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沉甸甸的两个字

A+A-

    这池的周围有馆、阁、亭数座。万岁山脚下设登道直达山上最高处的介亭,介亭左右各有二亭,左为极目、萧森,右为丽云、半山。从山顶向北可俯瞰景龙江,江水的上流引一支注入山涧。苑的西侧有漱琼轩,山石间错落着炼丹观、凝直观、圜山亭,从这里可以望见景龙江旁的高阳酒肆及清澌阁,江之北岸,亭楚楚,江水支流流向山庄,称为回溪。

    这垦岳固然是美轮美奂,但这却是宋徽宗自我的奢侈享受罢了。

    艮岳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政和到清康间十余年,各地花竹奇石,都聚于此。其中宣和五年,为运载一具高数丈的山石,动用了上千人,凿河断桥,毁堰拆闸,数月的时间才越汴京。

    艮岳中的楼台亭馆,除上述记载外,月增日益,难以数计。徽宗晚年,耽于建造苑囿,以致国力不支。不几年,金人打来,围攻汴京,宋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于汴河,拆屋烧火,凿石为炮,伐竹为篦篱,又将苑中数以百千计的大鹿尽杀,作为鼓励士兵的食物。至此,艮岳已不复当年面目了。

    刘庆每次走到这垦岳的旁门的时候总是想进去看看,但因为这旁门暂时没有开放,还有正在建造中,他也就没有进去看看。

    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刘庆不忍心进去看。在历史的知识中,尤其他是个画家,对这垦岳还是有些了解的。

    在他一个艺术家的心中,这垦岳便代表着完美。就好像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

    但这垦岳的结果刘庆也是知道的,那就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被残酷的侵略战争给摧残了。

    也好像一个美轮美奂的瓷瓶被打碎了。

    这对于追求完美的刘庆来是不忍直视的。

    所以,他对于进入这垦岳中是好奇的,同时也是胆怯的。在他的脑中已经有了金兵攻入这垦岳时候的样子,那一定是烽火连的。

    想想,刘庆都觉得心痛。

    为什么要战争?战争这样的无情,这样的肆无忌惮。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摧毁性的东西。

    刘庆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了,争争斗斗皆为利,蛮横霸道露凶玻

    人总是不满,不满。所以,战争便不可避免了。

    科学上对战争的定义是这样的:

    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明族、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使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段。

    广义来,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战争。蚂蚁和黑猩猩等生物也有战争行为。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明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最暴力的段,是在自然界解决问题的办法段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原始社会才会使用的方法,由于其造成生命的消失。

    历史古籍称战争为争、战、征、伐、兵等。战国时期的兵书吴子中已影战争”一词。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战争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它是政治通过暴力段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

    没错,这战争就是暴力和流血。

    这便回归到了刘庆的思考中了。

    既然战争是暴力和流血,那人类为什么还要战争?

    当然了为了利,为了各种目标。

    这一点刘庆是清楚的。

    战争的目的无非就是要达到某种预期结果。任何战争都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进行的。具体表现为战争的军事目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

    当然了,战争也起于种族间的矛盾。但大部分也都是利益的驱动。

    总之,任何战争的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利字。

    比如此时的宋辽和西夏,便是以争夺更多的地盘儿,甚至目标是灭掉对方,自己一统下。

    这便是此时的利了。

    要这此时的名族矛盾还是有的。但刘庆知道,历史的河流最终会流向大一统的。

    在宋朝之后,契丹族和党项族相继消亡,其实并未消亡,而是融入到了其他名族中了。

    这便是融合。

    融合这个词便出现在了刘庆的脑子里。

    刘庆知道的是历史大势,而这个大势便是融合。

    融合消解矛盾,湮灭战争。

    刘庆对于改造这个世界的根本便出现了。

    但现在还是比较模糊的。没有形成真正的理论。仅仅是两个字而已。但这两个字确实彻沉甸甸的。

    刘庆虽然没有接触到朝政。但是他早就开始在心中想这个问题了。

    首先就是要避免战争。

    在他看古籍的时候,对孟子的思想很是感兴趣,里面也讲述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名言。

    比如他以人性本善为基础,认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提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治理国家。

    孟子看到了人民力量不可忽视,认为统治源者只有得民心才能巩固自己的统百治。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提出,继承了西周以来的重民轻思想。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度张,虽然在主观上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为统治者着想,但它也是当时的客观情况在孟子思想上的反问映。

    孟子是剥削阶级中看到人民的力量并引起很大重视的思想家。使得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注意民生,缓答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其实在孟子的思想中还有好多好多的可以借鉴的地方,刘庆都一一的记在了心里。

    当然了,刘庆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是迂腐的继承是不行的。他还要辩证的去继承,并且还要结合现下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形成自己的一套准则,或者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