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大贤师如圣

A+A-

    第342章大贤师如圣

    大军行军冀州,各县多望风而逃者,偶有固守者,一百星兵持腾空至于城楼上,将炸药直接轰炸而下。大军行进,势如破竹。

    然而,渐渐的出现了空城,全城所有早被迁移,坚壁清野,非常彻底。如今战争形势变换,再难凭借建城固守,魏国放弃各县,迁移民众,最后必有一场决战,也只会是野战。

    十万大军转战,物资运输,修路搭桥,速度并不比魏国迁徙民众来得迅速,特别是神武大炮的运输,更拖慢了行军速度。

    魏国有足够的时间,毋丘俭依旧稳步推进。三月,南线毋丘俭下中山国,直驱信都。

    在魏国刚研发出火药的时候,汉国的火药爆炸威力已经是其十倍以上,魏国还在用冷兵器,汉国已装备了燧发枪。武器先进上千年,这根本就是碾压。

    如今的汉国对上魏军,就像是曾经清国遇到外辱时的境遇,魏军根本就毫无反抗之力。

    魏军会如此,自是魏国虎豹仙兵的星力,完全被刘康所破,八千虎豹仙兵,原定的行军速度,立刻被打乱,甘始这个副将,也飞不起来了。

    魏国想以仙兵汉国造成奇袭,简直是做梦,平时刘康也就任凭其蹦跶了,与汉国一交战,什么星铠,都得滚半边去。

    然而刘康也不能继续等下去,他可吸收其中星力,但星力日积月累对身体的滋养,他却破不掉,越久等待,将来战局只会更加惨烈。

    西线卑衍,攻克定襄,开始往雁门关进军,若能拿下雁门郡,大军物资沿水路而下,运输更加简单,可直驱并州治所——太原。

    下九寨,雁门为首!中华第一关,这是长城北部最险峻的关隘。横与恒山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连太行,北瞰云代而郡。

    自汉取代郡后,魏国雁门关一直在加固,魏国购买的水泥,多用于此关修建,如今攻之,可能会废一番周折。

    这是进入并州的门户,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幽并二州之间,拥有长城以及太行山脉,这一段山脉与其中修建的长城,分割两州。

    从幽州翻山越岭攻太原自不可能,故而,从

    “李忠义,传令征西司令卑衍,迁定襄之民返代郡,传令冯罡,率所部两万铁骑回防赤峰。”刘康突然皱眉,直接吩咐。

    “是——”李忠义没有询问原因,战时,锦衣卫就是陛下的传话工具,不需要有什么思想。

    “陛下,攻克雁门,自并州进军,河水、汾水河道皆可用于军队后勤运输,攻至洛阳更为简单,何故改变原有战略?”嵇康疑惑。

    “拓跋力微控弦上马二十于万,领二十万牧民,自西向东而来。匈奴左贤王刘豹,亦起兵四万赶赴雁门郡,隔着太行山脉,星都运输粮草至代郡颇为艰难,无法速下阴山各郡,退兵为妙。”

    刘康以精神力查看到二十多万战马奔腾的场面,也不免感觉心惊肉跳,当然,也仅此而已。

    虽是二十多万,但游牧民族速来缺少金属,这些没有铠甲的轻骑,汉国倒也不惧。

    拓跋力微此人,也算是个人物,刘康自是知晓的,史料记载:拓跋力微,索头部鲜卑族领袖,约200年继任,220投靠“没鹿回部”酋长窦宾。

    窦宾赏识拓跋力微,欲分封国土之半予之,拓跋力微不受,窦宾因此将女儿嫁给力微。

    拓跋力微又请求率领所部北居长川,十数年后,因治理有方,旧有部众都来归附,至24年控弦上马二十馀万。

    因刘康之故,历史微微有所变化,慕容鲜卑自东北逃遁,这些部落都被拓跋力微西部的拓跋鲜卑兼并,其提前两年吞并窦速侯全部部众,如今控弦三十余万。

    拓跋力微此次东来,对刘康的段自早已有了详细了解,如今他一挥,同样可控制一簇草地疯狂生长,也是由此,他的声威颇高。

    这老家伙如今虽已年过七十,但依旧健壮,一人能举起一匹战马丢出,真正的大力士。

    这是曾经活过一百多岁的人,匈奴的左贤王刘豹也非常长寿,直接活了近一百二十年,刘康来到这个时代,才发现这些长寿的人还真不少。

    年过百岁的人,这在医学发达的后世也很罕见,但此时,的确不少。

    拓跋鲜卑出兵,也不算出乎意料,汉国占据了东北部草原,又无山脉与长城阻隔,草原部落自不会允许。

    这时代,中原各国资助粮草让外援出兵抄后路的事情也并不罕见。魏国多次攻汉,也都用了些顺服的胡族辅攻。

    “二十余万兵士,二十余万牧民,可战之兵,应以三十万计,陛、陛下,赤峰县危亦——”嵇康也呆住了。

    “不必担心,赤峰县三面环山,地形复杂多样,层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并不利于骑兵大范围展开。

    其地形有利防守,若非担心草原部落捣乱,朕也不会留了余力。”刘康确实不担心,赤峰县本就还留有兵卒防守。

    如今随时可调动支援各方的,还有星都的四万禁军,代郡、上谷等都在阴山山脉环绕之中,骑兵难以大范围展开。

    拓跋力微若不想找死,就不会进入阴山,若敢进入,不止汉国会出兵,九原、云中的魏军同样会将其围杀其内。

    自古以来中原和塞外牧民的战争大致沿着农牧分界线展开。这条漫长的防线上,有三地为重中之重,一曰陇右,即为河西走廊,二为阴山,也即云中,三为幽燕。

    三个防线大体就是祁连山脉,恒山山脉,燕山防线,中原王朝能全部占据这三个地方,就处于绝对优势。

    此三处,汉末诸侯相争之时,都依旧保在中,对游牧名族依旧进可攻退可守,此三处不丢,游牧名族就只能慑服。

    比如拓跋立微,就算其控弦二十余万,也不得不送儿子入晋为质,西晋卫瓘因拓跋沙漠汗杰出卓异,担心成为后患,直接搞死,就算如此,拓跋鲜卑同样无可奈何。

    原因就是这些防线的重要性,只要在中原的掌控之中,就将游牧名族制死,保在中,随时都可出关打猎,而游牧名族只能防之,缘何不惧。

    恒山山脉中的代郡、上古、云症九原、定襄四郡,就是对付游牧民族的阴山防线。

    其中五部匈奴、羌胡等顺从魏国,自也是因为魏国对其迁移之地,西有贺兰山,东有黄河,北有阴山,完全在魏国包裹之下

    敢不听令,随时可包饺子灭杀。而此三处,若北方的游牧、游猎民族据有其一,那对中原来就是灾难。不教胡马渡阴山,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