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入川勤王表忠心
王建早年并不得意,祖先世代卖饼,传至王建这一辈,已是家境中落,少年王建屠牛盗驴,因排行第八,人称“贼王八”,后又因贩卖私盐锒铛入狱,幸得狱吏私自将他释放,才得以保全性命。走投无路的王建躲在武阳古墓中,武当山僧人处洪见他“骨相甚奇”,劝他投军。得此指点,王建遂参加忠武军,不久便因作战勇猛被提为统领千人的都头。
唐王朝的衰败给了王建发迹的会。唐代末年,节度使造反,农民起义,公元0年,黄巢攻占长安,唐僖宗仓惶入蜀避难。得此消息,王建与韩建、晋晖等五都头率5000人马奔赴成都勤王。四面楚歌的唐僖宗意外得此勤王之师,大喜过望,当即册封五人为“随驾五都”,隶属宦官田令孜下,田令孜趁将王建等人收为义子。
公元5年,僖宗从成都重返长安,任命王建为神策军宿卫将军,负责宫中护卫。年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兵逼长安,僖宗被迫再次逃亡,这一次,王建背负玉玺相随。行至当涂驿,唐兵不愿继续前进。前面栈道将焚,后面叛军追杀。危难之际,王建保护僖宗过栈桥,当天夜里,僖宗就在荒野头倚王建膝盖而眠。第二天僖宗醒来,悲叹不已,泪湿御袍,当下就将御袍赠与王建,又遥许王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一职。
成都任蜀王
取得僖宗的信任并不意味着仕途的一帆风顺,僖宗回长安后不久,王建就被宦官杨复恭排挤到利州(今四川广元)任刺史。而在四川,顶头上司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对他也是心怀嫉恨,视为眼中钉。此时,王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他放弃交通便利却易受攻击的利州,领兵于公元年攻占阆州(今四川阆中),又转回头攻占利州,由此摆脱杨守亮的羁绊,踏上逐鹿四川之路。
此外,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也是王建的强劲对。王建先与顾彦朗往来,这令暗中谋划造反的陈敬瑄惶恐不安。于是,由其兄弟田令孜出面,写信邀请王建前往成都。当王建兵至德阳鹿头关时,陈敬瑄中途变卦,派兵阻止王建入成都城。陈敬瑄的出尔反尔令王建大为恼怒,为争夺成都,双方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拉锯战,公元9年,王建的大旗终于插上了成都城头。
早在公元年,对王建礼遇有加的僖宗已经亡故,不过这并不影响继任者唐昭宗对王建的宠爱,王建攻取成都后,昭宗诏封王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副大使知节度事,西川重镇,尽落王建之。公元95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领兵又一次攻破长安,昭宗出奔石门镇,下诏王建举兵勤王。王建打着“将兵赴难”的旗号,重新夺回利州、阆州,又借口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此时顾彦朗已病故,顾彦晖继任)封锁长江水道,阻碍自己勤王救难,出兵攻打梓州(今四川三台),历经大50余战,于公元9年秋攻取梓州,顾彦晖举族自杀。王建又马不停蹄地分派人马攻占渝州(今重庆)、泸州(今泸州),打通川东水路。公元903年,王建又陆续攻得夔(今重庆奉节)、忠(今重庆忠县)、万(今万县)、施(今湖北恩施)诸州,尽占三峡之地。
就在王建不遗余力地吞并唐朝图之时,唐王朝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昭宗的登基并不能给这个王朝带来复兴的希望。公元90年,宦官韩全海勾结李茂贞劫持昭宗入凤翔,此时的王建仍在忙于攻城拔寨,并无暇顾及昭宗的生死。公元903年,昭宗册封王建为蜀王,这是大唐王朝给王建最高,也是最后的荣耀。
唐末乱世一方净土
天复四年(公元904年),唐朝大吏朱全忠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公元90年,朱全忠诛杀昭宗,篡唐自立,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王建随即号召天下复兴唐室,却无人响应。5个月后,已是花甲之年的王建也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王建早年跟随僖宗,“见天子夜召学士出入无间,非将相可及”,大为感触,对投奔前蜀的文人也是礼遇有加。著名词人韦庄为王建称道,出任前蜀宰相,“凡开国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道人杜光庭、高僧贯休、花鸟画鼻祖黄荃皆赴蜀中任职,向来恃才傲物的五代才子冯涓本已归隐,在王建多次邀请后也欣然为之所用。这些文人除了在前蜀任职,更给在刀光剑影中建立的前蜀政权带来了一袭书卷气。因此,十国春秋赞叹:前蜀的典章制度真有唐朝遗风。
历史上,王建之子据有20余位,其实,这里的“子”多是其义子。王建早年与晋晖等人为田令孜收为义子,发迹后亦不断收养功勋卓著的官吏、部将为义子,藉此笼络人心,扩张势力。鉴于唐朝末年吏治不力,前蜀官吏有横征暴敛、作奸犯科的,王建毫不软,即使他的义子也不例外。义子王宗佶入蜀后任中书令,居功自傲,私下里收养死士,图谋作乱,王建当即诛之。王建戎马一生,“提三尺剑,化为国家”,历经数十载的金戈铁马才换来割据一方,故即位后“亲决庶狱,人无枉滥,恭检畏慎,无一事纵情,无一言伤物”。在他的治理下,蜀中百姓安居乐业,成为唐末乱世的一方净土。
没等王建行动,陈敬宣就坐不住了,他非常担心王建对西川构成威胁,就和田令孜商量对策,田令孜不慌不忙地:“王八,是我的儿子,没什么可担心的,他现在做贼也是迫不得已。只要我写封书信派人送去,他便自会过来投奔在你下。”正愁没会发展的王建看见养父的书信,非常高兴,立刻派人去告诉顾彦朗:“监军阿父来信招我去,我很想去成都看望阿父,只要能在陈敬宣下得到一个大郡我就很满足了。”王建将自己的家属委托顾彦朗照顾,就领兵三千出发了。
还没等他到成都,陈敬宣就反悔了,西川的参谋李义提醒陈敬宣:“王建乃是一个有虎狼之心的奸雄,一心想夺取他人的土地,等他来了,公打算怎样任用?他来了也不会长期安居在公的下,假如让他做名将校,恐怕对您极为不利!”陈敬宣听信了李义的话,下令前方阻挡王建。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的王建听后,勃然大怒,领兵就攻陷了汉州(今四川广汉),然后挥师直指成都。到了城下,田令孜上城墙劝慰王建,王建在城下跪下大声:“现在已经没有归路了,我今天辞别阿父去做贼啦!”
王建又派人请顾彦朗来援助他,东川军队到了之后,王建指挥大举攻城,但成都城墙坚固难攻,苦战三日也没能攻进城内,王建没有恋战,下令撤兵,以汉州为根据地,向四处发展。
后来,王建又一次兵临成都,但这时的顾彦朗怕王建占领成都后对自己也构成了威胁,就出了个主意,他对王建:“我在军中时,看见用兵的人如果不用天子的名义,大家就不容易团结。现在我们不如向皇帝奏报陈敬宣的罪行,让朝廷另派大臣来统帅,我们一同辅佐他,那样或许能有所收获。”
纵观巴蜀历史,有一个现象很有趣:凡乱世中在巴蜀立国称帝的,国祚都不长久,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东汉的公孙述如是,三国的刘皇叔如是,五代十国的前蜀王建和后蜀孟知祥皆如是。而且还有一个相同点:父辈皆艰难创业,子辈均荒淫无道;父辈为开国之君,子辈成亡国之主。前蜀的开国之君王建,就是这样一个虽然出身低微被视为无赖,却能在乱世中艰难创业,最终在历史上占据一席地位的人。
王建不在蜀地出生,他的老家在许州舞阳(今属河南)。年轻时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无赖二流子,靠帮人杀牛,盗驴,或贩卖私盐(古时,盐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贩卖私盐就像今天贩毒一样,是国家法律严厉禁止的)来维持生计。乡亲看不起这个不务正业的青年,因他姓王,又排行第八,于是,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贼王八”。当王建还在乡间给人杀牛、盗驴、贩私盐时,如果有人他今后会有远大前程,不仅别人不会相信,恐怕他自己也不会相信。但偏偏时势造英雄,更何况王建身上除了流氓无产者的恶习外,也有长相英俊,身强力壮等极出众的一面。他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审时度势,这也为他开创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一直在家乡混日子的王建,唐朝末年投军,成为忠武军(镇许州,今许昌)的士兵,因作战勇敢逐渐升为队将。当黄巢造反攻破长安时,唐僖宗逃到蜀地。忠武军将鹿晏弘率八千兵马随杨复光进攻黄巢,击败黄巢后,杨复光把部众分为八都,每都一千人,王建和鹿晏弘都被任为都将。杨复光死后,鹿晏弘率八都人马前往成都迎驾,沿途扩充兵力,进至兴元(今陕西汉中),赶走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兴元)牛丛,自称留后,让王建等挂上属州刺史的头衔,唐僖宗得悉后即任鹿晏弘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但王建比鹿晏弘更有政治头脑,他意识到,尽管唐僖宗已经逃到成都,但要想真正混出名堂,还是需要得到皇帝所代表的朝廷的赏识。不久,鹿晏弘与王建分道扬镳。鹿晏弘率部东向,王建则与韩建率三千人马,千里迢迢西奔成都护驾。这对落难的唐僖宗来讲,王建给他带来的不仅是区区几千军队,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政治宣传。大喜过望的唐僖宗当即重赏了五个都头,把他们封为“随驾五都”,并交由观军容使、大宦官田令孜统率。王建看到,流亡成都的唐朝中央政府中,田令孜权势最为显赫,他需要这个以阴险著称的大宦官做自己的后台。于是,他拜田令孜为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