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醍醐灌顶
时隔这么多年,突然得知当年的故事真恍如隔世。
杨承佑心里更多的不是遗憾,而是奇怪薛紫苏为什么到现在才告诉他。明明她去年回来的时候,就有时间。
“紫苏是你告诉我师姐,关于我们之间的事。师姐又告诉了我老师,对不对?”杨承佑沉声问。
薛紫苏没有开口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道:“我没有想到情况会是那样,完全没想到你会成为他们中的棋子。”
“我是谁的棋子?”杨承佑压抑住内心的愤懑,追问她。
薛紫苏摇了摇头,:“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但请你放心,我是不会允许他们伤害你。”
“伤害我?”杨承佑苦笑几声,“一把把都是看不见的刀,直插向我的心口。”
不等薛紫苏开口,杨承佑赌气的离开了公园。
当切身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谁都感觉靠不住。
杨承佑一路直奔停车场,坐到自己的车上,拿出钥匙想要开车。却不知为何,始终塞不进钥匙孔,气得杨承佑将中的钥匙啪嗒一声扔在车里。
他趴在方向盘上,想哭却哭不出来。有的时候哭出来,心里会好受些。却没想到始终一滴泪都没有,心如刀割。
“我绝对不受你们摆布,绝不!”杨承佑咬了咬牙,把心一横,决定自己辞职离开。
他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离开了瑞鑫银行,就不用接受残酷的命运。
然而等到当天下午杨承佑把辞职信交给主管经理路遥军的时候,路遥军二话不把辞职信撕的粉碎。
“你为什么要走?”路遥军没好气地问。
“我”杨承佑不敢把那些话,给路遥军听,只好:“我太累了。感觉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请允许我离开。”
“懦夫!没种!”路遥军骂了两句,才缓过气来,沉声:“你以为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怎么会突然来这么多客户?还有人来帮你打理资料。”
杨承佑愣住了,突然意识到自己瞧了眼前这位快退休的老人。
路遥军对杨承佑的表情变化,只当没看见,继续:“安禹珍是谁的亲戚?林晓寒的父亲又是谁?我知道的一清二楚,她们为何而来我也一清二楚。”
“经理您都知道这些事,为什么”
不等杨承佑把话完,路遥军:“我是快要退休的人,能最后拿到绩效奖金,也算是一件美事。”话时脸上露出苦笑,笑得很勉强。
杨承佑这次没有插话,静静的听路遥军。
“人在大时代下,想要不被利用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你出身富贵人家,也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利用。你应该高兴自己被人利用,只有这样你才能借东风,成为不被他们利用的人。”
“您的话也许有道理,可我心里”杨承佑忍不住轻叹一声,“就怕被人卖了,还在替人数钱。”
“那就要看清楚对方目的,如果是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仔细掂量一下,确实危害大就规避。略微吃点苦,就忍一忍。有益处就大方拥抱,这样心里好受一些。”
“那么对方这次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也不清楚,不过几轮竞争到底,留下来的支行会被派新的行长管理,前面的行长都升迁。新的行长,会从总行中层派人。”
“这么”
杨承佑想起自己的大师兄许树生,好像就是在被派遣之列,难道
“如果咱们支行活下来,您”杨承佑不好出口。
“我会离开这个工作很多年的岗位,在陌生的地方静静的等退休。”
言语虽然平淡,却极富冲击力。
杨承佑突然理解路遥军,能在快要退休的时候拿到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绩效,那都是真金白银。对于缺钱的人,太重要了。
想到这些,杨承佑瞬间释然。
从主管经理办公室出来,杨承佑在门口遇到了林晓寒。
“听你要走?”林晓寒紧张的问。
“你这是听谁的,我只是进去问经理一件事。”杨承佑耸了耸肩。
林晓寒明显松了口气,:“我还以为是真的呢。”
“假的啦。”杨承佑很干脆的否认。
杨承佑回到自己的工作桌,从资料里拿起一份客户资料,看上面写着宋妮妮的客户名,下面的资料栏各种空白。
“晓寒,宋妮妮来过支行吗?”杨承佑随口问道。
林晓寒想了想,回答:“来过一次,送了一部分资料。但张永骏特别交代,这个女人贷款的金额过多,明显超出她给出的理由所需要的额度。”
“张永骏的意思是”
“他银行监控到夏成功并没有把贷款的钱用在扩大俱乐部规模,而是投入一个名叫付费宝的软件。他有理由怀疑,宋妮妮也在从事这种非法集资活动。”
“付费宝?就是那个名下拥有很多家贷公司的软件平台。”
“是的。贷公司这两年野蛮生长,一天能开好几家。其中付费宝名下有八家,比如亨得利,佰信等等。”
“你很了解嘛!”
“废话,你忘了我爸是谁啦?”
杨承佑想起来了,苦笑一下。便拿起给宋妮妮打电话,并告诉她关于贷款金额的问题。
宋妮妮明显感到意外,自己明明拥有同等价值的房产,为什么不予受理。
杨承佑反问:“你的姐夫是不是把钱投到了付费宝?”
宋妮妮愣住,片刻后,紧张的问:“杨经理是怎么知道的?”
“我当然清楚,不过银行并没有提出不可以那么做。但是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是拿钱投资。别忘了你可以贷款三百多万,那可不是一笔数目。”
“我当然知道啊!所以请你帮我个忙,无论如何把钱贷出来。”
“那么请你父母出面吧,不然的话,风控过不去。”
“那行!我明天就带父母过来。”
“好的。”
杨承佑挂了电话,心里有些不安。总觉得宋妮妮是要投资付费宝,应该阻止她,但自己没有立场。
只能听天由命吧,杨承佑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