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丰纱厂
高非从元隆当铺出来,回头看了看中统的这个隐蔽性极强的据点,这地方不显山不露水,陈靖恩行事风格又十分低调,他的这个据点从成立到至今,一直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
虽然总部一心想要重建军统上海站,恢复到以前拥有十几支行动队的鼎盛时期。但是所有人心里都明白,以现实情况来看,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如何让自己这支孤军作战的锄奸队生存下去,才是高非目前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高非沿着洋泾浜路慢慢走着,脑子里不断的思索着锄奸队下一步的计划。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走出很长的一段路程,早就远离了元隆当铺附近的冷清,进入到洋泾浜主街道热闹繁华地带。
洋泾浜主街道干净整洁,是上海最早的几条混凝土路面之一,当年的繁华程度尤胜如今的霞飞路。尤其是在外洋泾浜桥这一带,商贾富户云集,一些大的大买卖商家都聚集此地,生生的把此地的地皮房价炒了起来,这里是寸土寸金也不为过。
紧靠着洋泾浜河边,最显眼的是一处三层半扇形建筑,这就是洋泾浜路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大丰纱厂所在地。
大丰纱厂是法租界最大的几家纱厂之一,雇佣的工人就多达上百人,加上管理人员和其他杂役,大丰纱厂在最多的时候有接近两百多雇员。
人多了,就需要有住宿的地方,大丰纱厂老板袁忠武独具慧眼,以非常低廉的价钱向法租界工部局买下了纱厂后边的一片臭水沟的使用权,没用几个月的时间,拉来渣土填平臭水沟,建起一排免费的工人宿舍。
免费住宿这一诱人的待遇,在上海工厂中开了先河,更多熟练工争先恐后的从其他纱厂跳槽来到大丰,因为对于工人们来,每月租房的费用也是一笔不的开资。
高非站在大丰纱厂的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工人,忽然灵一动,这地方可算是非常理想的藏身地点。自己这几天正发愁找一处安全的住处,要是能住在这,混在这么多工人中间,无疑是等于给锄奸队的安全多加了一道保险。
想到这里,高非迈步走进大丰纱厂的大门口,门口的看门的工人拦住他:“先生,你找谁?”
“噢,我找袁先生。”
“你贵姓?我们好去通报一声。”
“你就跟你们老板,白玉兰的朋友来找他。”
没过几分钟,从楼里出来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人,来到门口问道:“哪位是白玉兰的朋友?”
高非:“我就是。”
管事客气的道:“您跟我来,袁先生正等着您。”
高非跟着管事的走进纱厂,一楼二楼都是纱厂的工作坊间,三楼是袁忠武和一些管理人员的办公室。
走进袁忠武的办公室,袁忠武已经在门口迎接着高非:“高先生,欢迎欢迎,要不是怕惹人眼,我就自己下去迎接高先生。”
“袁先生,您不用客气。”
“请坐。”
袁忠武吩咐管事的:“我和高先生谈话,不要让任何人打扰我们。”
“是。袁先生。”管事的毕恭毕敬的退出去,随带上了房门。
“高先生,你可算来了!这几天把我都急坏了!”袁忠武等管事的一出去,立刻焦急的从办公桌后面转出来,坐到高非跟前。
高非有些惊讶:“怎么?您一直在等我?”
“高先生,你不会不知道白芳被暗杀这件事吧?”
“这个当然知道,都上了各大报纸头头条——市政厅陈议员太太白芳女士不幸被暴徒枪杀!我也是在报纸上看到的。”
袁忠武愕然的看着高非:“你难道不是他们的人?”
高非立刻就明白了,这位袁先生好像误会了整件事中的某个环节,也就是袁忠武不太可能是共党,他只是一个同情共党或者是一位愿意资助抗战的爱国商人。
高非和袁忠武算不上熟悉,也互不了解,他不可能轻易就对他表明自己的身份:“对不起,袁先生,我不明白您在什么。”
袁忠武颓然的靠在沙发上,想了一想,又坐直了身体:“那高先生今天来找我是为了什么事?”
“我是想请袁先生帮我一个忙,我和我的朋友能不能到您这里来上班?”
袁忠武开始有些惊讶,但是他毕竟是有头脑的商人,很快就反应过来:“高先生是遇到了麻烦,想在我这里避避风头?”
“没错。就是不知道袁先生这里方不方便?”
“当然方便,洋泾浜路是法租界,高先生就算在外面惹上了什么麻烦,一般人也不敢到我这里来撒野。”
“这么,我多谢了。”
“这是事。高先生随时可以带着你的朋友搬过来。”
“我这一两天就带我的朋友过来。”
袁忠武迟疑着,道:“高先生,那批货你打算怎么处理?”
袁忠武现在最大的心病,就是这批货。这批货一日不运走,他一日不得安宁,因为一旦被日伪人员查到这批货,顺藤摸瓜,很容易就查到他的头上。
要是被日伪人员查到袁忠武身上,其他的物资还好搪塞,最难以蒙混过关的就是那一箱盘尼西林。不出事怎么都好,只要出了事,再怎么解释都没用。
开始袁忠武以为这批货,几天之内就会离港,不曾想负责运送货物的几名共党特工发生意外,就只好等待白芳联系她的上级再派来新的运送货物人员。
现在白芳自己又遭遇不测,袁忠武甚至不知道白芳在临死之前到底把消息发出去没有,共党还会不会派人来接这批货物,这一切现在都成了让人提心吊胆的未知数。
“对于这批货,袁先生有什么打算?”高非心想,听听袁忠武的意见也不错,在这批货还没有离港之前,毕竟他才是这批货真正的主人。
“我是这样想的,上海最近风声太紧,我听日本人、特工总部、侦缉队的人频繁出现在各大码头。而接货的人又迟迟不来,终归也不是个办法。我想在最近几天把这批货装船运走,转运到河北,等到接货的人联系上了,再让他们去河北接货。”
高非在心里盘算着,这样的话也是一个办法,自己既免去了左右为难,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扔掉这烫的山芋。虽然明知道这批货的去处最大可能就是共区,而不太可能是国统区。
索性就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吧。在这件事上,高非玩了一个自己都骗不了自己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