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初平二年

A+A-

    ,最快更新刘范兴汉!

    自初平元年一月诸侯讨董开始,一年之内,各地战事便未停止过。

    现在已是初平二年,也就是西元9年。

    初平元年之时,孙坚战死荆州,孙贲将孙坚部曲三万人带去了袁术麾下后,便前往富春,参与孙坚的葬礼。

    而袁术有了这三万人生力军后,亲自率军强攻寿春,到十月底攻破寿春,周隅,周昂二人只得逃回丹阳投奔周昕。

    这周昕是丹阳太守,是会稽人,算是丹阳郡一大势力,也是刘范南下路上的一大劲敌。

    然而袁术立足未稳,却被扬州刺史陈温和庐江太守陆康合兵击退,陈温从新占领寿春,袁术只得率残部退回了汝阴驻扎,休整,准备开年,再进淮南。

    而兖州黄巾黄邵部虽然被曹操击败,然并没有退出兖州,而是分批劫掠各地,使兖州深陷战火。

    同时冀州太行山南径内,又有盗匪汇集出没,劫掠冀州各郡县。

    然袁绍确不管不顾。

    整个初平元年年末,袁绍只在干一件事,便是打造军械,囤积粮草,准备开春二月之后进兵青州,并州二州。

    为此袁绍专门命蒋齐,吕旷,吕翔等人率军补充了袁谭的战力。

    又将郭援,马延,韩荀等人率军补充了高干战力。

    准备开年之后,大干一场,一举拿下并青二州,斩断刘范两臂。

    而且袁绍还新募了十五万大军,由颜良,文丑,高览,蒋义渠,朱灵,焦触,张南等人统领,准备兵发幽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西园军的淳于琼率军三千前来投靠袁绍,袁绍见淳于琼来投,大喜,拜其为偏将军。

    袁绍在冀州大动干戈,自然天下人都知道袁绍打算为何。

    然让天下人大跌眼镜的是,自刘范回军幽州后,便没有了任何动静,甚至没有加强青州,并州两地的防卫和兵力。

    看上去两州似乎弱不禁风,根本挡不住袁绍军的兵锋。

    除去二袁,曹操和刘范外,其他诸侯,也没有闲着。

    荆州刘表自单骑定荆州后,便坐镇襄阳,南控江陵,又拜黄祖为江夏太守,驻守江夏。

    虽然荆州内宗贼已灭,然盗匪,水贼依然不少,而因各地叛乱不断,所以荆州百业废弛,土地荒芜,杂草丛生。

    刘表安定荆州,特别是击杀孙坚后,便命人平整土地,清理杂草,丈量农田,新修水力,准备明年开春,便开始恢复生产。

    而各地盗匪,刘表采用剿抚并用之策,只要愿意者,刘表尽皆安置于军中效力,有些不愿从军者,刘表也将其返还乡里,乡邑之中安置。

    除去从新开垦外,刘表还提拔了众多文武,治理荆州各地。

    其中便有南阳人文聘,南郡人霍笃,襄阳人张允等人。

    加上蔡瑁,蒯良,蒯越,还有伊籍,韩玄,金旋,刘磐等人,荆州文武初步成型。

    当然荆州诸事并未理顺。

    现在刘表所控制的也只有荆北之地,还不包括南阳。

    广大的荆南虽名义上归刘表所有,然实际上并非在刘表掌控之下。

    而刘表也只能先安定荆北之后,再慢慢深入荆南。

    除去荆州刘表外,徐州陶谦也没有闲着。

    自陶谦来到徐州后,先招降了泰山贼臧霸,孙欢等人,又征辟王朗为从事,赵昱为别驾,陈登为典农校尉治理徐州,同时又拜曹豹为骑都尉,负责练兵,又收流民屯田安置,使徐州逐渐恢复。

    除去徐州之外,益州也在刘焉的治理下得到了恢复。

    自刘焉来到益州,首先平定了马相叛乱,又派人安抚了板楯蛮和氐人各部,同时采用宽厚的政策,并开垦荒地,收留流民。

    因中原大乱之下,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被称为东州兵。

    刘焉还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前后屠灭十多家豪强势力,巩固和加强了自身的势力和影响力,也震慑了益州内部。

    天下诸侯讨伐权臣董卓之时,刘焉也不出兵,保州自守,为此犍为郡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乱有功的贾龙在赵谦的游下起兵反抗刘焉,然确被严颜,张任等人率兵平定,刘焉也因此彻底掌控了益州的大权。

    不过益州内并非风平浪静,汉中太守苏固就在密谋着如何对付刘焉。

    当然天下动乱,岂能少得了扬州。

    庐江蛮,九江蛮,山越纷纷叛乱,盗匪丛生。

    潘临,彭绮,彭式,费栈,祖郎,严白虎,金奇,毛甘,黄乱等山越渠帅各依人马地势,祸乱江东,陈败,万秉,陈宝,吴桓等盗匪渠帅祸乱九江庐江。

    扬州一地动荡不安,而这也为刘范提供了进兵江东最好的借口。

    天下动荡,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然更大的动乱还在酝酿当中。

    初平二年,二月五日,袁绍以刘范无端占有并州,青州二州为名,表奏袁谭为青州刺史,率兵十万出征青州,又表高干为并州刺史出兵十万攻打壶关,进兵并州。

    一时北地战火重燃,天下为之侧目。

    然刘范似乎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

    让天下大跌眼镜。

    而刘范此时正在泉州港内,看着港口之中停靠的四千料福船,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