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个假设

A+A-

    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如明史案、文字狱这类原因,生龙活虎刚打完蒙古的努尔哈赤凯旋后,就突然得了背疽,不在大本营沈阳疗养,还车马劳顿偏偏跑到沈阳、辽阳南部的本溪县清河汤泉去泡温泉养伤

    本溪县可是战场,去年毛文龙就在清河温泉不远处的中河村打了一场,中河之战毛文龙俘斩真夷一百四十五级。

    过去两年时间,毛文龙的攻击范围一度抵达萨尔浒,逼近沈阳。

    某种假设如果成立,老奴有可能被某支毛文龙派出去的袭击队碰上,被设伏狙杀,甚至夜袭中被砍掉脑袋,也有可能骑马打猎踩中陷阱、地雷就那么突然的,很不体面的死亡。

    袭击队全员被歼,甚至到死都不知自己干掉了一个大目标,报了二百多万辽东百姓的血仇。

    反正老奴突然暴毙,没有立太子的建奴爆发王位争执,险些爆发内战。

    代善主动退出力挺黄太吉,以优势力量逼死了多尔衮三兄弟的母亲,阿巴亥。

    按着建奴的收继婚姻习俗,老奴死后,后妃阿巴亥应该成为老奴次子代善的女人,也因为这一点阿巴亥和代善素来亲密。

    没有太子,按规矩是次子代善继位,阿巴亥自然支持代善,因老奴的宠爱,多尔衮三兄弟名下各有一旗,这可是亲卫旗,最强的三旗。代善父子里有两红旗,代善这边一共有五个旗,另一边黄太吉也死不认输,内战在即。

    代善退了一步,两红旗倒戈,逼迫阿巴亥殉葬,分拆、置换多尔衮三兄弟名下的旗丁,达成掺沙子、渗透掌控的目的。

    老奴为了掌权可是连弟弟、长子都能杀掉的人,很难想象他会生前就设立一个‘八王议政’的制度来分权?

    之所以一直拖着不立太子,无非以为自己身体好能撑下去,撑到多尔衮长大。

    幼子继承制,在部落体制、风俗浓厚的条件下,有着明显的优势和传统。

    总之,八月底时,这一道消息传入北京,第二批发往朝鲜、东江镇的物资也从天津起运。

    道天内,张平安正带人从传送门挑着矿石出来,一筐筐的矿石倒入广场正中的火焰中,不多时就烧去杂质,留下高纯度的金属锭。

    几名铁匠取走钢锭就开始锻打,吕维与卢象升在一侧旁观,吕维突然:“钢制灵甲成型后,我所料不差,应该能抵挡红夷大炮轰击。凡人必然会被震死,你我却不一定死,而我所虑就在红夷大炮。”

    “道主有亲征之意?”

    “对,凡人君主尚敢置身阵前鼓励三军,我为何不能?”

    吕维口吻平淡:“战局恶劣,以你我之能也能杀出重围。而今局势,危险在国内却不在辽东,辽事拖延,国内必积患为大患。而辽东局势也趋于明朗,操作的好,有收复辽沈、广宁的会。辽沈光复,辽地足以自守,我们就能从容处理辽患,也凭借此胜稳定国内局势。”

    卢象升眨眨眼,疑惑:“道主亲赴前线,国内政务如何处理?”

    “我准备给内阁放权,内阁只有议政之权,行政在六部,督察院负责监察。故内阁权威不隆,有宰相虚名,却无宰相之实。内阁若有宰相之实,那许多事情也将迎刃而解。”

    吕维着领卢象升来到井边,伸从井中捞出一口五尺长苗刀递给卢象升:“今国内谈夷色变,畏之如虎。重创其于一役,天下士民必然敬服。”

    “况且内阁也该立些规矩,不然有损地方大员心气。”

    着摇头做笑,如果内阁也都长生、永葆青春,岂不是堵死了天下文官的上升渠道?

    内阁立下一些规矩,让天下文官满意的规矩,堵不如疏,得留一条泄压的渠道。

    卢象升不关心内阁的变动,排资论辈到他入阁,怎么也得十年后、十五年后。

    他接过五尺苗刀,收入天赋空间,随即具现在中,双握刀演示种种刀法。

    刀法精妙,又掺杂剑法,俞大猷在世,必然会瞪圆一双眼珠子。

    古双刀法早已失传,现在军中推广的辛酉刀法是戚继光改造的,即辛酉年在台州战役前后战事中缴获的日本阴流刀谱;俞大猷擅长荆楚长剑,这是正统的古双战阵剑法,朝鲜战役期间向积弱的朝鲜军队进行了传授。

    俞大猷受限于传承规矩,并没有直接在军中传授完整的双剑法,而是在少林寺留下了剑法部分传承,他的旧部又在朝鲜传下剑法,被改做了实用、速成的双刀法。

    其余的双剑法传承记录在俞大猷所著的剑经中,名为剑经,内容却是短棍棍法,真正的双剑法精髓就藏在这套棍法中。

    俞大猷的剑经传播天下,已被卢象升参透,短棍棍法、双剑法,一样的是步法、练法,不一样的就是在于杀法。

    剑法杀心重于棍法,生出杀心,并控制杀心,棍法就成了剑法。

    攻击犀利的双剑法、刀法,最重要的反而是控制攻击欲望。

    卢象升演武片刻,就将五尺苗刀沉入井中继续蕴养灵性,问:“道主既要亲征,辽镇如何处置?”

    “袁崇焕不识好歹,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邪招,要剑走偏锋。”

    吕维仰头看着湛蓝苍穹:“他上秘奏,认为老奴诸子必然会内争仇杀,只是内外形势严峻,各方不得不摈弃恩仇同舟共济。若是与建奴议和,解除其外部压力,其新君又不能因战树立威望,那势必仇杀内争,灭敌于反掌之间。”

    “他认为议和只是段,是为节省国朝开支的最佳段。”

    “连他都知道一旦议和建奴会内战,难道老奴诸子就不知道这个道理?他呀,自以为是,十分轻敌。”

    “可笑的是,我授命户部缩减辽西各营八月所支钱粮三成,他却无反应。既不索要欠饷,也不承认失误,就这么死皮赖脸拖着。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到山穷水尽,能逼迫建奴议和?”

    为什么没反应?因为户部缩减三成钱粮后,运到辽西的数额和七月份、六月份的数额一致!

    换言之,此前辽镇的三成,就这么在运输的途中被户部、监运的各部吃掉了,辽镇习以为常,袁崇焕也持默认态度。

    孙承宗、马世龙死了,追究柳河之败前的辽镇账册、用度没意义;主动降低辽镇账面三成开支辽镇上下也松了一口气。

    现在的兵部去辽镇清查军队,辽镇还真凑不齐兵员、器械;只发七成的话,缺额就在两万左右,这就方便了。

    这虽是个陷阱,但也是一条辽镇的活路。

    袁崇焕敢嚷嚷七成钱粮不够,吕维就准备派王在晋带人去辽镇稽核兵马,按营发饷。

    袁崇焕很识趣的没吱声,心虚默认了七成钱粮,这让吕维有一种一拳打到空气的感觉。

    等以后按册清查军队,辽镇拿七成钱粮养七成编制上的军队,怎么也怪罪不到他们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