三老爷忙的很,每日早出晚归,也顾不上四姑娘。”
静和点点头,又问:“这几日济王府有没有派人回过徐家?”
锦心答:“夫人真准了,济王妃前两日回去了一趟,因正好碰见了碧桃姐姐,还送了太太许多上好的山参,是补身子最相宜的,太太便叫碧桃送了些上好的顾绣做回礼。太太见我去,让我带回来一根给夫人您,”她着递上了盒子。
静和接过锦盒打开来看了看,见这株人参主根上的纹路细、密、深,尾部光滑,须根粗细均匀,柔韧不易折断,便知是上好的老山参,便把那锦盒递回给白梅,吩咐一句,“放进库房里去罢。”
既然静宜都回去探病了,静和不回去就不好了,这样的扑朔迷离背后是不是杨氏摆下的鸿门宴?不论怎么,这一次探病都不容易。
晚间楚啟回来,静和就提起了徐老太太犯病的事,“家中祖母病了,我想着今明有空回一趟娘家。”
“严重吗?”楚啟低着头由她为自己更换了舒适的寝衣,道:“等我下了朝和你一道去罢。”
静和笑着为他系上腰带,道:“只是吃坏了肚子,想也无妨,你这几日还是别过去了,毕竟三叔父在兵部任职,以免外人什么闲话,”到这里,她脑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
徐老太太病的时候,也就是众臣向皇上上奏奏请募兵改府兵的时候,偏偏三叔就是兵部尚书,而静宜的丈夫济王爷是皇子中军功最重的,都与军队有关,而楚啟这位常胜将军,左军都督府都督,恰恰也与军队有关,不是太巧合了么?
“团团,”听到楚啟叫,静和才回过神来,她抬头望了楚啟一眼,他那坚毅的面庞一丝凝重一闪而过,静和知道楚啟也想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