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鬼谷(十六)
于是苏秦向东行进,来到齐国,游齐宣王。苏秦先分析齐国国势,指出:“齐国四面险,兵精粮足,自有战役以来,从未征调过泰山以南的军队,也不曾渡过清河,涉过渤海去征调这二部的士兵。都邑临淄富有而殷实,人口众多,居民就有七万户,足够凑齐二十一万大军,没有哪个国家能比齐国强大。”
接着指出齐国的战略失误:“韩、魏之畏惧秦国,是因为和秦国接壤,双方如若交战,十日内即可分出胜负,胜,则兵力损失严重,四境无法保护;不胜,则国家将要灭亡,所以韩、魏才如此看重和秦国的交战,且很容易向秦国臣服。
但是齐国和秦国的情况就不同了,齐国险要、易守难攻,且秦国孤军远征,顾虑重重,明显不能对齐国构成威胁。
如此形势下,却想侍奉秦国,是大臣们的战略过失。如今齐国没有臣服秦国之名,却有国富民强之实,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
齐宣王:“我不聪明,且居住在偏僻靠海的东境,从未听过您高明的教诲。如今您奉赵王之命来指教我,我愿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服齐国后,向西南行进,到达楚国,游楚威王。苏秦先分析楚国,进言:“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军队有百万之众,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足够支用十年,这些都是称霸的资本;如果您也侍奉秦国,那没有哪个诸侯不臣服秦国了。”
接着分析下形势,:“秦国最大的忧患就是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秦楚不能并存。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衡成功,秦国就会称帝。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合纵以孤立秦国,否则秦国兵分两路,都邑鄢郢就有危险。”
最后苏秦又提醒楚王:“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下的野心,是下诸侯公担主张连衡之人都想割地给秦,这是敬奉仇敌,对外依仗强秦,对内挟持君主,罪恶深重。合纵成功,各诸侯会割地事楚;连横成功,楚就要割地奉秦。二者上地下,希望您能好好考虑。”
楚王:“秦楚接壤,秦有吞并之意,不可亲和。韩、魏经常遭受秦国威胁,不可与之深入谋划,怕有叛逆之人告密,危及国家安全。我自料以楚抗秦,又未必能胜。与群臣谋划,皆不可信,因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如今您打算统一下,团结诸侯,保护危国,我愿举国服从。”
苏秦游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媚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轰!”
烫金色的五爪金龙在空中嘶吼着,函谷关上,苏秦冷漠地看着秦国的方向。在只有术士能够看见的空上,一只猛虎正被他这条五爪金龙狠狠地压着。
合纵成功后,苏秦自楚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洛阳。车马行李、各诸侯送行的使者颇多,气派比得上帝王。
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便为他清扫道路,并派冉郊外犒劳。苏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感慨万千,:“同样的一个人,富贵了,亲戚敬畏;贫贱时,连亲戚都轻视,更不必一般人了。假使我当初在洛阳有二顷良田,现在又怎能佩带六国相印呢!”于是散发千金,赏赐给亲戚和朋友
苏秦到燕国去时,曾向人借钱一百做路费,如今富贵,就偿还了百金。苏秦的随从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没得到报偿,就上前询问。苏秦:“我不是忘记了你,当初你随我去燕国,在易水边你再三打算离开,那时正当我正处困境,所以最后赏赐你”。
秦惠王将公主嫁给燕国太子,同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易王刚登基,齐宣王就趁着发丧之,攻打燕国,侵占了十座城池。易王要求苏秦替燕国收复被侵占的国土。
苏秦到了齐国,拜见齐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齐王不解,问原因。
苏秦:“人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喙,吃的越多,死的越快。燕国和秦国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喙一样。齐国即将大难临头。”
齐王闻言大惊,忙讨教解危之策。苏秦建议归还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喜欢,秦王也一定高兴,就能转祸为福。齐王认为苏秦的很对,归还了侵占燕国的城池。
而这个时候,远在西方的秦国坐不住了,知道这底下究竟什么时候出了苏秦这个妖孽,居然能够以凡人之身,聚集六国的相印,让六国共同抗击秦国。
冰冷的咸阳宫内,一众大臣窃窃私语了半也没有别的主意。没办法,他们也只能够用最为原始,也容易他们配合的方式——毁谤苏秦出卖国家、反复无常,将要作乱,来诬陷苏秦。
苏秦怕获罪,返回燕国,燕王却不再给他官职。苏秦推断有人毁谤自己不忠信,因而求见燕王,告诉燕王: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则是为别人;自己弃家外游,就是要求得进取。接着,苏秦以曾参、伯夷、尾生为例,反对“忠信”、提倡“进取”。
苏秦:“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又怎能让他到燕国,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呢?像伯夷一样的廉洁,坚守正义而饿死在首阳山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样诚信,抱柱而死,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退去齐**队呢?我正是以所谓的忠诚信实在国君面前获罪的呀。”
燕王反问苏秦:“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
苏秦举例:“妻子与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就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气,惩罚了侍妾。侍妾打翻毒酒,保存了丈夫和妻子,却免不掉挨板。”
“我的罪名跟侍妾的遭遇相类似!”
于是燕王恢复了苏秦的官职,愈发厚待。而当燕王恢复苏秦的官职的公告出来后,一位眉角带笑的青年正悄悄然地看着这份已经远到秦国的布告,轻声细语地道,
“师兄,我来了!实话,师兄推行合纵战略,主张“合众弱而攻一强”,建设一个多国联盟,能够成功的原因下人猜测了太多了,其实很简单,因为的游热情饱满,不吝辞藻,极尽铺张渲染。”
“再加上君王也是普通人类,他们也有着人类的共性——贪图利益。首先先肯定当地国家的肯定优势,却在优势中指出危,随后出谋划策,最后分析利弊、以利导之。即分析厉害,摆出优势,并指出希望与美好前景,以利导之,使对方乐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首先分析对方的地理条件、兵力情况、军需物资、国力强弱、周边关系等客观优势,结合君主贤能、士卒英勇等主观因素,充分肯定其有利条件。注意结合每一个诸侯国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有针对性地强调该国特色。总之,不论对于哪个国家,都首先强调其优势,以解除他们惧怕强秦的心理压力。”
“接着指出其危所在,分析危产生的原因,为合纵战略做好铺垫。然后替对方谋划,并给出主意,设计摆脱危的方案(合纵战略)。最后进一步分析厉害,以利诱之,以理导之。”
“哦,那么在公子看来,如何破解呢?”
似乎是听见了张仪的问话,旁边一位武士打扮的青年饶有兴趣地问道。
“由于苏秦对列国的政治形势有深入的钻研了解,对下政局及其变化趋势的熟悉程度远在各国君王之上,因此能在游中纵横捭阖,敏捷地选取各种所需要的材料和论据,蒙蔽和服对方。他的游活动有一些基本的策略方法。”
“首先每游一个国家,都在表面上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似乎是设身处地地替对方考虑问题,而从不言及他国及自己本饶合纵受益,使得对方便于接受。”
“其次,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都以此国与秦国的敌对关系为前提,在这一前提下谈此国与秦的利益冲突。事实上,各国间的利害制约关系是相当复杂、瞬息变化的,关键在于在复杂的事物矛盾中舍掉其余而强调某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作出一个暗含的或假设的前提,苏秦在游中单纯强调六国与秦的矛盾及六国间的相互依存,而对其他矛盾方面避而不谈,以此为前提来阐述自己的合纵主张,对六国之君有一定程度的蒙蔽性。”
“向对方分别摆出了实行自己的主张与不实行的两种行为后果,夸大邻一种行为选择的受益程度和第二种行为选择的受害程度,加大二者的反差度,促使对方下决心采纳自己的主张。”
“必要的时候,以客观的地理状况来加强对对方的服。必要时他还给对方以应有的褒扬,夹杂以相应的激将法。这些就是苏秦这个伪君子能够纵横六国的关键所在。”
“啊哈哈哈,不止兄台是何人,居然对苏秦名士这么了解。”
这青年似乎对于张仪更加感兴趣了,眼睛中好奇的光芒几乎不加以掩饰。
“我是苏秦的师弟,同为鬼谷的传人。之前我还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但是,苏秦却对无不理不睬,招待我的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且还当众羞辱我,我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
“所以喽,他既然这么就把我给打发走了,我自然要辅助一位能够威胁到赵国的君王。所以我来到了秦国,准备见你。”
“哈哈哈,”
秦惠王哈哈大笑,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这个家伙有点意思。刚好,原本他正打算大一件大事,这下子居然还有一个送上门来的鬼谷传人。
听其分析句句有理,听其语句也不像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于是乎,秦惠王干脆就派遣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攻打并占领了蒲阳。
张仪趁劝秦惠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张仪又趁劝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簇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
魏国因此就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秦惠王。于是,秦惠王就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参与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
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和秦惠王演了一出大戏。秦惠王假意罢免了张仪的相位,看上去失意的张仪只能够去魏国担任国相。
实则张仪暗中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事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它。魏惠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秦惠王大发雷霆,立刻出动军队攻克了魏国的曲沃、平周,暗中给张仪的待遇更加优厚。张仪觉得很惭愧,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回敬来报答秦惠王。
张仪又劝魏襄王,魏襄王也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和秦国交战,魏国战败。
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率领匈奴人一起进攻秦国,秦国还击打败了韩国申差的部队,杀死了八万官兵,诸侯们震惊慌恐。
张仪再次游魏襄王退出合纵盟约,臣事秦国。于是,魏国宣布退出南北合纵,请张仪担任中间人与秦国和解。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
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司马错救援苴国和巴国,趁吞并了蜀国。张仪贪图巴国和苴国的富饶,又攻取了巴国,擒获了巴王,设立巴郡、蜀郡和汉中郡,将三郡土地分为三十一县。并在江州筑城。
魏国又背弃了秦国加入合纵盟约。秦国就出兵攻打魏国,夺取了曲沃。于是乎,魏国再次臣事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