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阳春(3)
桐儿、栋儿、柏儿三个孩子自然不懂得什么是翻身,也不明白孔繁梅看重科举的原因,更不能体会先生衰落的心情。
他们的注意力早就被清光身边的婢女桂魄吸引去了桂魄里拿着柳枝,还有一个没有完成的花篮。
一个花篮就成了三个孩子热闹活泼的中心了。
他们缠着桂魄,要桂魄将花篮给他们,不给不罢休。
孔繁梅默默看着三个学生,黯然神伤,心里很不是滋味。
翻身翻身万难啊
清光看出了孔繁梅郁闷与怅惘,负而立,背对她们,脸上的神情看不到,但应该不是好脸色。
“别闹了”清光喝断了三个侄儿,指着孔繁梅的背影,声道“看你们先生在那儿呢快去找先生。”
三个侄儿虽然顽皮,吵闹,但很听人话,清光一句话,三个孩子便停止了对桂魄的纠缠,快步走到先生孔繁梅的身边,乖巧的站好,朝先生行礼。
孔繁梅笑道“今日功课已经结束,去吧。”
像是奖励,孔繁梅挨个摸了学生的头,笑容醇厚。
和光与清光目睹了此番情形,见孔先生十分慈爱,视学生如子,即便是苛责,也深藏温柔,不忍过分。都为哥哥和侄儿们能有一个好先生教导,而感到高兴。
和光对孔先生的景仰较之清光更深一重。
她目不斜视,认真关注着孔繁梅的一举一动,直到侄儿们离开了孔繁梅的身边,她轻轻上前,又向孔繁梅施了一礼,感激又带有关怀道“先生也辛苦了不知先生近日里教导桐儿、栋儿、柏儿他们三人,是否习惯他们正是最淘气的时候,先生费心受累了。”
孔繁梅笑道“宋公的孙儿不会差到哪里去桐儿他们很是可爱,懂礼,胜过许多同样年纪的孩子,并不会使我多费心受累。”
“那样就好先生在宋家两年,一直未能正式拜见先生,今日才来行礼,先生恕罪。”和光柔声道。
孔繁梅不敢接受,“姐不要如此讲姐何罪哪里,哪里啊。”
清光一直在看着三个侄儿与桂魄等人耍闹前世的她并不是真心喜爱这三个侄儿,对三个侄儿的关心也都是假意,从不觉得三个侄儿乖巧可爱的清光如今看着三个侄儿,直觉得天然活泼,羡慕不已。
她好像从没有这样无忧无虑的笑过她总是喜欢想很多的事情,在乎很多的人,从没有真正开怀大笑过。
唉,前世的遗憾,今朝能够找补回来吗
若是不能,就只能多看看三个侄儿了。
清光努力要露出天真活泼的笑容,却发现怎么也笑不出来她的笑略有些沉重了。
心境不同,经历不同,笑容也不一样了。
这份天真,她是找不回来了。
这边清光发呆,那边孔繁梅忍不住发问,轻声问和光道“以前宋公请过几个西宾”
“先生之前,有四个。”
“可教过姐们”
和光摇头一笑,道“有一个教过大姐姐与二姐姐,那时候我年纪,不能和姐姐们一起学后来,那个人被发现作风不好,就赶走了自那以后,再没有先生来教我和妹妹了。”
“刚才是姐你告诉桐儿的答案姐从哪里得知”孔繁梅问道,那一句话虽然简单,略有涉猎的人都能对答如流,但对于一个养在闺阁,从未受过教育的姐来,还是有些难度。
和光一点也没有隐瞒,道“先生在教桐儿他们,我便悄悄走到月门旁,有时候能听许多,有时候听不到”
“原来如此”孔繁梅有些惊喜,不曾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姐竟会在他授课时来到花园,还能背诵一二。
“姐还记得些什么啊”孔繁梅笑道。
和光明眸善睐,笑靥如花,道“还有先生经常念得那篇若要为君子,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乃水作却凉于水,木受绳而直,金就砺则利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临深渊,不知地厚不学不想,则不知学问之大,天地之大,”
虽然记得不是很清楚,还只是记住了最简单的部分,已经很是不容易了孔繁梅隐约觉得三姐对于读书比他的几个学生都要上心。
至少比明光、瞻光,还有这三个孩子上心。
只可惜三姐是深闺姐,他不能时常亲近教导。
而且,三姐学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处。
孔繁梅先是赞叹了一下,“三姐好记性,只是这些并不适合姐学习,姐若想要学习,改日,我会找些姐可以看的书,给姐学。”
和光笑道“先生给我书,我倒看不下去了,听着先生讲解,才能记下一二”
孔繁梅稍稍沉默,才道“那些不是姐应该知道的。”
和光一愣,不知如何应对难道在先生的心中,她连偷听都不可以吗她记性好,能够很快记住,便是错吗
赞扬之后,就是否定,和光有些消沉,抬不起头来。
孔繁梅道“人啊,知道的太多了以后,总会生有无限的感慨,这些感慨有些是杀人无形的剑,有些是慢慢埋葬自己的土”
他指着满园芳菲,嫩柳新芽,微叹连连,“大好时光,姐不要荒废了,多看看吧。”
和光不明白。
孔繁梅知道和光不明白,但没有解释。
和光也不懂得此时孔繁梅痛苦的沉默,好奇地站在一边,流露出关切,却帮不上先生的忙。
踏踏的脚步声传来,几个衣着鲜亮,满脸神采的厮走来,先是恭敬的向两位姐和几位郎君行了礼,后拱看向孔繁梅,为首的那个笑道“先生,喜讯来了”
孔繁梅心里无有别事,满满装着学生上京赴考这件大事,听厮来报喜讯,猜想必定是京城传来了好消息,不由得喜上眉梢,脸上忧愁尽散,转过身来,欲要开口询问确定此事,忽而心内一算,却还没有到开闱的日子。
“什么喜讯”孔繁梅喜色慢慢消退,缓缓问道。
那厮笑道“大郎高中头名进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