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被看穿!
杨承佑想要抓出和孔舒彦私下合作的银行内部人员,证明自己是无辜受害者。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姑且不日后会不会遇到银行内部的各种阻力,就追查的方向问题都解决不了。
试问自己该从哪方面着追查呢?
杨承佑是一片茫然,毫无头绪。
“你现在方便接电话吗?”杨承佑还没回银行,就在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给林晓寒。
想要追查和孔舒彦私下合作的银行内部人员,就先要追查孔舒彦的关系。那么追查孔舒彦关系最好的地方是哪里呢?安氏球俱乐部!
这就需要林晓寒帮忙牵线搭桥,让杨承佑有会见到安氏球俱乐部的掌舵人,安禹珍。
林晓寒瞥了眼身边坐着的林家声,右遮住通话孔,低声:“我现在不方便听,等下给你回电话。”
“好!”杨承佑立刻挂了电话。
林晓寒挂了电话,迅速把放回自己的裤兜里。
“那子打来的电话吧!”听林家声话的口气,不容争辩。
林晓寒只得点头。
“他肯定是想追查银行内部和孔舒彦私下合作的人员。打电话找到你,想请你帮我从中搭桥见安禹珍一面。再通过安禹珍追查孔舒彦的关系,从而达到目的。”
林家声把杨承佑每一个想法都分析的很透彻,甚至连每一步都猜到了,让人佩服不已。
中年人频频点头,认同林家声的分析。
林晓寒脸上和心里都苦笑不已,杨承佑遇到她爸爸真是倒霉。
“郭在贤,你觉得如果我女儿真的帮忙牵线搭桥的话,这子成功率有多少?”
林家声没理会林晓寒,反而询问站在自己面前的中年人。
郭在贤简单的思索过后,回道:“依我的猜测成功率不足%。客户往来信息是安氏球俱乐部的生命,不能泄露出去。安禹珍绝不可能放弃生命,选择帮助那子。”
林家声听完,扭头看向林晓寒:“女儿你懂了吗?”
“懂了。”林晓寒脸色沉了下来。
前面林家声警告过林晓寒,不许她在帮杨承佑的忙。但有特例,比如这种让杨承佑白费时间又吃力不讨好的策略,还是可以允许林晓寒帮一下。
林晓寒心情极度郁闷,离开了董事长办公室,走到了一处比较安静的地方。看着上杨承佑的电话号码,陷入了纠结。
如果自己从中牵线搭桥,让杨承佑和安禹珍见面。那么,杨承佑注定要陷入白费时间和精力的圈套。
可是如果自己不牵线搭桥,又会挨父亲的责骂。
真是两难。
“大姐您还在犹豫吗?”
不知道何时,郭在贤出现并站在了林晓寒的身旁,一脸认真的询问。
“郭叔叔,我该怎么办?”林晓寒对郭在贤还是很尊重。
郭在贤在林氏集团服务了许多年,就连林晓寒也是郭在贤看着长大。
“晓寒你应该相信你父亲的判断!真金不怕火炼,如果杨承佑真的是一块值得打磨的好材料,你父亲是不会埋没人才。”
“你自己想清楚吧!”郭在贤完,阔步离开。
林晓寒望着窗外的高楼大厦,联想到自己父亲从对自己的教育,心里有了主意。
“喂,杨承佑你方便接电话吗?”林晓寒拨通了杨承佑的电话。
“方便!请稍等几分钟。”杨承佑虽然在银行,却立刻从里面出来找了一处相对安静的地方接电话。
杨承佑继续:“那个我找你是想请你帮我一个忙。我想再见一见安禹珍。”
林晓寒心头一震,心想杨承佑果然是为了这件事。
“不行吗?”杨承佑没听到林晓寒任何回应,只好又问道。
“不是不行!”林晓寒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你想过没有,安禹珍不可能向你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想过!但是我认为值得尝试,这也是我目前唯一可以有的路。”
“你可以继续追查孔舒彦的其他上下游公司,或许能追查到孔舒彦财产的下落。有了五千万,一切迎刃而解。”
“孔舒彦的环信电子本来不会垮,是被林氏集团突然抽血。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一连串危,最终导致环信电子破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孔舒彦现在的风光不过是表面。”
“你是孔舒彦的私人和公司的钱,全部都在林氏集团。”
“没错!”
“林氏集团为什么这样做?”
“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一点,追查这件事情比揪出和孔舒彦私下合作的银行内部人员更难。”
“好吧!你等着,我会帮你联系。”
“谢谢。”
杨承佑等林晓寒挂了电话,才摁上的停止通话。
他已经隐约意识到林氏集团正在下一盘大棋,而他只是其中一枚微不足道、连棋子都不算的人。
“我相信林晓寒有办法让我和安禹珍见上一面,但是我该怎么样服安禹珍帮我这个忙呢?”杨承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早在林家声的意料之中。
就在杨承佑苦苦思考,如何动安禹珍的同一时间。西淮分行的行长办公室,正在上演一幕攻心计。
“孔舒彦打电话过来,杨承佑已经去过林氏集团,还被林氏集团短暂扣押。这期间还见到过林氏集团总经理郭在贤。”
副行长孙学亮声地告诉分行长陆劲松,有关于杨承佑在林氏集团的活动。
“孔舒彦的消息可靠吗?”陆劲松最关心这个方面。
“据孔舒彦,他在林氏集团有眼线。消息基本可靠,就是不知道杨承佑具体是怎么和财务总监搭上线。”
孙学亮回道。
陆劲松眉头一皱,“不能让杨承佑再继续追查下去,不然你我都会有大麻烦。”
“行长,监督委员会为什么迟迟不处理杨承佑?”孙学亮对此大为不解。
“哼!监督委员会多精明啊。如果真的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他们跟着受罚。如果杨承佑能追回五千万贷款,他们也跟着度过难关。”
“这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