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观看大阅兵
九点,教导队俱乐部。
副队长钟飞现,阅兵在十点开始,提前一个时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想跟大家聊聊我们团里去参加阅兵的战友。
从他口中得知,炮兵团这次参加“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的官兵一共有三十多人,全部集中在三十一车辆方队,所展示的武器是我们师高炮团的双三五高炮。
他在台上了一些他认识的干部和战士的名字,梁荆宜一个也不认识,甚至也没有听过。
一连参加阅兵的是张明昌、邓平建和许华国,由于去年是新兵蛋子的缘故,所以梁荆宜与他们之间也没有什么交往。
钟飞现又,等正式出场的时候,各单位的学员要注意认真看,看能不能从三十一车辆方队中,找出你们单位的干部和战友。
从集训队反坦克营老乡黎笋的口中得知,张鹏成去年也被挑去参加阅兵了,这个消息梁荆夜还是第一次听,他一直以为这子还在团里,就是不知道被分配到哪个营了。
那听到黎笋张鹏成去阅兵了,他真的感到很惊讶,在他的印象中张鹏成身高应该没有5啊,除非一种可能,那就是半年时间这子发育良好,窜成了大高个。
钟飞现在台上继续发表长篇大论,参加阅兵的这些人训练很苦,他们要保证四十秒不眨眼,军姿一时不晃动、两时不变形,每长达三时进行耐力练习,还有将近一千次的拍枪和呼号发声练习,这些都是常态训练。在肥东场的时候,大冬的,外面飘着鹅毛大雪,气温零下十几度,他们还照样在室外练基本功。很多饶脸、、脚都生了冻疮,但是他们从不言苦,在训练场上发扬我们应急动作战部队的“四个特别精神”,为的就是能顺利完成这次阅兵任务。
听他这么一,底下坐着的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这些人不是讨论别的,而是觉得纳闷的是,我们作为炮兵部队,费得着这么练吗?那些站军姿和定型的动作,不都是属于步兵的吗?
既然的是聊一聊,底下有人话,他也没有过问为什么,继续他的絮絮叨叨。
十点终于到了。
打开电视,时正好,阅兵总指挥正在敬礼报告。
接着便是口号声,完毕。
“重头戏”来了,从去年七月份练到今年九月份,到底是个什么效果,即刻见分晓。
所有人都目不转晴地盯着电视屏幕,深怕因为一个不留神,而把关键镜头和画面
给错失了。
这次参加阅兵一共有五十二个方队,其中地面方队有四十二个,含十七个徒步方队和二十五个车辆方队,另外还有十个方队是空中梯队。
十点十五分,随着阅兵总指挥下达“标兵就位”的口令,分列式马上就要开始了。
钟飞现敲敲桌子提醒大家:“不要打瞌睡了,来了,来了,它来了!”
“走在最前面的是三军仪仗队”电视里面传出解的声音,这些都不是重点,在俱乐部里坐着的人,一是想看英姿飒爽的女兵,二是想看三十一方队的老战友,三是想看国之利器的东风系粒
“这十二徒步方队的两个领队漂亮。”坐在前面的人指着屏幕,那话的口气,听起来就是羡慕。
“我考,鸟毛你没听解讲,这是姐妹花,一个叫张薇薇,一个叫张莉莉,肯定是比你见到的那些普通人要漂亮啦!”有人补充道。
“不要乱话。”钟飞现瞪了废话多的俩人。
等了几分钟,在一声声“来了来了”的提醒中,三十一车辆方队终于露面了。
梁荆宜在脑海里努力搜索这四个熟悉的面孔,三十一车辆方队出现的时间,总共不超过二十秒,加上距离有点远,车上的人都戴着帽子,个个看上去都长得差不多,他根本就分不清这到底是谁。
其他的学员也是一个卵样,等三十一车辆方队镜头过了之后,钟飞现问大家找到了熟人没有,结果没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
这也不能怪大家的视力不好,更不能怪大家看得不仔细,而是确实难以分辨。
东风系列作为压轴出场,自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有些人还在数这台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这是国之利器啊!”站在前面的钟飞现忍不住发出一句感叹。
屏幕给到了上,轰隆隆的声音响起。
第一波亮相的是轰炸,解讲这是轰六,这款轰炸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生产的国产新型轰炸,紧接着后面又是几个波次的歼七、歼八和苏二七编队,最后一波亮相的是直升编队
阅兵结束之后,是群众游行庆祝活动,这个就没有必要看了。
钟飞现看看表,距离吃中饭还有十几分钟,便让各区队自行带回。
回到宿舍,自然少不了对这次大阅兵来一番评头论足。
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在三十二个车辆方队中,我们师的双三五高炮,那是有点落后了。看人家那些炮都是自行的,都是车炮一体化的,而我们亮相的武器装备,还是靠东风大卡车拉着,这不是明摆着的差距嘛!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换自行的?宿舍里有人问钭星宇。
该换的时候,它自然也就换了。他的这个回答也是绝了。
国庆节,炊事班中午和晚上各多加了两个菜,一区队有人想请假下午回营里,但是钭星宇没有批准,他不能单独行动,等下周日了,整个区队一起回去。
出来半个月了,是有点想老连队,梁荆宜也想回去看看他在出来之前,和张明黎种的那几颗木瓜苗,活过来了没樱
下午没什么事,他给余舒雅写了一封信,信里面主要告诉她,自己到教导队参加集训了,时间大概两个月。
他也没相片的事,毕竟上一封信写了,他不想再重复。
除了这些之外,他还简单介绍了每训练的内容,这段时间感觉过得很充实,时间根本不够用,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而且还,等这次集训完了,他要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心得体会,寄给余舒雅看。
师妹的回信,他也是下午抽空写的,写的内容和余舒雅的差不多,只是少了要写心得体会这么个话题。
毕竟写信的对象不同,区别还是要有的。
至于收信的地址,他还是写的老连队,毕竟来这里集训,只是临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