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历史的进步(二)

A+A-

    第二十七回历史的进步(二)

    马和豁出去了一下抛出这么多来自后世的理念,令朱棣头脑发胀,但想一想又觉得蛮有道理,后宫不佳丽三千,几十个肯定有的,其实不要享受,就是记都记不清,从现在开始停止纳妃其实不算是坏事,要是能够成为一种制度,对子孙后代也是一个好事。

    朱棣:“你的这些都有道理,太监制度可以立即废止,其他的我还需要详细斟酌,我感到太监制度有问题是因为看到王景弘与张欣眼里流露出的怨恨,真的不应该,每次看到他们的这种眼神,我的心里就是一阵刺痛,这种眼神时不时在那些不得宠的宾妃和宫女身上出现,以前一直没在意,现在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就先从太监制度上动吧。”

    马和对着朱棣跪了下去:“皇上大德,善之善者也,我在这里代那些本应成为太监的人感谢皇上大德。”

    朱棣:“起来吧,王景弘的没错,人生来应该平等,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不可不察!不可不察!”

    这次极其秘密的谈话结束后不久,一个个轰动朝野的政策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涟漪,强烈冲击了传统的观念,把众多的卫道者雷得外焦里嫩甚至怀疑人生,而广大的底层人民群众额相庆,高喊皇上万岁万万岁!

    第一项政策是废除太监制度,从此刻起,不得以任何理由产生新的太监,对已经成为太监的人不得有任何的歧视,太监与所有人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力。

    这一政策彻底废除了实行了几千年的太监制度,改变了无数人的悲惨命运,解放了人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勇敢吃螃蟹的明成祖朱棣,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感动了上苍,比原有历史长了0年寿命,生生把太子熬死,接他帝位的不是明仁宗朱高炽,而是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朱高炽的长子。

    其实朱棣多了十年寿命完全可以解释,用王景弘的话,这是因为节欲,锻炼,加上来自后世的养生理念和逐步提高的医疗水平,因为这个时期的全国平均寿命足足比朱元璋时期提高了三十岁,男的达到了6岁,女的达到了岁,当然咯,朱元璋时期因为处于建国初期,很多地方还处于战乱之中,平均寿命相对低点不足为奇。

    第二项是废除宫女制度,这项政策同样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欢迎,底层百姓甚至普通的读书人家和官吏之家都深受宫女制度之害,在以前,家里最担心的是有女儿长得好看,怕一不心被选为宫女,进了宫,这个女儿基本上就没了,是死是活根本无从知晓,所以民间很多女的没到结婚年龄就出嫁,就是怕被选做宫女,当然,废除宫女制度也断绝了一些寄希望送女儿进宫,一朝得到皇上宠幸鱼跃龙门的投家庭的歪门邪道。

    第三项是向社会招聘宫内的工作人员,有男有女,期限为5年,这是一份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不是像以前的太监和宫女,那时是终生的,这项政策同样受到社会各基层的欢迎,只有皇室除外,这时候朱棣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用马和的话:有意见可以提,要是憋在心里憋出病来就不好了,反正提了也不会改。

    第四项是允许太监和宫女自主选择去留,任何人不得歧视,这项政策倒是没有在民间产生多大的反应,毕竟太监和宫女在民间的数量有限,但这项政策大受太监和宫女的欢迎,政策一出,很多宫女和太监立即与宫里签订聘用合同,从此身份一变,变成政府工作人员,那可是体制内的工作呀,在后世可是千万人打破脑袋都要往里挤的工作呀,一出来高端大气上档次有木有,走出去绝对可以装逼,有一些年纪大的宫女和太监选择拿上一笔不菲的补偿告老还乡,少离家老大回,见到亲人无不抱头痛哭,见着的无不落泪,其情之切其鸣之悲感天动地,好在一切都已经过去,有一些对眼的太监和宫女则结为夫妻,高高兴兴的拿上补偿回到家乡买田买地,然后从兄弟家里过继个儿子,过起了富足的幸福生活,虽然不完美,但总算有了希望有了未来,古人早就过:有恒产者方有恒心。

    第五项是取消每年的选妃制度,只在适当的时候范围内举行,这项政策一出受到后宫的极度欢迎,开玩笑,少了这么多的竞争者,那能不高兴,但民间的反对者众多,毕竟这不是宫女制度,一旦选上就是富贵荣华高人一等,从此整个家族飞黄腾达,这样的好处没有人不想,只是这些都是皇帝的家事,不同意也得同意不是,最多只能在暗地里咀咒马和断子绝孙,不过马和断子绝孙好像也用不着咀咒啊。

    第六项是鼓励民间自由恋爱,这项政策一出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支持和反对的差不多一半对一半,令作俑者始料不及。

    有文化的家庭,有文化的年轻人,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才华的年轻人是支持这项政策的中坚力量,他们向往这自由的爱情,愿意凭自己的双去创造幸福。

    没有文化的家庭,认为自己无能力长得又不出众的年轻人是反对的主体,他们担心自由恋爱会找不到对象,影响到传宗接代,以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直到洞房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要是这时候发现对方是一头猪恐怕也得人命,当然咯,这只是一种比喻,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但很多悲剧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生的,用后世的目光看,除了唏嘘,剩下的还是唏嘘,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毕竟是少数,但一直都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爱情。

    这个政策推出之初,预计会遭到士大夫,政府官员,豪门以及读书人的反对,所以一开始只是鼓励而不是强制,没想到对这项政策最抵触的竟然是当初以为会全力支持的底层百姓,真的出人意表,这些底层民众还真是认死理,极端保守和顽固,没办法之下只好采取不管,不理,不干涉的态度,向往自由恋爱的支持,坚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当作看不见,只要不出人命案子便由得他去,总之,开民智迫在眉睫,否则很多政策都无法实施。

    从朱棣下决心改革开始,到推出一系列政策,明帝国的历史以及世界历史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将文明进程狠狠的推动了一把,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这天,联合舰队抵达福建泉州,舰队的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对口构进行接触,完成人员与货物的交接,明初的政府效率还是蛮高的,基本上不存在故意刁难人浮于事的事情,交接工作一切顺利。

    当晚在地方官员的接风宴席上,王景弘向福建地方政府官员,豪门望族,德高望重的读书人,士绅以及商界大腕详细介绍了这次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并且描绘了美好的远景,指出了海商的方向,以及准备推出的相关海上贸易规则,这些都是他们心里想,但不敢出口的愿望,没想到朝廷走在了前面,不但有规划,而且还有实施的步骤,对海商的让利之大惊得他们张大嘴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夸张程度完全可以塞进一个鹅蛋。

    在宴会中,不少海商蠢蠢欲动,表示愿意加入这次的探险行列,看到他们的态度,王景弘感到非常欣慰,这时候的明帝国商人不但不保守,而是具有狂热的开拓心态,只要有利可图,些微的风险根本就不是个事,福建的地方政府官员同样热情高涨,纷纷表示全力配合联合舰队,不管是物资,还是即将实施的移民政策,只要联合舰队需要,一句话,全力支持。

    王景弘最后不得不婉言谢绝了海商的要求,除了感谢政府官员的支持外,表扬了海商的开拓精神,表示这是第一次下西洋,很多政策和规则还没有形成,一旦过早进行海外贸易和移民,极可能造成混乱,最后提出要求,让他们安心准备海上贸易以及移民,表示联合舰队凯旋之日,就是海外贸易和移民实施之时

    当晚回到指挥舰,王景弘保留了后世写日记的习惯,在日记里,除了记下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以及心里的感受外,更多是记下对张欣的刻骨思念

    从南京到福建泉州的航程中,联合舰队完成了部队的整编,合成营的指挥官暂时由指挥部成员兼任,要等到三个月的培训结束,才最后决定指挥官人选,这种依据个人能力以及战功的升迁方式,开创了军队的先河,一步一步向现代化军队迈进

    第二天,在福建地方官员,豪门望族,德高望重的读书人,士绅,商界大佬以及市民的相送下,联合舰队告别泉州,向着大海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