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制陶

A+A-

    既然楚夏自己现在还没有接受炎的打算,那么,他们现在这种关系就有点不适合了。

    楚夏现在住着炎的山洞,享受着他对她的好,却又不肯接受他,在现代社会一定会被人是绿茶婊。

    虽然楚夏也觉得自己现在的行为有点太那啥了。

    所以,楚夏觉得,自己应该搬出去住。

    这个想法在楚夏的脑海里出现很久了。

    楚夏一直没,一来是现在天气还冷,特别是晚上,出去住不太现实;二来是楚夏如果要出去住的话,肯定要搭房子,不一定要多好,但没有人帮忙的话楚夏一个人也完成不了,这样势必要麻烦部落里的其他人。楚夏才来部落没多久,就样子劳民伤财,对楚夏来不适合。

    为什么楚夏现在又想到要搬出去住呢?

    首先,她现在和炎的关系有点复杂,在没处理好这段关系之前,两人有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其次,现在气温回升,搭房子也需要一些时间,等把事情弄好,也差不多是可以住人了。

    最后就是,因为有了弓箭,男人们也不用天天出去打猎,空闲的时间多了,自然就可以帮楚夏搭房子了。

    不过,搭房子是一个不的工程,还需要慢慢计划。

    楚夏现在思考的是,在部落里制陶的可能。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也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由此可见,陶器在人类历史上是多么的重要。

    制陶的大致过程楚夏知道,因为她以前看过相关的纪录片,还去工陶艺店体验过。

    首先是练泥。

    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经过这一系列的步骤,这泥才可以用来制陶。

    很多人以为制陶很简单,直接把泥巴捏几下,放火里烧就可以了,这其实是错误的。这样烧出来的,不是陶器,而是碎掉的泥块儿。

    而且,就算成型了也会漏水,因为泥中有空气而形成很多孔。

    所以,烧制陶器的粘土至关重要。

    接着是拉坯。

    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还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

    这一道工序很不好做。首先,楚夏没有辘轳车,这会直接影响到拉坯能不能进行。再者,楚夏只亲身体验过一次,那一次还有老板在旁指导,拉坯才勉强完成了。楚夏对泥料的收缩率的了解基本为零,所以,一开始就成功的几率大概也会为零。

    第三步是印坯。

    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这个步骤楚夏觉得可以先省略,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会拉出什么样的坯体来。

    第四步是利坯。

    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利坯工不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一般来,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体厚度各不相同,因为不同部位在高温烧成时的收缩率和受力情况不一致,因而利坯时应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烧造时变形。利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是掌握利坯技术和确保利坯质量的关键。按一般经验,测定坯体厚薄是以指上下抚摸并轻轻弹叩,听其不同部位的响声。

    楚夏觉得这道工序她也可以省略,因为她现在对陶器外形没什么要求,能用就行。况且,利坯需要极高的技术,楚夏不觉得她能胜任这个工作。

    最后是烧窑。

    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的话,楚夏也不能确定,不过,现在燃料受限,楚夏最多只能用木炭,所以,温度最高也只可能在000度以内。

    这个温度,烧一些低温陶瓷和中温陶瓷是够了。

    楚夏之所以这么着急着想要制陶,是为接下来的交易会做准备。

    她想多换些盐回来,这样就可以腌制食物了。

    她要为今年的冬天做准备。

    楚夏之前有问过炎他们冬天的情况。

    部落里的冬天是真的难挨。

    这里的冬天会持续三个月,其中有两个月大雪封山,根本找不到吃的。所以,他们也只能靠入冬时候收获的食物慢慢熬过去。

    当然,部落的人也不是没想过把肉晒干储存,但晒干的肉不可能一点水分都没有,虽然可以多保存一段时间,但没有盐的话,也是会腐烂的。

    楚夏可不想自己的整个冬天都是在饥饿中度过,所以,她要慢慢为自己以后的生活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