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知恩图报鲜卑女
翌日,乐陵公主府。
柴房之内,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缓缓地照射进来,显得无比惬意,而萧瑾言则轻松地躺在柴房的草垛上闭目养神,就像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一样轻松、惬意。尽管萧瑾言带着枷锁,铐脚镣之类的东西,柴房的不远处还有一队卫兵严加看管,但是萧瑾言的表情依然十分惬意,因为他知道,拓跋柔奈何不了他,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萧将军”
就在这时,一个娇嫩的姑娘的嗓音隔着窗户的缝隙低声传了进来,令萧瑾言霎时吃了一惊。
萧瑾言见状,连忙一跃而起,将窗户推开,没想到,那个姑娘竟然趁势一出溜,滑进了柴房
萧瑾言顿生诧异,连忙盯着这个姑娘惊诧地看了几眼,只见这丫头杏眼桃腮,颇有几分姿色,仿佛在哪里见过,似曾相识,又好像完全想不起来了
“姑娘,你是”萧瑾言不禁疑惑地问道。
“萧将军可真是贵人多忘事,我是倩儿啊,将军怎么这么快就把我给忘了,真让人伤心。”
丫头嘴一撇,愤愤地答道。
倩儿倩儿是谁萧瑾言依然回忆不起来似曾相识,却又好像未曾认识。
“萧将军,当年青州之战过后,我们大魏的皇帝陛下把倩儿当做战利品送给你们南朝的皇帝,倩儿不想去南朝,私自逃跑被抓了回来,就是您放倩儿一条生路,还给倩儿备足逃跑的盘缠啊,将军怎么就忘了。”
“哦,本将军想起来了,原来是你啊”
倩儿如此一,萧瑾言方才回忆起来,当年萧瑾言在青州之战生擒拓跋懋,拓跋挺为了赎回拓跋懋,跟南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割地赔款等事宜,条约当中还包括送三百名魏国美女给刘松。而倩儿作为魏国的宫女,又长得眉清目秀,自然被拓跋挺挑中,作为赎回拓跋懋的战利品送往南朝。可是,萧瑾言的部下将逃跑的倩儿抓回来之后,萧瑾言动了恻隐之心,竟然大发慈悲,将倩儿给放了。这份恩情,倩儿一直铭记在心。
“倩儿,你怎么会在这里啊这里面你过得好吗”萧瑾言接着问道。
“萧将军,此事来话长”
原来,当年倩儿从萧瑾言的里逃跑之后,她又逃回了北魏,继续做宫女,还对拓跋挺萧瑾言嫌她长得丑,怕送给南朝的皇帝会污了圣眼,这才放她回来。于是,倩儿便继续在魏国做宫女。直到有一天,倩儿给拓跋挺送到拓跋柔的府上做丫鬟,伺候拓跋柔
其实,自从萧瑾言被关押到公主府中,倩儿已经注意萧瑾言很久了。
“萧将军,倩儿有办法引开门口的士兵,你快跑吧,不然的话,你留在魏国,又不肯投降,迟早是死路一条啊”
倩儿一边着,一边用钥匙帮萧瑾言打开铐脚镣,动作十分娴熟,看得出来,她为此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
“倩儿,你为什么要救本将军”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年将军放倩儿一条生路,让倩儿免遭南朝昏君践踏,今天倩儿也要救将军一命,来报答将军的恩情。”
倩儿一边帮萧瑾言彻底除下铐脚镣,一边义正言辞地答道。
萧瑾言不禁顿了顿,摇了摇头,接着道“不成陈嘉实和王玄羽还在狱中,瑾言断然不能丢下他们,一旦瑾言跑了,他们必死无疑啊”
倩儿听罢,连忙答道“将军尽管放心,倩儿有办法救出陈嘉实和王玄羽,到时候你们一起逃跑。”
“你能有什么办法”萧瑾言一脸疑惑。
“倩儿这里有公主的腰牌,可以从大牢里提犯人,到时候,倩儿再找两个可靠的人,化妆成公主的亲身卫兵就好了。”
萧瑾言听罢,顿时吃了一惊,拓跋柔的腰牌竟然在这妮子的里怎么回事
“倩儿,拓跋柔的腰牌怎么会在你的里是你偷的吗”萧瑾言一脸惊诧地问道。
倩儿听罢,只好摇了摇头,无奈地答道“是是倩儿趁公主不注意偷的哎呀萧将军,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你还是赶紧跑吧,再晚了就来不及了”
萧瑾言听罢,不禁有些犹豫,又接着对倩儿道“不成倩儿,本将军若是跑了,你怎么办拓跋柔若是知道你偷了她的腰牌,放了瑾言,她岂能饶你要不你跟我们一起逃跑吧,跟瑾言一起去南朝,瑾言会保护你的。”
倩儿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动心,心中有些忐忑,有些泛滥,她不禁微微一笑,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接着对萧瑾言道“萧将军,你走吧倩儿不能跟你走,公主殿下对倩儿恩重如山,倩儿偷她的腰牌放你走已经是对不起她了,怎么能再弃她而去呢倩儿倩儿宁愿留下来,等公主治罪,以赎倩儿的罪过”
“这怎么行倩儿,你若是放了瑾言,又留下来,必死无疑啊你还是还是跟我们一起跑吧”
萧瑾言见状,连忙轻轻晃动着倩儿的肩膀,义正言辞地对她道。
倩儿听罢,不禁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接着对萧瑾言道“不萧将军,倩儿倘若放你走,公主当时可能会很生气,但是事后她心里也一定会赞成倩儿这么做,公主公主她人真的很好,她不会为难倩儿的,将军就放心吧,倩儿是不会有事的。”
“怎么会拓跋柔一心想替魏国劝降瑾言,甚至不惜用她自己的美色做诱饵,她一旦知道你把瑾言给放了,她岂能饶了你”
“萧将军,你错了倩儿是公主身边的人,倩儿对公主颇为了解,她不是只想对你施美人计,来诱惑你投降大魏,她是真心的喜欢你,她心里有你啊”
萧瑾言听罢,顿时吃了一惊“什么”
倩儿听罢,连忙接着对萧瑾言道“萧将军,倩儿了解公主,这么多年了,她心高气傲,何尝把谁放在眼里,但是她对你真的是动了真感情的,只是你们各为其主,你才觉得公主对你的喜欢出于某种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