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52:驾崩
李智大婚之后,便联合武家、北堂家,以及贾家对近河郡的金家动,一起瓜分近河郡的领地。
中平中旬,大汉帝国主宰,灵帝在含元殿驾崩。
弥留之际,指国舅、大将军、慎侯何瑾,破虏将军、黎乡侯董肥肥,太傅袁威,车骑将军、槐里侯、太尉皇甫颂为少帝刘变的辅政大臣。
在灵帝驾崩的次日,少帝刘变便在四大辅臣的拥护下,登上帝国至高无上的宝座,并昭告天下。
大将军何瑾为了更好的独揽大权,特意将董肥肥和皇甫颂排挤出朝堂,又对宦官进行一番清洗。
不愿坐以待毙的十常侍,联合在一起,制定了铲除何瑾的行动。
十常侍一边联络被何瑾排挤在外的董肥肥等人,一边秘密的控制着整个京师长安的禁卫军,以此对抗何瑾。
被何瑾得知后,恼羞成怒的何瑾,不顾众人反对,贸贸然的和十常侍对抗,却不幸被十常侍斩杀。
何瑾的弟弟和部下,打着为何瑾报仇的旗号,进攻皇宫,意图从十常侍中抢回皇帝刘变。
京师顿时一片大乱!
得知京师大乱的董肥肥,立刻召集所有兵马,朝长安而来,并在长安城外,遇见了正在逃难的少帝刘变和尘王刘蟹。
董肥肥平定京师内乱,迎接少帝兄弟二人进京。
在还是皇子之时,董肥肥便极其不喜刘变,又与刘蟹之母多有来往。
京师安定之后,董肥肥便生了废少帝刘变,改立尘王刘蟹为帝的心思。
此事一经提出,便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对,更有太学生血书谏言,无辜废立帝国主宰,非人臣之道。
即便如此,董肥肥依旧我行我素,废除刘变,另立刘蟹为帝。
于崇德殿前,宣读废帝诏书,改立刘蟹为新帝,太傅袁威含泪将少帝刘变扶下龙椅,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蟹,然后扶他正式登基,改元初平。
董肥肥自封丞相、国师、太师,从此过上了他权倾朝野的幸福生活。
最后,还要求刘蟹认他做干爹!为永除后患,下令毒死少帝刘变。
董肥肥如此行径,自然引得朝野上下的极度不满。
河商人荞麦,以三公名义,向各地州郡发信,陈述了董肥肥的恶行,希望各地州郡能够起兵勤王。
李智里拿着来自荞麦的勤王信,看过之后,将其随扔在桌上,对于勤王之事,嗤之以鼻。
他可不信,现在还有谁会将这个大势已去的帝国放在心上,即便有人响应,也不过是为自己捞些好处罢了。
不管别人怎么个想法,反正,李智是打算去,一来可以出去转转,看看这天下的风景。
二来,自己不定还能够趁捞些好处,反正也不吃亏,何乐而不为!
“忠贤,你去将柴胜、林贞和钱昌三位大人叫来,我有事要宣布!”打定主意的李智,朝站在一旁的近侍忠贤道。
“喏!”忠贤行礼,领命而出,去帮李智叫人去了。
片刻之后,柴胜、林贞以及钱昌三人便到齐,一番行礼之后,李智道:“我刚刚接到京师三公传来的信件,逆贼董肥肥,欺压陛下,号召各地士族能够起兵勤王,我决定响应号召。”
三人听后,表情不一!
林贞一副全凭家主做主,他只是听命行事的样子。
自从林贞因为家主之争,变得越发心谨慎,对于李智提出的意见,基本上都是附和,这次也不例外。
对于林贞的表现,李智看了一眼,便不再关注,这样也好,最起码,他不会跳出来阻拦自己。
至于柴胜和钱昌二人,则有不同的意见。
柴胜打心里不赞同李智的行为,现在正是瓜分近河郡的大好时,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什么劳资的勤王,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勤王就必须要抽调兵马,这样一来,进攻近河郡的力量便会减弱,到时候,瓜分近河郡的大头便会落到另外的几家里。
那样的话,自己等人的功勋就会少了许多,在柴胜心里,勤王和功勋一比,这功勋才是最重要的。
远在京师的皇帝,跟他有什么关系,谁爱去谁去好了,因此,柴胜是坚决反对李智去勤什么王的。
剩下的钱昌,则是保持观望的姿态,他既不反对,也不主张李智前去勤王。
“家主,如今正是彻底消灭近河郡金家的时候,要是在此时调兵勤王,我军将士之前所做的努力将前功尽弃!”
“更何况,京师离此路途遥远!我担心,还没有抵达到京师,一切都已经结束了,那样的话,不就白跑一趟,还请家主三思。”柴胜跪倒在地,额头紧贴地面。
李智不由的眉头一皱,柴胜的不无道理,这里到长安,确实路途遥远,再加上南方多是山地,道路并不太好走。
真的有可能等自己到了之后,一切都已经结束了,那样的话,自己还有必要去吗?
李智想了想,还是决定去,自己不过是去见见世面,而不是真的去勤王,皇帝的生死跟自己有个毛关系。
“二位对于柴胜的话,可有什么异议?”李智看向,林贞和钱昌道。
“此事兹事体大!我不敢妄言!还请家主圣裁!”林贞行礼道。
果然不出所料,李智也对林贞抱有太多的期望!将目光投到钱昌的身上。
柴胜也是一脸急切的看着钱昌,并不断的朝他打眼色,希望钱昌能够站在自己这边。
林贞已经靠不住了,三人中能够指望的就只有钱昌一人。
钱昌对拼命的朝他使眼色柴胜的,当做没看见,行礼道:“家主,勤王之事,乃匡扶帝国的大义!去去不去,全在于心意。”
李智点了点头,确实,所谓的勤王不过要占据一面对自己有利的正义旗帜,这对于以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好处。
“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勤王之事,我决定亲自前往,至于进攻近河郡的兵马,一点也不要动!我只带三千亲卫军前去便好。”李智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