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幼训

A+A-

    晚上夫妻二人洗完澡, 顾晗霜坐在床头,陆文星披着浴袍坐在床位,给她剪脚指甲。

    她那个时候贴身丫鬟都是从培养, 相当于主子的□□, 一些事情帮忙处理起来也不觉得羞耻。

    但是这里的佣人不同于过去的丫鬟厮, 没有谁是谁的附庸, 除了照顾病人的护工,已经没有贴身伺候的法。不方便的时候,一些私密的事情就只能最亲近的人代劳。

    顾晗霜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一是她印象中的男人, 不管在外头如何, 在女人面前肯定是骄傲又体面的。

    但是陆文星算是破了她这种固有印象。他在外面的时候倒是稳重又得体, 回到家来就原形毕露, 懒洋洋地没个正行, 还痞坏痞坏,偶尔冒出些孩子气。

    但是顾晗霜很喜欢,不出来为什么。

    二是女人怀孕时身体臃肿行动不便,有些脸上还会长斑,十有八九都不太好看,怕给男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都会尽量避着。等容貌恢复再往跟前凑和。

    就像当初的乐姨娘。平日里争风吃醋的厉害, 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等怀孕了立马贤惠得不行, 主动把林仲往别人那里推,实在有避不过的场合, 脸上也盖着厚厚的脂粉。

    让她给林仲看她浮肿的脚,她估计会忍不住从荷花池跳下去。

    没有人愿意给自己的爱人看自己不好看的模样,顾晗霜一开始也有些忧虑,但是陆文星对她的一切变化都理所当然地接受,大概滤镜太厚,看她什么样都是美的,唯一关心的就是她身体好不好,难受不难受。

    毕竟这可是个连妻子内/裤都洗的男人。

    对方的态度太自然,顾晗霜也就渐渐习惯了。

    她看着就着灯光,心翼翼捏着指甲剪,垂着眼专注地给她剪指甲的陆文星。

    他的睫毛很长,但是不翘,就那么直直地支棱着,投下一片阴影。

    顾晗霜的心里一片宁静柔软:“陆大哥。”

    “嗯?”陆文星应了一声,依旧专注于手下的动作。

    “等以后你老了,我也给你剪指甲。”

    本来是个相濡以沫的温馨承诺,结果陆文星想歪了:“嫌弃我老?”

    他最近这方面的神经格外敏感。

    大概这几个月操心过度,那天早上照镜子看见头上冒出几根白头发,这可把他吓坏了,毕竟老婆风华正茂,想想旁边站着一头白发的自己,他“哼哧”喷了口气,趁着顾晗霜还没起床偷偷拔了扔进垃圾桶里。

    顾晗霜不知道这一茬,只想着这哪儿跟哪儿?不过看他满脸不高兴的样子,连忙表态:“哪里老?年轻着呢,我就是那么一,你怎么样都是我陆大哥,再,我们又差不了几岁,你老了,那我岂不是也老了。”

    陆文星满意了:“我老婆老了也好看。”顿了顿又补充一句:“嫌弃我你也是我老婆。”

    他剪完最后一片,用锉刀轻轻搓了搓,捏捏她的脚,蹙眉:“有些肿了。”

    “难免的,已经好很多了。”顾晗霜动动脚趾,有人专门安排合理膳食,又有每天跟着私人教练孕妇瑜伽,因此肿得并不是很厉害,比起一些孕妇已经好很多了。

    “臭子赶紧出生了省的你受罪。”陆文星嘟囔一句,把她的脚放进被子里,自己也坐进去,把人揽在怀里,两个人聊些闲话。

    “葛老白天给我发了一份东西。”顾晗霜道。

    “什么东西?”陆文星挑眉。

    顾晗霜拿过一旁的手机,翻出邮件里的大图递给他。

    陆文星接过一看,是一份销售对比图。这种图对他来简直是一目了然。

    对比的东西只有四样,前三样都是顾晗霜翻译,学术院编撰整理的图书,一本《幼训》,一本《鲁氏文思》,一本《凤帝史》。最后一本是金凤之后的人编写的《弟子规》。

    《凤帝史》的销售一路遥遥领先,远超后面三本,《鲁氏文思》比《幼训》稍微好一些,《幼训》最惨,几乎无人问津,《弟子规》和它不遑多让。

    从陆文星的角度,他条件反射想到的就是加印《凤帝史》,另外三本少印或停印,但如果是这样顾晗霜就不会专门给他看了。

    他聪明地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问:“怎么了?”。

    “现在的孩子,都不读这些了吗?”顾晗霜不解,那本《弟子规》她看了,很有些长处,是本不错的童蒙书籍。

    他们那时候,幼学是很重要的,孩子们读书识字的第一步便是用的这些,偏远乡村的教书先生都人手一本。

    再往后些,就是《鲁氏文思》。

    反倒是《xx史》这种故事性的,只有家有闲财的人会买来闲读。

    这里怎么都反过来了。

    这可真是问到陆文星了,他哪儿关注过别的孩,何况观察人家读什么书,唯一有印象的就是他大姑二姑家的几个侄子,逢年过节被带着来家里住过几天。

    他回忆了一下:“大概,都去玩儿手机了吧。”

    “我们坐在桌上吃饭,他一手夹着筷子放在桌子上,一手拿着手机,两条鼻涕拖得老长,都快垂到手机屏幕上,快掉了吸一吸。”他拿手比划了一下:“我大姑,就在旁边捧着碗喊‘娃儿~,你吃饭撒’,他就跟耳朵聋了一样,当做没听见,理都不理。”

    顾晗霜的脸第一次变成了绿色。

    “这也太失礼了,”不仅失礼,还失仪:“而且俗话得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听过孝子捧碗劝母亲吃饭的,哪有祖母伺候孙子吃饭的? ”

    这要是在上辈子的顾家,铁定要赶下桌去,一顿家法加跪半夜祠堂少不了。兄弟姊妹面前面子都掉光了。

    “他那是被我大姑宠坏了。我大姑稀罕孩子。”后来那孩儿惹到他,溜进他书房在他文件上乱画,被他收拾了一顿,以后再不愿来他家,可见就是个窝里横的。

    “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有的是溺爱,有的是父母忙没时间管教。有的根本就是懒得管。”

    陆文星道:“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爸有几牌友,夫妻两个一起来我们家麻将,带了个两三岁的孩,孩要上厕所他们也不管,就让在麻将桌旁边我们地板上拉。拉完他们也不收拾,两三下给孩擦完pi股就没事儿似得继续。好像闻不到味儿。”

    陆文星多龟毛的人呐,也不管他爸的面子了,直接上去就把牌桌掀了,让他们滚。

    以上这两种,孩子和父母陆文星都不喜欢。

    顾晗霜更不喜欢,她简直接受不了。

    德行仪容为先,听花国教育普及,应当比他们那时候强很多才对,怎地还成了这个样子。

    而且哪怕是十几年前,能和陆家交好的,至少也是富之家,这模样规矩,比大金朝蓬门户都不如。

    她抓住陆文星的手:“以后这个孩子我们好好教,不能让它这个样子。”

    这陆文星毫不担心,毕竟他对自己无比自信,现在对老婆也无比自信。

    “嗯,好好教,不学好我揍它。”

    顾晗霜满意了。

    着着时候不早了,顾晗霜困意上来,陆文星搂着她睡去。

    两个人最近才挨在一起睡。

    前几个月天气炎热,孕妇本就体燥,又不敢把空调温度定得太低。

    用刘妈的话就是“骨头缝里渗进了冷气,以后有得受的。”

    而且感冒了怕影响孩子,喝药也麻烦。

    陆文星又火力旺,冬天暖乎乎得抱着挺舒服,夏天一靠近,简直像个火炉,顾晗霜受不了,只能让他委委屈屈睡在床的一边。

    现在凉快了,终于抱着老婆心满意足。

    ……

    顾晗霜第二收到了第二份文件,不是邮件,是快递。

    她拆开,是关于幼儿园的教材,一份调查报告,还附带一些样本。

    顾晗霜看了一下那些样本,花花绿绿,但是没什么内容,其中有一样引起了顾晗霜的注意。

    据是老师强制买的一套教材,五百块一套,一套里有五个盒子。快递中就有一盒这样的样本,是那盒红色的。

    她把盒子拆开,里面是两张硬纸板。一张上面画了森林和一条穿过森林而过的溪,一张上面画了只个猴子和长颈鹿。

    顾晗霜按照盒子后面的明,拿剪刀把猴子和长颈鹿剪下来,然后猴子摆在书上,长颈鹿放在河边。

    完成了。

    顾晗霜盯着面前的纸板,面无表情。

    这样两张硬纸板,平均下来要一百块,老师要求买,家长就付钱付的十分痛快,而一本《幼训》,一本《弟子规》,只要12块,无人问津。

    调查报告里还有对这个幼儿园的几位家长的采访。

    “您听过《弟子规》吗?”

    “听过。”家长背着手。

    “能背一两句吗?”

    家长摆摆手:“不会背,都没看过。”

    “听过《幼训》吗?”

    “没有。”

    “那您为什么会给孩子买这样的教材呢?”指指盒子。

    “老师要买的么。”

    “怎么不给孩子买一本《弟子规》呢?”

    “老师又不教,买了他又不会看。”

    不会看,不会看就不买么?那以前那些学堂里,背不下书被先生手心的孩子算什么?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它的快乐来自于经历过痛苦后看着自己一点点变得充实而强大。这种快乐会远远超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辛苦。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逃避这种苦,那就永远也体会到变强的快乐。

    只会徘徊在自大与自卑的边缘,碌碌一生。

    顾晗霜终于明白了为何帝墓里那些相当于大金朝世家争相收藏绝不会流落在外的孤本,葛老他们会放心的投入市场,甚至大力推广。

    除了为大局考虑,为国家考虑。

    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原因,有文化底蕴的人,会费心钻研,进而越来越优秀,但是大部分人根本不愿意去看,更何况借此一飞冲天。

    通透者越发通透,平庸这越发平庸。

    她又拿起旁边的几本翻了翻,除了教材,还有儿童读物。

    狗屁不通,难以忍受。

    葛老的话仿佛就在耳边。

    “这是一家省会城市的普通幼儿园。但决不止这一家幼儿园。”

    “高学历的教育研究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不可能去教书,更多的是各种来路,稍加培训就上岗的幼师。”

    “那些作坊里出版的儿童读物充斥市场,很多读物上根本都没有出版社和编书者,家长们愿意为孩子花钱,孩子喜欢就买。”

    “而一些经典,和教育学者编写的读物却无人问津。”

    “我们国家越来越大的,不只是贫富差距,更是很多人看不到的教育的差距。”

    “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