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认祖归宗
四九是个上进的好女人,她把空档的时间安排得很好。
元丰晚上如果回来早的话,也有意把一些账册拿来教四九学习。
不得不,元丰不仅仅自己学得好,教得也好,四九也聪明,一点就通。
有恶元丰的帮助,四九想着等元丰认祖归宗之后,她也就不担心掌家的事情了。
第二日,四九就带着秋,亲自上门,去找了一个在安西县城都很有名气的女师傅,教秋学字。
秋也是个乖巧的孩子,对着师傅拜了三拜喊师傅。
这样,师傅就把秋收下了,每两天去单府一天,教秋识字。
四九又带着秋去找了单家的绸缎铺子里,找了鼎鼎大名的万三娘学女红。
识字的师傅不去的日子,秋就过来铺子里跟万三娘学女红。
在安西县城万三娘也是个人物,她本来是不想收的,但是看到冉四九竟然这样的低调和谦逊,便收留下来。
每次秋来学女红,都是四九亲自送来,有时候是四九接,有时候是元丰接,单永芳竟然也来接过。这让万三娘改变了之前的做法,总是很有耐心地亲自教着秋女红。
别看秋不到五岁,但是脑子灵,上动作也很灵巧。
转眼就到了八月初了,单永芳看着八月中秋越来越近了,非常高兴。
他琢磨着发请帖,但是被元丰拦住了,元丰不喜欢很多人搞来搞去的。
元丰把邴老爹和村长他们请来就行了。
单永芳还得把浅水湾德高望重的人都请来,让大家见证一下。
元丰没话了,也随着单永芳搞去。
中秋节的钱两天,单永芳就派了好几辆马车去了浅水湾,而且他还亲自去了,他这事是喜事,他高兴,他要亲自去邀请那些看着元丰长大的浅水湾的老人们。
四九和元丰晚上躺在床上就想着单永芳会请哪些人来,两人都表示很无奈。但是四九非常理解单永芳的用心。
单永芳走后第二天中午,浩浩荡荡的马车就回来了。
幸好单府门口有很大的地方能放马车的。
大家都下车一起走进单府的。
四九出来迎接着,看着都是村子里那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还有一些在家没事的人,都来了。
最让四九高兴的是村长带着香蜜婶子也来了。
“婶子。”四九像个孩子一样上前一把抱住了香蜜婶子。
香蜜婶子也很高兴,“好孩子,想浅水湾吗”
“嗯,想,真想,还想婶子。”四九肯定的点着头,着。
把香蜜婶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大家都进了单府,请进了大厅坐。
四九拉着香蜜婶子,进来一个个地喊着打着招呼,大家都非常开心。
要知道,这是他们这么大年纪,第一次进到这么好的屋子里。
丫鬟们有序地上着茶。然后上了很多糕点。
四九拉着香蜜婶子问“婶子,我娘她怎么样了肚子好大了吧”
“可不她本来也想跟着我们一起来的,但是你爹不同意,你爹要秀雅等他一起来。”香蜜婶子的话里听来,她和文秀雅的关系应该很好了。
“婶子,你和我娘关系很好了吧”四九试探着问了一下。
“恩纳,她这人性子拐弯抹角的,我着急,我就跟她有事直,我让她在我面前话,直来直去的,拐着弯的我听不懂。我这么一,她倒是真跟我好上了,没事就去我家玩,看到我在田里地里做事也去跟我唠嗑。”香蜜婶子也知道文秀雅之前对她挺抵触的,但是人嘛,接触了了解了才能更好。
“嗯其实我娘也是个大好人,就是之前因为我爹的原因,让她心里上有些阴影,所以脾气有点怪异,但是后来就慢慢好了。”四九也很了解文秀雅了。
“是啊是啊。”香蜜婶子四处看着“单儿和明珠呢”
“单儿去了学堂,明珠在后院呢。”四九拉着香蜜婶子坐下,亲自给她倒茶。
“单儿才多大点啊,就给他上学堂”香蜜婶子听了都不可思议。
“单老爷要从培养,元丰让我不要管,我便不管,不过单儿学了之后确实好像好很多。现在有规矩多了。”四九心里只能这样安慰着自己,尽管她一直认为孩子就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
“老单也真是的。自己的儿子没有管到,就管孙子。想想他也不容易。”香蜜婶子真的是个聪慧的女子,一下就到了点子上了。
“婶子,不单儿了,明珠现在能喊娘,喊爷爷了,就是不会喊爹,可把他爹给眼红得”四九跟香蜜婶子有不完的话。
单独喊来田杏花帮忙,看到乡里乡亲的,田杏花也高兴极了。
单永芳是个比较好相处的人,他面前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主要是大家开心最重要。
外头有人知道元丰中秋节要进单家祠堂归宗认祖的事情,就送来了贺礼,单永芳也没有法子,就收下了,回了礼。
十四的中午,单海经、邴老爹和文秀雅总算来了。
四九亲自到马车边扶着文秀雅下马车的。
看着文秀雅的大肚子,可把四九给高兴坏了。
“娘你慢着些,可别动了胎气。”现在是到了单府,是四九的地盘,四九得心地伺候着,不能让文秀雅出任何的差错。
几个月不见,四九发现单海经又长开了一些,像个成人伙子了。
整个单府进入了空前的热闹之中。
下午陆陆续续有单家的本家们来。
单家全部住满了人。
幸好单独在家,还有香蜜婶子帮忙,大家都非常满意和舒适。
第二天辰时一过,单家的本家们,就很庄重地打开了单家的祠堂,单家人先在祠堂里举行了一些仪式,拜过了祖宗,单永芳和单海经自然也是跟在里面。
没一会儿,就喊了元丰进去。
元丰一抱着明珠,一牵着四九,四九牵着邴木单,一家四口一起进了单家的祠堂。
单家的祠堂非常非常的大,整面的排位。
四人在蒲团前一丈的地方停下来。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