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变天了(4千字)

A+A-

    清溪书屋外面,乌压压的跪着一片人。

    有皇子,有大臣。

    步军统领隆科多带着侍卫严格把守着,紧握佩刀,神情冷峻。

    皇上弥留之际,最易生变。

    没有人敢问里面的情况。

    众人皆一言不发的跪着,面容严峻、紧张。

    皇子们神情具都悲恸,大臣们的脸上,带着一丝微末的要改朝换代,迎来新朝的朝气感,却又……不是那么的确定,很是迷惘。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如跪针毡,很是难熬。

    良久之后……

    骤然从屋内爆发出一声惊喊:

    “皇上……!!”

    女人悲痛欲绝的声音响彻天际。

    撕心裂肺。

    闻者伤情。

    皇子们和大臣的神情一怔。

    瞬间哀恸。

    皇上,驾崩了!!

    ……

    康熙帝于畅春园清溪书屋病逝。

    即夕移入大内发丧。

    康熙帝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当着众皇子和臣子的面,宣布康熙遗嘱,命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是日,雍正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

    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很多人都不能接受。

    因隆科多是其亲信,便怀疑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

    刚继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理会这些,反而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

    ……

    雍亲王继位的这个结果,让大部分人都皆大欢喜。

    在漫长的九子夺嫡中,董鄂瑾总算是松了口气。

    雍正帝在储位斗争中的胜利,有其必然性。

    第一,他的才能和务实精神取得了一些人的支持,他的属人戴铎曾向大学士李光地称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

    事实上,在争夺皇储的斗争中,雍正帝提出整顿积习的振作有为的政治方针,与八爷胤禩的仁义方针相对立,以争取人心。

    第二,他善于伪装,韬光养晦。从而欺骗了对手和皇上,使政敌不以他为意,没有集中力量对付他,从而轻巧地取得成功。

    第三,他有一个集团,在关键时刻用上了力,如通过隆科多稳定京中局势,通过年羹尧控制胤祯和稳定西北地区。

    如此周密,又能一忍就忍几十年。

    雍亲王若是不继位,估计老天都看不过去。

    ……

    四爷做事儿一向沉稳,虽然他相信自己这个一母所生的弟弟没有争夺皇位之心,可不代表不会被人利用,让此事发酵,为祸大清江山。

    为避免这样的悲剧,雍正爷在康熙爷去世后第二天,晋封公延信为贝子,命延信驰驿赴甘州掌抚远大将军印信。

    并下了一道密谕给他:“你抵达后,将大将军王所有奏折、所有朱批谕旨及伊之家信全部收缴封固后奏送。如果将军要亲自带来,你从速开列缘由,在伊家信等带至京城前密奏。你若手软疏怠,使伊得以检阅奏文后,并不全部交来,朕就治你的罪!若在路上遇见大将军,勿将此谕稍有泄露。”

    他如此心急的收缴胤祯与皇考的奏折,以及严防胤祯亲自带奏折家信到京,并不是为了销毁所谓的皇考有可能传位于胤祯的证据。

    而是,有太多的的人想要借题发挥,让大清国乱起来,好从中取利了。

    哪怕他会因此而沾上污名,他也无所畏惧。

    ……

    十二月初七日,延信与赶往京城的胤祯在陕西榆林附近相遇了。

    遵照雍正爷的旨意,延信未向胤祯提及此密谕。

    十二月二十日,延信行至凉州,当他闻得大将军王的小福晋们都于十二月初五日经过凉州朝京城去了的消息后,即于翌日密奏,并详细讲述了胤祯家属可能经过的两条路线以便皇上派出亲信,拦截搜索他们可能带走的家信及其它材料。

    经此一举,胤祯十分悲愤。

    已是耽误了他见皇考最后一面,二是哥哥竟然不相信他,怀疑他的人品!

    十四爷抵京后,在景山寿皇殿拜谒乃父灵柩时,见到亲哥哥胤禛,如今的雍正皇帝,不肯下跪,侍卫拉锡见此僵局,连忙拉他向前。

    积压了几日的怒火,骤然爆发。

    十四爷大发雷霆,怒骂拉锡。

    虽然十四爷屡战屡胜的功绩已经传入宫中,他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当之无愧的大将军王,但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十四爷还是个活泼的少年,尽管他满怀壮志,尽管他已数次征战沙场……

    故此,所有人都震惊了。

    任谁也没想到十四爷会发这么大的火,更是不给新皇面子!

    这简直就是大不敬啊!

    十四爷走到雍正爷面前,斥责拉锡无礼,圆目怒瞪,气愤不已,只求一个公道:“我是皇上的亲弟,拉锡乃虏获下贱,若我有不是之处,求皇上将我处分,若我无不是之处,求皇上即将拉锡正法,以正国体。”

    所有的朝臣都在此,他此话说得格外硬气,不容商量。

    雍正爷脸面很是挂不住,面色阴沉,微有愠怒的看着他。

    十四爷为人刚强倔强,无惧哥哥这般神色背后的危险,直直的对视着。

    气氛一触即发。

    突然,八爷胤禩站了出来,劝道:“老十四,见了新皇,你应该下跪。”

    八爷平静温润的面容下,波涛汹l涌。

    皇阿玛驾崩,他本以为自己的极力推举的胤祯能入承大统,却没料到会是胤禛!

    知道的那一刻,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他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他不会就此认输。

    只要老十四还在,就有翻身的可能。

    十四爷看了眼敬重的八哥,又垂首的看向地面。

    隐忍的握拳,屋中静得心惊胆战。

    过了许久,他寂然无声的跪下。

    神色看着让人心痛。

    雍正爷面容波澜不惊,眼神却很是复杂。

    他们是一母所生,他不愿因此而产生嫌隙。

    说了句“平身”后,吩咐苏培盛十四爷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便去了养心殿。

    他的登基大典还没有开始,可刚上位一天,桌子上的奏折就已经堆成山了。

    皇上,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

    如今他还尚未正式登基,即命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共四人总理事务,示以优宠。

    可他没想到的是,随之而来的,还有种种立储传闻。

    皇阿玛当着众皇子的面,亲口宣布由他继任,后又让隆科多专门宣读了诏书,可即使是这样,依然非议不断。

    那些传闻真是一个比一个可笑。

    不想在意,可每日嗡嗡嗡的,又实在是烦得慌。

    更可笑的是,这立储之谜,竟能被这些人编出九条之多,似乎还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雍正爷看着放入手中的单子,只觉得这背后之人真是够无聊、够黑心、够无耻。

    苏培盛的声音响起:“皇上,九贝子求见。”

    “让他进来。”

    九爷穿着一身朝服进来,雍正爷的脸上渐渐牵起笑意。

    他这张脸长得精致又精明。

    狡猾不羁又无所顾忌。

    若不是他如今已经站在了他的队伍中,他第一个猜测的人就是他。

    九爷行完礼后,还没说什么事儿,雍正爷先将手里的单子扔给他看。

    西征战事还在谈判议和进程中,胤祯即将班师回朝之际,皇阿玛突然病逝。

    京中、乃至全国上下各种对皇储的猜测都有了个结果,但更像是一个千古之谜——京城里只有他四爷,皇上究竟是打算传位于十四皇子胤祯,还是四皇子胤禛,让人揣测。

    尤其去世突然,又是由隆科多宣召,外界并不知道任何传位凭据,被四皇子胤禛勾结隆科多抢占先机也未可说。

    九爷一看这张单子,心里咯噔一下,随即做出一副大大咧咧、觉得万分可笑的样子,道:“这帮人是傻子吗?”

    “皇阿玛当着众人的面宣布的,还能有假?”

    “这也能混淆视听?”

    “可皇阿玛因已不能亲笔书写了,遗诏的确是隆科多拟出,再由翰林院修改而成,并非皇阿玛真迹。他们如此诽谤,倒也算是‘有理有据’。”

    九爷这脑子可灵活着呢,皇上这般自嘲的又平淡的态度,看着似乎大度,可既然把东西给他看,意思是什么,多少他也明白点儿。

    当即便非常刚的义正言辞的怒了:“哪门子的有理有据!?就是胡说八道!竟敢污蔑您篡位!?”

    他一脸严肃的拱手道:“皇上,此事交给臣,臣定查出幕后真凶!”

    雍正爷缓缓笑了,“罢了,这也不碍事儿。”

    “你刚才要禀报什么来着?”

    九爷心想不碍事儿你会专门跟我说?

    看来这事儿还必须要查出个结果来。

    “遵循旧制,应派遣王公往赴军前为名,兄弟们中,上过战场的似乎就只有臣了,臣请奏前往西宁。”

    四爷继位成为雍正爷后,更加阴晴不定,他还是赶紧请旨逃了吧,能躲一时是一时。

    在西宁那个偏远落魄地儿,他一样能风生水起过得好!

    雍正爷笑了。

    他就说他最狡猾。

    “不用,你把该做的事做好就行,西宁朕另有人选。”

    “是,皇上。”

    ……

    出了宫,九爷拿着手里的单子,跟拿着烫手山芋似的。

    皇上刚继承大统,先是命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共四人总理事务,后又遵皇考遗诏,封弘晳为郡王。

    算是个坦坦荡荡又稳稳当当的老实人了。

    但他心思太重,日后相处,他要小心又小心才是。

    ……

    九爷走后,雍正爷笑着对苏培盛道:“瞧瞧朕这位兄弟,从小到大都是滑头。”

    苏培盛笑容满面的附和,顺便拍马屁:“可在您面前,九爷到底还是老实的。”

    雍正爷笑笑,没说话。

    他这个九弟向来识时务,后又看清局势帮了他许多,如今又懂得收敛了,他不会动他的。

    倒是他刚才乖巧的样子,真是百年难见。

    雍正爷笑着摇摇头。

    苏培盛悄悄退下了。

    这当奴才也难,总得说到主子爷心里去。

    对十三爷,那自然是可劲儿的夸。

    八爷就得损损。

    九爷啊……最难把握。

    还好他赌对了。

    ……

    九爷从乾清宫出来,先去了趟翊坤宫。

    皇阿玛驾崩,额娘最伤心,当场便哭得晕了过去,如今大病,甚至不能下榻,短短几天的功夫,人憔悴的很,进多少补品还是那么虚弱。

    九爷担心不已。

    看着额娘苍白的面容,握着她的手道:“额娘,您还有儿子呢,皇考已经去了,先前他在朝堂上说了对他这一生的总结,他挺圆满的,儿子想,他定是笑着去的,您别伤心了……”

    宜妃娘娘躺在床上,又开始默默的流泪。

    九爷深知,没有任何人能代替额娘在皇阿玛心中的地位。

    他们深情相守多年,皇阿玛宠额娘,宫内人尽皆知,感情甚笃。

    他再伶牙俐齿,在这份深厚的感情面前,也是苍白无力。

    九爷心中也觉得怅然,如孩童般时,坐在她床前,紧握着她的手,孺慕又坚定:“额娘,儿子会照顾您一辈子的。”

    “皇阿玛若见您这般,也定会伤心的……”

    宜妃娘娘泣不成声。

    却也是心胸开阔之人,反握儿子的手:“小九啊,如今局势极乱,你要小心。额娘这儿,不用担心。这一个多月,额娘天天陪在你皇阿玛身边,他骤然离去,额娘这心里空落落的,有些接受不了……”

    “你放心,过段日子就好了,去办你该办的事儿吧……”

    ……

    九爷从宫里出来,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没先去办差,而是先回了府。

    从皇上继位到现在,他忙的脚不沾地,根本上没工夫回府。

    且皇考驾崩期间,京城几乎是全面戒严。

    十三爷府中都被隆科多派人监控着,更别说他的府上了。

    九爷神色微慎,赶紧驾马回府。

    现在大局已定,京城内的队伍都撤了。

    可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设了这样的监管队伍,这也才使得流言四起。

    九爷到府门前的时候,奴才们都激动的不行,似乎突然有了主心骨。

    赶紧往里边通报。

    “爷,福晋一直等着您呢!”

    九爷一听,又加快了步伐,虎步生风。

    边走边问:“福晋和小格格小阿哥们怎么样?用食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