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垂帘听政?

A+A-

    天启皇帝的问题已不是问题,随时都可以解决,一个将死之人从来不是问题。

    问题只会来自活人,如何界定叛党范围如何审案才是目前头等大事,魏忠贤拿不了这个主意,待公卿、勋戚有序离去后,他留下请教。

    皇后张嫣本要走,却也被吕维留下,看魏忠贤有什么辞。

    叛党不能只是阉党中人,也不能只拉一个前浙党领袖、首辅方从哲就能应付,怎么也得拉几个东林在野重量级人物才行。不然阉党这边压力舆论压力太大,不利于朝政。

    吕维又无经验,也没相关教育,询问周道登:“京中近来可有东林重要人物往返、逗留?”

    “钱谦益、钱龙锡二人先后抵京,有意疏通臣下进侍道主;另孙承宗也在京中盘桓多日,不知其意图。”

    “孙承宗不能动,钱谦益、钱龙锡是何关系?”

    周道登面露微笑,一派仙风道骨模样:“道主可知昔年翰林院中有‘四钱’,除钱谦益、钱龙锡外,还有南京礼部尚书钱象坤,及万历四十四年状元,赋闲在家的钱士升。此四钱,钱谦益、钱龙锡皆为东林元勋,钱象坤、钱士升心向东林已久。”

    魏忠贤也开口:“周天官所言甚是,前不久南京礼部空缺,朝中廷议公推钱象坤赴任,这人没啥过硬本事也只能干干礼部的工作,偏偏还颇为自负,时常口出狂言。钱士升是个有眼色爱惜性命的人,他与东林人往来密切,也大力援救过东林诸人可又做事隐蔽,实在不好拿办他。”

    “钱谦益、钱龙锡两人,谁更为大胆、激进一些?”

    吕维眉头沉着:“就这样,以韩爌为次辅,从这二钱中选一个胆大、激进的也入阁。审查逆党一案,先交给刑部来办,稍后待大理寺、都察院整顿完毕后再一同参审。等韩爌就职以后,让他来主审此案。”

    张嫣始终沉默,魏忠贤急忙应下:“外臣明白,不知道主对大理寺正卿可有合适人选?”

    “今后东厂、西厂并入锦衣卫,你管锦衣卫的同时这大理寺也交给你委派心腹。刑部暂时不动,若无变化,我有意将刑部交给顾秉谦。”吕维始终沉眉不展:“就先这样,待时合适,就由韩爌出面,处理掉钱龙锡。”

    魏忠贤眼睛一亮:“妙啊!如此东林将难以复聚!”

    吕维可不觉得妙,自己根本不清楚朝野各方派系渊源,只能逮着已知的人物变弄花样。

    魏忠贤得到这个承诺也心满意足而去,就怕韩爌入阁后东林不受打击那样的话,仙家能找他代理的阉党合作,自然也能找韩爌代理的东林合作。唯有重重打击东林的名望,让东林元气再伤,难以凝聚团结,他才能放心,追随他的阉党成员们才会放心。

    魏忠贤离去后,周道登也识相离去,只剩下吕维、张嫣,以及张平安,韩秀娥。

    张嫣率先开口:“国朝局势骤然生变,真人也感棘?”

    “是,我毫无治国经验,如今毫无头绪。”

    不做隐瞒,吕维长舒一口气:“我曾与皇帝讨论过这文武百官,他与我看法一样,这都是一班亡国之臣。别无原因,就因这大明朝国祚二百五十年,历朝历代末期该有的隐患、宿疾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有了。堪称五毒俱全,积重难返。若是可以,真想悉数杀光朝野从九品以上文武,从民间选拔一批干练、洁净之人。”

    听到这赌气一样的孩子话,张嫣忍不住轻轻哼笑:“真人可知如今什么最重要?”

    “兵权。”

    吕维不做犹豫:“兵权不乱,国内就不会乱。经此事变,京中各营戒严,我有意整饬京营兵马,罢神营、三千营、五军营,合并为一军,重新操练,整编为大明新军,可惜无心腹良将可用。”

    “真人难道不知徐光启曾在万历四十八年二月时受命在昌平、通州督练新军?就练兵一事而言,徐光启颇有建树及远见,其威名本宫在大内之中亦有耳闻。难道徐光启不曾向真人袒露此事?”

    “并无,可能是他觉得这点事情拿不上台面,他更在意的是推广数学、农学,数学能求实,农学能果腹,他眼中这才是经世致用的学问。”

    吕维着露笑:“既然有了督练新军的人选,京中兵权一事暂可放下。我想问问皇后,可愿垂帘听政?”

    隐隐窒息感堵在心头,张嫣一噎,韩秀娥更是一口气险些喘不上来一瞬间一个名叫上官婉儿的女相印入她脑海,顿时面色红晕,激动不已。

    “朝堂之上的事情还是留在朝堂上办理比较好,我实在不便监国理政。魏忠贤这人有个很大的好处,他不贪,他看不上金银奢侈宝物,这就很难得了。所以这个人得留着长久使用,就不能给他太多权柄,让他待在幕后掌控锦衣卫、大理寺监察朝野百官就可以了,不能托付朝政大权给他。”

    “他不行,内阁上下也没让我满意的人,思来想去觉得皇后你垂帘听政,才能确保局势安宁。我不求皇后能如武则天那样励精图治,只求大明局势不会日益败坏。”

    张嫣轻咬下唇:“朝野上下就无一个真人能看上眼的人物?”

    “有,徐光启、周道登、袁枢、卢象升都适合,只是他们一个个秉性刚严,适合大刀阔斧行改革之事,却做不来眼前这协理各方,同舟共济的危难之局。也唯有皇后能和风细雨徐徐处理眼前激烈矛盾,待局势平缓,皇后想继续掌权,又或脱离俗事得享逍遥自在,我皆无异议。只是眼前,大明朝需要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可容本宫思量几日?”

    “自然是可以的,我希望皇后能母仪天下,使朝政清明,让亿万百姓得享太平、安宁。”

    吕维着看向张平安,张平安取来一罐茶叶递出,吕维:“宫中必然不稳,皇后可用这罐茶设宴招待上下嫔妃、大宦官。”

    二十四监的太监、少监们来,自然是想喝这灵茶的,可这茶真的不好喝。

    宫里就是个江湖,你喝了皇后的茶,那你就是皇后的人了,道理就这么简单,比外界人际关系简单的多。

    其他万历、泰昌、天启的妃子,喝了张嫣的灵茶,就得承情,就得帮衬着张嫣,宫里规矩一项如此简单。

    张平安送皇后主仆出关,回来时里捧着一封信,吕维询问:“皇后临走和你了什么没有?”

    “没有,皇后娘娘素来心怀天下苍生,仆以为不会拒绝道尊提议。”

    张平安递上中信封:“这是徐天官闻京中事变,星夜使人送来的急递。”

    吕维翻看扫视信件内容,抬对着井边堆叠的竹简,真气涌动、牵引,两枚尺长竹简飘入中,他食指在上一抹,真气灼烧的字迹浮现:“青阳道主诏曰,国事不宁,盖因内外贼患。贼势猖獗,盖因良将不得用武之地。听闻榆林镇总兵官杨肇基有殊才,今征入朝,将行大用。”

    递出这两枚竹简给张平安:“给内阁一些面子,随兵部行文一同发到杨肇基中,务必一千二百里加急。”

    真的这么急的要见杨肇基?

    不,只是为了表示紧迫心情和重用的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