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赠你平安盛世
桑芜从亭走出来,怀里还抱着已经睡着了的君羽执。
一直走出了冷宫。
“青书!”
正抱臂四顾的青书被吓了一跳。
“主子?”
“着人收拾一下罢。”
青书看到了桑芜怀里的人:“啊?好!”
她眨了眨眼,然后就看到她家主子的身影极快地消失在了眼前。
青书:这是发生了什么?怎么皇帝还睡上了?喝多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掌事宫女喊完话。
本欲上报的一众大臣们看到上方的龙椅是空着的。
而平日里看起来像个不管事的吉祥物的摄政王却施施然发话了:“怎么?众位大臣无事可禀?”
大臣们恍若梦醒,连忙争抢着禀告些早已打好腹稿的大事件。
皇帝缺席了一天的早朝,奏折也是摄政王代批的。
桑芜批到最后一本的时候,耳边听到“哒哒哒”的轻响。
熟悉的脚步声。
“姑姑。”
桑芜里的朱笔勾完最后一笔,轻轻放下。
“陛下醒了?可有哪里不舒服?”
话的坦坦荡荡,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君羽执顿时用哀怨的控诉目光看着她:怎么就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呢?
“陛下怎么了?”
君羽执忍了又忍:“姑姑,昨日”
“昨日陛下喝醉了。”
“朕可是姑姑呢?姑姑也醉了吗?”
“臣没有醉,所以是臣送陛下回来的。”
君羽执还想什么,张了张嘴,最终只能道:“姑姑是想不认账吗?”
桑芜:“”
“陛下想让臣认什么账?”
“你明明知道!”君羽执瞪大眼,似是不敢相信。
桑芜默了默:“臣不知道。”
君羽执愣是没话了。
桑芜颔首:“陛下,臣先告退”
临出门的时候,听到身后的皇帝突然用一种极致低沉且落寞的声音:“姑姑,即使这样你也不肯承认喜欢我吗?”
桑芜只觉得心脏处传来一阵异常的尖锐痛感。
接下来的时间里,桑芜很明显地感觉到,皇帝开始躲着她了,不是避之不见就是视而不见。
与此同时,教授皇帝骑射书御等的老师都开始在她面前夸赞皇帝了。
大家都认为,皇帝这是长大了。
桑芜却知道,他这是不打算再藏拙了。
这样也好。
她总也不用再担心
这个天下,她会为他打下来的,但也要他自己能守得住才好。
“你是谁?”
黎久妍看着深夜突然闯进自己房里来的人,目露惊讶之色。
“三皇女,想做个交易吗?”
“边界急报!”
“九黎国已陈兵百万直逼我大鸢要塞!”
随着一身染鲜血的兵持血书冲上殿堂,众大臣皆面色大变。
皇帝命人呈上血书,一目十行,看完以后目露愤色:“好一个九黎!这是欺大鸢无人?”
“众卿可有谁愿自请入战?”
抬眸扫视一遍下方的人。
众大臣顿时安静如鸡。
一个年迈的大臣出列:“老臣愿请战!”
“韩将军有这份心,朕心甚慰,还有谁?”君羽执很官方地表达了对这年老将军的肯定。
其他的大臣,面面相觑。
终于一个大臣提了一个名字:“陛下,臣等虽有心,却并无能力。然,臣以为,若我大鸢想要再次击退九黎,这主将之位非五年前大败了九黎的摄政王大人莫属!”
“臣附议!”
“臣附议!”
“”
然后是齐刷刷地一溜儿喊摄政王名字的大臣。
被点名的摄政王大人这次没有等皇帝发问,却是施施然站了起来。
朝着上位皇帝的方向:“臣愿,自请入战!”
而皇帝定定地看着她看了一会儿,官方地笑了笑:“既然如此,朕便钦点摄政王桑芜为此次大军主帅。至于韩将军,还是回家休息吧,朕可另外指定韩将军为副将随兵出征。”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姑姑,你没有话要对朕的吗?”君羽执站在摄政王府的大门前。
桑芜淡声开口:“还请陛下代臣好好照顾豆豆。”
君羽执:“好!朕会好好照顾的。”
“还请姑姑一路走好。”
“臣会的。”
大军出城的时候,皇帝领着文武百官亲自来送行。
那人一身银色战袍,坐于一匹黑色良骏之上,薄唇紧抿,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明明只隔着上下一堵城墙的高度遥遥对望,他却是有一种一眼万年的距离感,好像那人从今往后再也不会回来了一样。
怎么会呢?
这只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而已。
忽然她的嘴微微张了张,似是了什么。
君羽执忽地震惊地瞪大了眼。
差点就要喊停了。
这时队伍已经开始前进了。
“陛下?”雅子轻声询问道。
君羽执微微喘了口气:“回宫吧!”
“回宫!”雅子大声复述。
随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了宫,是与大军截然相反的方向。
摄政王大人走后,朝中大琐事渐渐地被皇帝握在中。
大臣们只觉得皇帝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给人的感觉越来越压迫,行为处事也越来越朝着摄政王的风格转变了。
这完全就是翻的摄政王啊!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过倒是没有人敢再瞧皇帝了。
朝中进了大半儿新鲜血液,这“新鲜血液”可都是皇帝一提拔上来的,绝对忠诚。
而先前还只听命于摄政王大人的青书侍卫,却直接成了皇帝的马前卒。
众大臣看得明白,皇帝这是,要开始觉醒了?可如今的摄政王还远在边界战场上,生死都成问题。
不,也可能生死事,失势事大。
即使到时候摄政王活着回来了,这大鸢的天却早就变了个几变。
早已成定局了。
但,摄政王应当不会如此轻易地就让皇帝夺了权吧?所以肯定是有后的吧?
边界传来战报,摄政王大人已然到了主战场,并且火速地夺得了第一场战的胜利。
消息传回来,皇帝却很高兴,毫不吝啬地夸了摄政王还顺带贬了一贬他人。
下方的大臣们拿不定主意,只能随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