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物理七人团
杨建平,男,65岁。沪济大学物理系毕业,曾经在沪江大学任教25年,副教授职称,从事量子物理研究三十年,在该领域有建树。
十五年前,因为和自己0岁的理学院院长发生冲突,一怒之下辞职回家。
物理学专业和金融、建筑等医学等专业不一样,学金融的可以在外面做个财务总监,学建筑的可以做技术总监甚至自己下海,学医的去医院某个职位也不是问题。
学物理的辞职后,再就业就比较困难了,除了做教师以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杨建平也尝试过再就业做老师,他擅长独自沉浸在自己是世界里,不擅长讲课。无论是去一所一本院校做老师还是去中学做老师,他都失败了。
最后待业在家,独自从事量子物理学的研究。
杨建平毕生的梦想就是想去看看大型粒子对撞,去采集那些实验数据,完善自己的实验。
物理学副教授的待遇本来就一般,经费也很一般,辞职后什么收入都没有了,在沪江市这种高水平的生活地段,杨建平混得很惨,虽不至于吃不起饭穿不暖衣服,但是除了吃饭穿衣以外做别的事就得三思了。
65岁的杨建平身患多种疾病,要不是初通过大数据的筛查发现这个人,世界已经将杨建平遗忘。
这个人萧铭也要了。
“做个全面的体检,请最好的医生为他疗养,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比一千个成功的商人还要重要。”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杨建平这样惨,也有不少研究所和高校的成功人士,只要他们在学术上有建树适合盘古科技未来的工作,萧铭都要了。
萧铭圈定的要的总人数是人。
量子力学的研究并非仅仅是为了量子芯片,而是开启未来自然科学基础的钥匙,它在未来将和等于2一类的基础数学一样重要。
萧铭让钱怡的团队制定招聘方案,缺钱的给钱,缺平台的给平台。
总得来,以探索科技本身基础,因人而异辅以金钱、地位等将这些人招揽过来。
接下来的一周,钱怡派出七个团队分别做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希望他们加盟盘古科技。
盘古科技这招见效,一听盘古科技专门要做量子力学研究,在学校不得志的徐利民和赋闲在家的杨建平等人表达了加入的意向。
失去一名普通的物理老师对大学来似乎一点都不重要。
当接到徐利民的辞职报告时,余杭大学理学院院长爽快的签下来同意,并且乐呵呵和同事们道:“这个徐利民就是个老古董,除了上课学生愿意听一点别的一无是处,要职称没职称要青春没青春,还占着讲师的茅坑不拉翔,简直是拖咱们理学院的后腿。辞职了也好,给咱们理学院挪挪位置,让更多优秀的年轻教师顶上来。”
院长道:“我这里就有个人选,举贤不避亲啊,我表亲的孩子,西班牙爱思不思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在上有十多篇论文,人年轻才三十岁,我觉得可以来咱们学校”
半月后,萧铭招募的物理七人团队陆陆续续到江城安家,所有人都在大学城附近配备了一套三的居室,会开车的配备了20万的家用车,不会开车的开专门配备了司。
为了招募这些人萧铭是花了本钱的。
来者的年纪都比萧铭大,甚至是萧铭年纪的两倍以上。
萧铭给与他们足够的尊重,“各位教授、老师,欢迎各位来到盘古科技工作。我和大家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伙人关系,我们是科技合伙人,希望和大家共享未来量子力学在物理学上的伟大成就。”
萧铭带着七人团队参观了为了盘谷科技园区已经竣工的量子芯片实验室,这些专家们在专业的角度为实验室提出了不少建议。
萧铭的确是潘沙科技的第一拥有人,自己的头脑里也完全明了这些科技的走向和关键节点。
不需要这些人,萧铭也能够完成一系列实验。
但是萧铭只有一个人,自己完成实验的时间周期将会大大拉长。在时间成本上是绝对不划算。
萧铭在和这些教授的交谈中,展示了自己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和现在看起来有些荒诞的科技设想。
例如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让物体瞬间转移,例如利用维度展开效应实现“物体胶囊”等未来科技的设想。
教授们为之叹服,相信萧铭不仅仅是个有钱的年轻人,而是拥有科技素养和伟大科技情怀的科技工作者。
能够产生共鸣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这些专家们已经将萧铭当做是忘年之交,是科技同僚。
盘古科技园区的量子芯片实验室是全球最先进的量子芯片实验室,这里大部分的实验仪器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是采用萧铭提供的图纸和方案由盘古科技自己生产的。
萧铭介绍着道:“在地下,在这几千亩土地里,我们正在安装粒子对撞,对撞的设计指标将远远高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我们将在这里逐渐揭开宇宙、空间、时间的奥秘。”
拥有潘沙星的技术,萧铭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充满底气道:“不用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必定会揭开宇宙的奥秘!”
杨建平听着萧铭这些话,浑身一阵酥麻,这是激动的感觉。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年轻的时候知道什么是量子物理。
“你子话有煽动性,适合做生意。”杨建平乐呵呵道。
萧铭十分谦虚地道:“在你们面前,我哪儿敢班门弄斧啊!”
徐利民道:“萧铭刚刚的物理设想在技术上都能够实现,技术看我们能不能捅破这层纸了。”
萧铭拍拍,道:“那么各位老大哥,我们现在就开工了,现在我们商量后续的实验任务。”
一声老大哥拉近了众人的距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