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见解独到

A+A-

    因着男女有别,顾含章去了外厅,虽是乡下来的,可到底是先太子遗孤,骨子里流淌的皇家血脉让他显得分外不同。

    光是站在那里就显得鹤立鸡群,谈吐不俗,很快就引起了太傅陈原的注意。

    太傅之所以过来不是为了巴结沈家,而是趁着这个会来收门生的。

    在看见顾含章的那一刻,太傅眼睛微微一沉,此人和先太子长得如此相似,莫非还有些牵连?

    “那个年轻人是谁?身穿白色锦袍的那个。”

    有人看了一眼立马回道:“太傅,那是沈家的女婿,乡下来的,就是沈家大姐的夫婿,听叫做顾含章。”

    顾含章?

    “看他一表人才,不像是乡土人家,周身气质斐然,是个良才。”

    太傅的称赞让周围的人不敢苟同。

    “太傅大人这般看好他,岂不知他是否为金玉其外?”

    陈原摇头,“这倒也是,待老夫会会他。”

    今日陈原就是来收门生的,听他要考考顾含章,周遭的人都来了兴趣。

    顾含章感觉到一道目光打在自己身上,转头就瞧见一位老者,眼中带着一丝笑意看着自己。

    顾含章见老者朝他走来,身后还跟着一群人便知此人身份不一般。

    “你就是顾含章?这位是当朝太傅大人!”

    陈原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傲慢介绍,顾含章心中一惊,随即拱恭敬行礼,“晚生顾含章见过太傅大人。”

    虽是行礼,可是顾含章言行举止中不卑不亢,即便是见惯了朝中显贵的太傅见到顾含章也不免心中称赞,若他真的是和先太子有关,那就不难解释了。

    太傅微微颔首,“今日老夫来此是为收门生的,不知诸位对于当今圣上减轻江南赋税有何见解?”

    陈原这番话不仅仅是对于顾含章的,也是针对身边的所有晚生后辈。

    站在他身边的年轻人率先朗声道:“大人,晚辈以为朝廷减轻江南赋税实为良策,解决了百姓疾苦,皇上实乃明君。”

    “是啊,江南赋税减轻实在良策,江南各地每年蝗灾,州府开仓放粮,朝廷发放赈灾银两都是为了保住江南。”

    众纷纭,陈原目中露出一抹失望,这些人只是从银子上想办法,却无一人能够想到百姓的真正需求。

    他的目光移向了顾含章,后者不急不慢道:“朝廷减轻江南赋税本质上是为了减免百姓负担,可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也要解决百姓生计问题,晚辈以为与其开仓放粮赈济救灾,还不如从根本上解决蝗灾问题,若是能够想到办法治蝗那才是最根本的。

    虽然大魏国国库充盈,可长此以往开放国仓也不是办法,是以晚辈斗胆,若是找出缘由是何故引起蝗灾,这才能够对症下药。”

    陈原捏着胡子微微颔首,“确实你的有道理,江南蝗灾每隔几年就会发生,百姓苦不堪言,但是从未有过根本上解决的方法。”

    旁边的年轻人不以为然:“大人,他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这么多能人异士都没能解决,他三言两语的倒轻巧!”

    顾含章听了也并未生气,只是大方承认:“确实不能解决,但是,事在人为。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蝗虫也有天敌,若是能够引进天敌那不就迎刃而解了!”

    闻言陈原眼睛一亮!

    是啊!引进天敌这倒是个法子,他立马握住了顾含章的腕,“来,你与我细看看到底该如何解决。”

    太傅虽然负责教导皇子,可是朝中大事他也十分关心,此间江南蝗灾已经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大魏皇帝也因此忧虑不堪,太傅作为皇子老师自然是要有所行动的。

    如今听到顾含章这番话陈原不由得心中一动,也许这个顾含章确实有不一般的见地。

    他直接将顾含章拉到了一旁,周围的年轻人脸色巨变,难不成他们真的要输给这个乡下子吗?

    那年轻人立马就要跟上去,却被太傅身边的人拦住了。他不免有些不甘心,狠狠瞪了一眼顾含章。

    奈何面前的太傅随从不给他再次话的会。

    这边厢沈云君在偏厅里沈云君和一众贵女们交谈甚欢,她本就是京城才女,如今再次回来,自然有不少人认得。何况还有秦家人在背后撑腰。

    此时沈云清看见她唇边微笑眼中闪过一道嘲讽,带着自己身边的人走了过去。

    “大姐姐安好,今日大姐姐真是明艳动人,这金钗妹妹也有一支呢!”

    沈云清着情不自禁的摸了摸头上的钗子,众人见状心中疑惑,果然,两只金钗样式一模一样!

    众人看看沈云清又看看沈云君,目光在两者之间来回扫视,沈云君淡淡一笑:“未曾想到,二妹妹喜欢我这样的装扮,连首饰也是一模一样。”

    “大姐姐错了,这钗是母亲买给我的,为了庆祝我及笈礼时送给我的。”

    沈云清一脸得意,别人不知她还不清楚吗,这金钗怎么来的她自然知道。

    沈云君闻言笑了起来,“可巧了呢,不过这金钗是亡母留下来的遗物,不知二妹妹是哪家珍宝坊打造的呢?”

    一句话顿时让沈云清脸色一窒,随后故作惊讶看着沈云君,“怎么可能?不会是大姐姐跟我学的吧!”

    她这话一出众人都不知该相信谁了,沈云君却是不慌不忙道:“二妹妹笑了,当初母亲从大渊嫁到大魏,十里红妆,这京城中有些见地的命妇都是知道的,这金钗上还刻着我母亲的名字,不信你们瞧。”

    着伸将钗子拿了下来,果然金钗顶部刻着一个的怜子,那正是她母亲的闺名。

    周围一众贵女立马凑上来,看清楚之后点点头,“确实有个怜字,看来这金钗是大姐的无疑了。”

    “我知道,我听我娘亲过,先沈夫人闺名唤作秦爱怜,看来果然是大姐的东西。”

    即便秦氏去世,但是昔日的风采依旧流传,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