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大少爷的婚礼(1)

A+A-

    富坑村捉壮丁,事后朱学休是知晓,毕竟代邦兴公行使联保主任的职责,这种事情根本瞒不过朱学休,更何况光裕堂拥有几百杆枪,当天夜里,宪兵队一入富坑村,枪声一响,朱学休就收到了情报。

    只是斧头在富坑村被抓,蓝念念到仙霞贯(观)寻找,又在砖厂里守候,种种事物,朱学休一概不知。

    此时此刻,他正量体裁衣,准备自己的成亲礼服,距离婚姻还不到48时,朱学休才有空开始准备自己的婚礼。

    自从月底回来,先是出粮,交接给朱贤德,把高田村的粮食调出来,腾到仙霞贯(观)光裕堂本族的粮仓里。

    忙里忙外,忙过之后,又要忙着族里过端午节。忙过了这些,朱学休才有空闲,让店铺里的裁缝上门,量体裁衣,准备他的婚礼。

    端午节这天,赛龙舟是取消了,但是端午节祭祖依旧是光裕堂的头等大事。

    这一年,国民三十一年。

    邦兴公头一回没有参加祭祖,这是他二十多年回乡以来,第一次没有参加祭祖,一时之间,邦兴公病重的消息瞬时传遍了光裕堂,传遍了仙霞贯,遍了四面八方。

    光裕堂是仙霞贯乃至雩北的头号势力,邦兴公病重,暗底里顿时风起云涌,一时之间,早有准备和怀疑的人纷纷举动,谋划着自己的利益。

    本勤、贤华等几名族老,更是眼盯盯的看着祠堂上空缺的族长位置,看着天井边代阿公准备祭祖大典的朱学休,他们目光游离,面色阴晴不定,然而只是想想,又暗暗长叹作罢,谁晓得邦兴公会不会学司马懿一般,假死诈敌。

    要是这样,如今敢“领兵造反”者,那将万劫不复。

    没有人知晓邦兴公能活多久,包括郭郎中和朱学休,因此朱学休生怕阿公会有意外,尽快的准备着自己的亲事,他希望阿公能看到他成亲生子。

    邦兴公也是这样!

    五月初七。

    壬午年,丙午月,甲辰日。

    宜结婚,宜求子,宜搬家,宜出行;忌开业,忌契约,忌安葬。

    光裕堂大少爷——朱学休的婚礼定在这一天。

    中原地带和北方许多地方,喜宴是晚宴,但是照仙霞贯及周边的规矩略有不同,结婚的喜宴是中午宴,而出嫁方的喜宴是早宴。

    黄麟镇离仙霞贯足足有一百余里,等到在黄麟镇摆过早宴,来到陂下村时,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除了尾田村的祖祠,光裕堂在陂下村与蒲坑村的交界处,还有一个分祠,它座落在院子里的不远处,离院子只有百来米的距离。

    平时光裕堂陂下村、蒲坑村的居民不想走远,又不是什么重大的节日之际,他们一般就近选择这里祭祀,烧香拜祖。

    朱学休的婚礼也选择在这里进行。

    分祠里也有百来个平方的空间,竖着神像,竖着牌位,客人早已来齐,贵客、重客在分祠里团团坐。

    邹天明、欧阳明、吴国清、谢先生、周祀民叔侄,钟天福、陈姓、彭姓、刘姓、方姓、邬姓、赖姓县城、仙霞贯有头有脸的人物皆在,不同的是只有方姓来的不是方萃行,而是他的长子方民平。

    客人在祠堂里团团坐,管家老曾领着‘番薯’,带着几名帮佣和族人里里外外、穿梭来往的照顾客人。

    祠堂的外面,右边是西北方向,有一座牌坊。

    牌坊内外,是摆的密密麻麻的吃饭用的八仙桌,连接着相邻的几条村道,巷道,全是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只留下了一条的过道,好容花轿从此通过。

    院子里,屋门外,老六守着。

    屋子里,屋里面,邦兴公坐着,两眼无神,眼睛浑浊的看着孙子,朱学休正被几位中年的表嫂围着,插花换戴,涂脂抹粉,脸上涂着脂粉,胸前戴上鲜花,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俏郎君,标准的新郎官模样。

    大红色的新式衬衫,大红色的直筒西裤,一切都向城市里的新潮流看齐,唯一不同的是头顶上的瓜皮帽,黑黑的,宽宽的抹额上前中央镶着一块红布,方方正正,留守着仙霞贯的传统。

    “来了,来了!”

    “新娘子来了!”

    院里院外大呼叫,鸡飞狗叫,不一会儿的时间就听到了唢呐的声音咿咿呀呀的唱着,极尽喜庆。

    穿着这身衣服,看着镜子里标致的新郎官模样,朱学休双眼朦胧,有些雾气,一直等到屋外叫声喊起,这才醒悟过来,收起心恩。

    双手暗暗握拳,朱学休重整提气,笑起脸,扭头对着邦兴公道:“阿公,我这就过去了,你过会再来。”

    “嗯”邦兴公有些口齿不清。

    他点着头,含着笑,微笑的看着孙子开房门,在几名男女的簇拥下脚步声越走越远。

    出了院子,过了横门,祠堂里的两侧站满了人,男女老少,老表表嫂,还有半大的孩子、后生,以及未出嫁的妹子。

    各个喜气洋洋,看到朱学休出现,顿时围了上来,笑嘻嘻的伸出手指,弹耳朵、弹鼻子,眉毛上也少不了。

    这就是仙霞贯的规矩。

    仙霞贯及周边没有闹洞房的传统,有的是“整蛊”新郎,各种招数层出不穷。

    朱学休领头走在前面,心里想着蓝念念,想着这场婚礼里要是他们之间的该有多好,什么事情也不用多想,只是……。

    朱学休心里一片黯然,脸上却带着笑,微眯着双眼,缓缓而行,让身边半大的孩子们乐个够,还有那刚出嫁来到这里的新媳妇,以及未出阁的大妹子,都围了上来,或多或少的在朱学休的脸面、额头上留下了那么一两个弹指。

    都是年轻人、都是些孩子们,手里没有分寸,把握不住力道,有的弹的恰恰好,有的有些疼,更也有一些弹在脸上生痛,只是一会儿的时间,朱学休就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痛,而走廊还没有走到一半。

    确切的来,是还没有真正走到真正祠堂的位置,朱学休还没有走到真正的祠堂走道里,早就乡亲们围在自家的巷道里对着朱学休“动手动脚”。

    人实在太多了,挤得密密麻麻,挪不动脚,朱学休腆着脸,厚着脸皮,不断的往前走,要求族人们让让,几位表嫂和老六跟在他的身面。

    渐行渐远,眼看前祠堂大门就在眼前,也不过是十几、七八步的距离,朱学休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谁想就在此时,左侧一阵喧哗,抬眼看去,就看到从侧道里冲出几名后生,领头的正是‘男人婆’,带着几个年纪相仿的后生、半大的孩子,飞一般的奔进来,旋风一般,伸出藏在身后的大手,向朱学休“如花似玉”的脸蛋抹过来。

    朱学休看见,心里一惊,赶紧扭头避让,但依旧感到脸上一片疼,好像有沙子在脸上擦过。过后,淡淡的百草灰味道传过来。

    朱学休的脸上顿时一片黑一片白,左脸是猛张飞,右侧是白相公刘三爷(刘备)。

    “哈哈……”

    “哈哈……”

    众人笑,朱学休也笑,‘男人婆’等人更是哈哈大笑。

    朱学休脸上被涂上的是锅灰,锅底灰。

    仙霞贯的风俗里,每当有人成亲时,都有人喜欢往新郎官脸上抹这东西,朱学休就曾经不知抹过别人多少。只是他没想到报应不爽,今天居然轮到了他自己。

    ‘男人婆’早已结婚,娶的正是他端午节遇上的那位妹子。

    那位‘矫情’的妹子在‘男人婆’带着父亲上门提亲之后,立马缴械投降,答应嫁给了他,早在一年前两人就完婚了,只是当时朱学休尚在九山,没办法回来参加他们的婚礼,没想到今天在这里抛头露面,刚才在人群里弹的最欢的就有‘男人婆’的老婆,那位圆圆的脸蛋,两眼传神的妹子。

    当然,现在她已经成了新媳妇,两个月前,产下了一下大胖子,成了仙霞贯里人们常的“新人”。

    按照仙霞贯及周边的风俗,上妆之后,不到婚礼完成,新郎官不能洗脸。

    朱学休只能用个帕子,把脸上的锅灰擦了,留下淡淡的痕迹,依旧是一半俏脸如花,一半锅底如炭,惹得随着管清心一起前来,陪嫁的陈婷婷不停的看,合不拢嘴。

    陪嫁不一定就是两个人一起嫁给朱学休,而是更像后世的伴娘一样,随着新娘子一起出门、壮胆、壮行色,为新娘子的娘家人点一切。

    点、观礼、察看、监督、护卫,多个职责兼于一身,陪嫁者身上的担子不轻,远没有后世的伴娘好做。

    陈婷婷眼睁睁的、睁大着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各种布置、宾客、礼节,看到无可挑剔之后,这才把目光举向了朱学休。

    朱学休看见,赶紧的把脸上的笑脸撑的更大,更宽,让自己看起来笑得更甜。

    主持朱学休婚礼的是干坑村下来的族老文姚公,年岁不大,比邦兴公还七八岁,但辈分却摆在那里,比邦兴公还长一个辈分,他也是光裕堂里德高望重的长者。

    文姚公对朱学休的婚事一清二楚,先前看到朱学休的脸色还有些担心,怕他撂担子,或许是出了纰漏,如今看到朱学休不用他提醒,他自个撑起了笑了,这才心里暗暗点头,晓得朱学休顾全大局,不会让女方挑礼。

    管家今天来的人不和,虽然管父管母不曾亲至,本家一家人恪于规矩也不能上门,但是陪着新娘子一起前来的,除了陈婷婷这位黄毛丫头,更有几位中老年的表嫂,三十余岁到五十岁不等,正目光锐利的扫视着周围的一切,要是稍有不慎,就会出言挑剔。

    这就是仙霞贯的规矩,可以不繁华,但是一定要尽礼数。要是看到朱学休没有笑脸,丧着一着脸,不定就会挑剔,文姚公相信这群前来的妇人表嫂里面肯定有新娘子及其本家的三姑六婆,挑礼的人尽是这些人。

    文姚公看到朱学休准备好了,这才轻声道,对着朱学休示意。“开始吧,时间不早了。”

    喜宴由中宴变成晚宴,时间当然不早。

    朱学休点点头,示意自己准备好了,可以开始,接着就听到了鞭炮放响的声音。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炮竹点响,放的是千炮,也就是一千响。

    朱学休快步上前,走向祠堂门外的花轿,老六端着一个红色的案盘跟在后面,随行的还有两位光裕堂的表嫂。

    到了跟着,在花轿前站定。

    朱学休腾出手来,把案盘上的红包抓起,双手执礼,给陈婷婷等几位一起陪着出门的妹子、表嫂发一个红包,道:“辛苦了。”

    “辛苦各位了。”

    “过会吃杯水酒再走!”

    按照仙霞贯的规矩,这些人婚礼完成后就会离开,不待洞房完成。只有最的陈婷婷明天才离开,顺便带回去新郎官、新娘子回门的确切日期。

    因此,朱学休才会对各位表嫂让她们喝过酒之后再离开。

    当然,喝水酒是一种谦逊的法,到了结婚这样的大喜事上,家境再困难、再气的人家,也会拿出原汁原味、不曾兑水的美酒招待客人。

    花轿是光裕堂原来华丽的马车改制而成。

    双方见礼过后,朱学休在陈婷婷的帮助下,掀开了花轿的门帘,看到了盛装扮的新娘子。

    管清心身着大红色的老色罗衫,头上带着碧翠珠冠,顶着一顶巨大的礼帕,把头、脸面,一直到脖子,遮得严严实实,半点春光不露,只露着云衫上的飞红锈花,点点绿意点缀其中。

    脚底下踩着一双红色的纱鞋,脚上穿的是老式的直筒裤,到了下脚膝盖位置突然放宽,裤脚有些宽大,在腰际往下、裤脚上面,分别锈着繁复的花朵和祥云,尽显新娘子的修长的脚型和过人的腰肢。

    从头到脚,一身红色,珠环碧缀,尽显荣华。

    朱学休看见,微微一笑,伸手进去,把陈婷婷拖过来的、新娘子的玉手接在手里,轻轻的往外拖,管清心随着指引,缓缓而动。

    慢慢的向花轿外过来。

    看到管清心的身影几乎出到轿外,朱学休赶紧的伸出另外一只手,想着两手接住,好把她抱进祠堂里。

    然而,就在这时候,新娘子不同意,“赖”在车头就是不肯下来,也不肯让朱学休伸手抱住。

    朱学休一愣,想了想,马上回过味来,转身又从老六托着的案盘上拿过一个红包,递到了新娘子手里。

    递完这个红包之后,看到管清心把它收起,朱学休又上前去搂抱,想着把她拦腰抱起。

    然而,管清心还是拒绝,不肯落轿。

    朱学休心里一惊,赶紧的左右找找,马上就看到身边的表嫂又递出来几个红包,直接拿到朱学休的手里。

    按照仙霞贯的规矩,新娘子落轿是必须有红包,一般的情况下一至三个不等,但也有少量有可能会有第四个,但一般的话要,要是新娘子想要第四个红包,双方的脸面必不好看。

    男方都希望新娘子好话,所以在案盘上一般只会准备一个给新娘子的红包,免得伴娘或者新娘子看到上面再有红包,多生是非。

    不过总有些新娘子不太好话,所以会多索取红包,因此总要多备几个,所以一般带着随着新郎官迎娇客的表嫂身上,数量三到四个不等。

    朱学休接过红包,又塞了一个,然后试着又去拖动管清心。

    心想着,你总不能要我第三个红包吧,如果是这样,那就有几分落面子的意思。

    心里是这样想着,但是朱学休不敢肯定,因为他早就知道管清心知道他为什么会娶她的原因。

    难而,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事。

    管清心这次没有再坚持,继续索取红包,顶着头巾,看到朱学休双手伸过来,配合他一起,搂着朱学休的脖子,让他顺利的抱在了怀里。

    朱学休抱住新娘子,周围轰然叫然,不断的有人鼓掌气,朱学休鼓足气劲,一口气把管清心抱进了祠堂的大门。

    大门口,燃着一堆稻草灰,稻草上火焰绵绵,闲着火花,在新郎新娘的衣衫裤脚燃过,象征着驱邪去辟,吉泰开来。

    抱着管清心越过火堆,朱学休快步向前,穿过祠堂正中央天井两侧的回廊,来到堂上的牌匾下。

    牌匾下,摆着一个巨大的大簸,席地而放,大簸中间放着一张方凳子,凳子上面摆着一块红布,红布下罩着的一个软垫,把凳子包的严严实实,只露出四条凳脚。

    朱学休把脚跨入大簸箕中,把管清心放在凳子上,扶着她坐稳,然后退出簸箕外面,由陈婷婷和新娘了随嫁而来的各位表嫂团团围着。

    到了这里,按照仙霞贯的规矩,这才算是婚礼真正开始。

    祠堂外三声响起,过后是万字炮,也就是一万响的鞭炮点燃。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PS:怎么样,这就是赣南人客家风俗的婚礼,当然,现在肯定不是这样,只是以前是这样,各位看官有没有眼熟的感觉。

    礼三代而变,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改变,贴合实际和风情,但是其中的美好总是让人感到不变,祝愿每一对新人白头到老,子孙延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