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求和连连
抵达塔尔美那后李平立刻阅览起了战报。
北面萨珊这次学聪明了,竟然懂得韬晦养息了,派遣使者带了很多金银财宝来进贡,打算求和。
这件事情田丰和庞统拿不定主意,只能等李平回来再,但是一直推脱,这些供品不足以让汉军停下征伐的脚步。
两人都知道,若是真的要和平解决,那么通商是其一,其二是文化入侵,萨珊这边显然很抵触这些事情,也知道如此一来本国文化将彻底沦丧。
另外一面司马懿正在积极备战,b半岛的原住民聚集到了耶路撒冷一带,准备抵抗汉朝联军,这是罗马人撤退后他们所做出的反应。
罗马人的战线全面往西撤退,让出了东面的亚美尼亚地区。
司马懿打探到一些罗马境内的消息,两位塞维鲁的子嗣正在争夺王位,盖塔和卡拉卡拉显然还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元老院的那些有心人当做了傀儡和筹码。
当然了,这些人根本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不知道大汉的强大,他们还觉得自己的罗马所向披靡,只要定下了皇帝就能在本土消灭来犯之敌。
然而他们估计错了一件事情,塞维鲁的死亡不仅仅是带给了他们来自汉朝的威胁,更多的是其他民族的n和反叛。
忙着争夺王位的两人很快也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两人最终在这一年的秋季n了整个落马,地中海以北地区,除去半个西班牙半岛,其他都交给卡拉卡拉,而南面的阿非利加和埃及等地区都交给盖塔。
这也是盖塔所希望的,因为他比较崇拜他的父亲,盖塔觉得汉军会继续东进,而且极有可能先开通海路!
他研究过汉人的战略,数次都是从海上迂回作战,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们地中海作战的时候也是如此,没想到汉人竟然对此也推崇备至。
泰西封那一战被偷袭,汉人就是从b半岛迂回到了西面,最终才让泰西封落得满盘皆输的局面。
若是泰西封还在,汉军的兵锋不可能如此锐利!
其实盖塔也知道汉人想利用他们兄弟反目,但自己也没有办法,最终这个结果他可以接受,因为他有信心给汉人一记重创!
盖塔在九月抵达了埃及境内,同一时间也是李平刚刚抵达塔尔美那的时间。
盖塔做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和解!
他收集了自己属地境内的十之七的财富,另外加上了数名欧非美姬,最主要的还有埃及艳丽的女法老和来自地中海的贵族女子,凡是绝色的都送给李平!
可以盖塔倾尽了所有的资产和财富,只为求得和解!
当拉卡拉卡得知这个消息后愤怒不已,他们两人受到的教育如出一辙,他知道这是盖塔在用计策,但是他不屑一顾。
他要想稳定住后方,然后在继续抵御汉朝进攻。
他甚至想着是否配合一下盖塔的行动。
敌人的敌人现在是盟友,等打完了汉人再收拾自己的兄弟不迟!
而另外一边李平也在半个月后率先得知了这个消息。
李平聚集了诸多谋臣,其中就有周瑜和诸葛亮两位顶级谋臣,徐庶、司马懿、庞统也都在场。
这是李平中最为年轻的一支军师团,当然了鲁肃不在,否则就齐全了。
周瑜看了一下这份情报道:“虽然我不太清楚这个盖塔的性格,但是用我汉人的话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此时来求和,恐怕”
众人也都点了点头。
李平道:“公瑾是怀疑他们在用诈降计?”
诸葛亮道:“除了诈降还有拖延的意思。”
诸葛亮和周瑜对于西边的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不过司马懿已经是非常了解了的。
李平道:“仲达怎么看?”
众人都看向了司马懿,司马懿点了一下李平最为关心的苏伊士运河道:“主公可以用计于此!”
“哦?计将安出?”
“这大半年来,盖塔和拉卡拉卡都势成水火,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清醒了过来,大敌当天,境内不稳都需要时间喘息,既然他们要喘息,那我们就给他们,但却要交换!”
司马懿一副非常狡诈的样子,双眼微眯和李儒的邪邪表情如出一辙。
众人都有些心悸这种笑容和表情。
徐庶问道:“仲达是想做长远计划?”
“哦?元直也想到了吗?哈哈哈,主公觉得是否可行?”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当然了,诸葛亮和周瑜不知道,因为他们不了解这里的历史。
李平解释道:“埃及自古是一个国家,罗马人占领了这里,但是没有占领埃及的文化。”
李平这么一解释两个聪明人很快就联想到了。
周瑜道:“仲达是那个条件就是开挖运河,到时候盖塔必然会驱赶两河流域埃及和b的百姓劳役,若是稍有不适”
诸葛亮道:“这是nbnn的节奏啊,嗯,可行!”
众人都笑了,这计谋不可谓不毒,但是这计谋非常好,其一可以削弱敌人的兵力,其二可以蛊惑民心,到时候汉人就成了两河流域的救世主,而罗马人则是成了刽子。
盖塔这边的事情解决了,李平等人继续讨论拉卡拉卡。
按照现在的情况,既然南面以将计就计为主,那北面就是要打了!
然而司马懿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主公,罗马境内传出了很多声音,他们周边的许多国不堪奴役,都在n,不如来年再攻,或者打探清楚再,我意应该先对付萨珊人!”
李平道:“可是萨珊人也求和了。”
徐庶道:“是否可以驱虎吞狼,若是萨珊人要求和,那就让他们帮忙攻打罗马,打下亚细亚来换取境内的土地!”
李平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可以消耗他们彼此的兵力,但是萨珊人应该不会这么蠢做自己的刀剑。
但是萨珊人有选择吗?
李平在思考,众人也在思索,这个时候庞统道:“或许,可以利用一下萨珊人的自作聪明!”
“士元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