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遗产税

A+A-

    夏税入库,吕维也结束了观政官的履历,荣升正九品,和一大批升官的正九品观政官返回北京充任礼部抄卷官。

    这也是吏部没办法的事情,大明九品官制里面,正九品的岗位太少,无法安置二百多名按比例晋升的正九品观政官。

    只好塞到礼部那里去帮忙抄卷,忙完这个事儿也就八月、九月了,期间再从容安排岗位。

    藩王们被清扫一空,藩王、郡王的王府官吏是吏部派遣的,也都等着安排岗位,吏部是真的忙。

    冯梦龙跟着入京,担任今秋北直隶乡试巡道官,专门负责纠察考生风纪,往年都由御史干这类事情,原来只管考生斗殴、狎妓之事,惩处的也不严重。现在冯梦龙不管考生狎妓之事,也不管斗殴之事,只管考生玩弄书僮、唱、契弟这类破事情。

    逮到一个抓一个,革除功名妥妥的。

    入京后,冯梦龙也出了两本随记锦衣见闻录、官场现形记。前者记录吕维以锦衣卫身份巡视京南水利工程时的各类经历,止于山海关封赏毕自肃一百银圆;后者记录北直隶厘清户帖、税务时各处官吏忙碌的情景,掺杂大量佃户、贫民凄惨生活描述,也记录了一笔笔被清剿官吏、豪强的记录。

    吕维懒得去管这两本记录他微服私访的引发的轩然大波,官吏士民的赞叹也好,惶恐也好,又或是诅咒,都无关轻重。

    除非真有不怕死的造反,只要不造反,你要么按规矩纳税,要么被抄家。

    军队才是收税的保障、底气所在,当官吏发现治下豪强好欺负、油水更足的时候,有几个还会去碰佃户、贫民?

    京中贵戚紧缩着脖子深怕被朝廷揪住把柄,京官如此看待贵戚;从吏部派发到各处的新官,难免会沾染京中的风气,将治下豪强当肥羊看待。

    如果杀治下豪强能算政绩的话,官员们可不会对所谓的士绅阶级心慈软。

    别京中有新军支撑,就在偏远地方上,一个段刚硬的知县铁了心要收拾豪强,也能破门灭家。

    原因无他,朝廷积威而已。

    抑制土地兼并的讨论、政策制定,始终是政治正确;历代亡国的原因总结下来无非天灾人祸土地兼并,制止、打断土地兼并,是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往往也有相应的举政措施。

    支持土地兼并的言论,这年头是站不住脚的,没人敢喊出来。

    实际上官员士绅反对兼并反对的不是自己兼并,是经商起家的商人们兼并土地向大地主过度发展。

    反对兼并,是一种嘴上喊着你不能兼并,实际自己依旧在兼并的勾当,口是心非言不由衷。

    为反对兼并,历年不断制定、议论的许多段,都有些不够看,典型的如徐阶家中兼并置办田产二十四万亩。

    这次吕维入京,除了和毕自严算账外,还要讨论遏制兼并的政策。

    推恩令,效仿西汉推恩令,在遗产税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项均分继承法令。

    豪强之所以为豪强,是因为宗族聚集在一起,使之能取得与地方官府对话的资格,有讨价还价的资格,能少受剥削,又能依仗体量欺负佃农。宗族之所以能聚在一起,就在于土地普遍集中在嫡脉中,庶流只能配合着嫡脉,相互帮衬、提携维持体面生活。

    同时律例里严禁蓄养私奴,豪强豢养的书僮、家仆,要么是长期、短期的雇佣工,只有经济主从关系,没有人身从属关系。

    现在的各种家奴,签的书契、文书,和收养义子、义女的续一模一样。

    这样的家奴,到底是家奴,还是义子,就看双方怎么看,从法律上来现在各处的家奴,都是义子,详细推敲,也是具有一定继承权的。

    内阁、公卿们还没疯狂到给家奴明确授予继承权的地步,只是再次重申律典里的收继、收养规定。

    真按着大明律来办事儿,只有无后的情况下,才能收继同宗亲属的侄孙为后,不能收养外甥为嗣子,也不能收养毫无关联的人为嗣子。

    大明律就是摆设,用的上的时候用一用,用不上的时候放到一边供着就行了。

    现在要从豪强、贵戚身上咬下一口遗产税来,就绕不过收继义子这一关。

    遗产税针对的是勋戚、豪强,根据家产规模划分等级。出现遗产继承时,嫡子、庶子、义子为三个阶梯,要么缴纳一定比例的遗产税,遗产由嫡长子继承;要么遗产按比例由嫡子、庶子、义子瓜分。

    遗产税不高,只有总资产的一成;如果选择均分继承,那么嫡子均分七成,庶子均分两成,义子均分一成。

    但凡是豪强、贵戚之家,谁没几个世代恩养的家生子?

    要么缴纳总资产一成的遗产税,要么均分遗产,让无血缘关系的义子分走一成。

    要避免资产继承时出现稀薄,那豪强、贵戚们只有一个办法,只生养一个嫡子,不收纳义子,就能避免遗产税的同时保证资产全额转移到子辈中。

    就这时代的夭折率,三个儿子才能保住香火,两个儿子都不保险,只生一个嫡子那绝嗣的风险很高。

    所以绕不过去,只要颁布这道政令,豪强、大地主、大商人、贵戚的产业就会出现分裂现象,减缓兼并速度。

    土地兼并,最难的永远是十亩地到百亩地这一环节,这得看摸不着的运气;有了百亩地,熬到千亩地,这是个积蓄的过程,看时间。产业越多,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增长的幅度就越大。

    按照遗产税分割大户为户,在佐以严格的户籍法,使多余的成年子嗣单独列户,避免出现四世同堂,上面一个老爷子,下面挂几百口的事情发生。

    秦汉就有成熟的户籍法,一户只能有两个成丁;你生养再多的儿子,你户口下除了本人成丁外,只能再挂一个成年的儿子;其他成年的儿子只能推出去单独列户。

    肢解大户,大户有反抗段?

    推恩令肢解大的王国、侯国,这些诸侯王有反抗段?

    或许有反抗的心思,可心背都是肉,你反抗,你的一帮儿子就闹的你寝食难安!

    吕维很疑惑,这会不会直接逼反南京的留守勋戚?

    那些勋戚才是真正的有钱人,比北京这里的有钱、有势且滋润的多。

    应他的疑惑,毕自严出示一份名单,双递上:“道主,这是在京公、侯、伯联名起草的请愿书,恳请朝廷收缴遗产税。”

    一侧李长庚笑:“遗产税本是英国公提倡的,赖主上天威,勋戚惴惴不安,才出此下策试探朝廷。”

    收遗产税,明朝廷对勋戚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即便改朝换代,勋戚不闹腾,还是能延绵下去;拒绝收遗产税,意味着朱家藩王的前车之鉴,就是天下勋戚们的榜样。

    武周代唐,杀了多少李唐宗室?又杀了多少关陇贵族?

    反正北京的勋戚们还想富贵生活,不想被清洗出局;至于遗产税政策颁布后,地主豪强们、南京留守勋戚们怎么看这和北京勋戚有啥关系?

    吕维总觉得勋戚们提出的‘遗产税’目的不良,最坏也就是逼反一些人。

    自己能想到,这帮老头自然也能想到,他们似乎巴不得有人跳出来造反

    新军、旧军每年将近两千万的军饷,不用来杀人、打仗,岂不是太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