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美食达人 (三十)

A+A-

    这东坡肘子乃是肉食动物的必点之菜,其细腻的肉质、香醇的肉味让人如临九霄之上,与女翩翩起舞,畅游在无际星海之郑

    其间滋味,难为外壤也,只有亲身体会,才能体验到这种舌尖上的极致享受。

    即便是口味刁钻的刘大胖,也非常喜爱这道东坡肘子,吃惯了各式各样麻辣的川菜,偶尔吃一顿略微清淡的肘子降降火,自然是相当过瘾的。

    东坡肘子的来历有两种主流法,但都和宋代的文学家苏东坡分不开关系。

    这苏东坡不但文章写的好、诗做的妙,更是一个杰出的美食家,大约几十种材名字和他有关。

    这些菜只是因苏东坡而有名,并非他所创造。

    苏东坡本身并不是一个厨师,却有一双善于发掘美食的眼睛。

    包括这道东坡肘子,世人都以为是苏东坡研究出来的,事实上,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据传,苏东坡曾到过永修一带,并为当地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那个农夫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特意留他吃饭。苏东坡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那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这是苏东坡在教他怎样去煮肉。将那句诗理解成了“和草蒸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果然味道美妙极了,这便是东坡肘子的由来之一。

    另外一种法,有一次苏东坡宴请宾客,妻子王弗便亲做了一道肘子招待客人。做菜时,王弗一时疏忽,没有留意到时间,肘子的表面已变得焦黄,并且有些黏锅。为了掩盖肘子的焦味,王弗连忙在肘子中加入了各种调料,再慢慢烹饪。岂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奇的好,来访的众宾客赞不绝口,自此东坡肘名扬四海,成为一道家喻户晓的菜。

    东坡肘子本应属于川菜系列,但由于苏东坡曾在多处为官,并且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所以一直以来,全国有好几个地方的人都称东坡肘子是自己家乡的菜,这是这道菜身上最大的争议。

    其实东坡肘子的做法十分简单,只要熟练的掌握火候,一个家庭主妇都能将它做的十分美味那可是香喷喷的肘子啊,就算不用任何烹调技法,只用清水煮肉,撒上一点盐,出锅后都能勾引人们的食欲。

    这道菜在刘大胖的里有两种做法。

    一是先将洗净的肘子放在明火上烧,使其表皮烧烤成棕黑色,直到有轻微的焦煳味钻入鼻中,这样既能给猪肘杀菌,又能燎去不易察觉的猪毛。再把肘子放入热水中浸泡,表面那层焦煳物泡软后,用刷子彻底清理,清水反复冲洗,表皮微黄色即可。

    下面的步骤可分为三步。

    调煮:将猪前肘入锅,加水接近其表面,大火烧开后放入各种香料,火慢炖。

    油炸:选用优质的菜籽油,将油温加热到一百八十度至二百度之间,调煮好的肘子油炸分钟左右,待其表面呈金黄色,迅速捞出放入冷水,这时的肘子表皮会激出均匀的皱纹状,表明上述的操作都是成功的。

    配汤:煮肘子的汤中加入盐、白糖、酱油、香辛料、姜、葱等,煮一时至一点五时,烧开后,火慢烧,直到最后汤汁变浓,浇在酥香的肘子上,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东坡肘子。

    当然,如果有人不喜欢清淡的肘子,非得吃重口味的,还有一种红油配汤将菜籽油烧热,倒入生姜粒、豆瓣酱和泡红椒煸炒出红油,关火,加入糖等调料,搅拌均匀。

    但是这样的东坡肘子在刘大胖眼中还达不到完美的境界,他习惯于第二种做法,觉得那样更能体现出这道材特色。

    首先选一个至少三斤以上的优质猪肘,用火烧烤,清理干净后,新水烧沸,加入适量储姜和香叶,将处理好的肘子放入水中,火煮到七、八成熟时捞出,放在蒸锅里。

    蒸肘子是个关键步骤,也是和第一种方法的最大区别。即便这道菜做了多年,刘大胖仍不敢有丝毫马虎,东坡肘子的肥而不腻全靠它了。

    以偷师为目的打下的唐巧不是很理解,“不是煮过了吗?为什么还要蒸啊。”

    “只有这样,肉质才能更加细嫩。”

    刘大胖瞄了她一眼道。

    “哦。”唐巧似懂非懂地点了下头。

    上锅蒸一个半时后。这期间可调配汤,炒锅中倒入适量色拉油,烧热后炒葱姜蒜至出香味,放入桂皮、香叶、八角翻炒,然后加入适量水,再放入若干冰糖、五香粉,两三勺酱油,火慢慢烧,直到浓缩成一碗汤汁。

    刘大胖抹了抹头上的热汗,他的年纪大了,加上身体肥胖,没有了年轻时的体质,长时间的工作已经力不从心了。

    判断肘子是否熟透的方法很简单,将锅盖泄开一个缝隙,用筷子往肘子上一捅,轻而易举的陷了进去,就明火候到了。

    反之,还要再蒸一会儿。

    终于,耗费了几个时,色渐暗,餐厅的客人都走光了,这道菜终于端上了桌。

    这期间,徐攸之两热的昏昏欲睡。

    徐攸之的鼻子灵敏,闻到肉香味立刻精神了起来,坐正了身子,伸拍了拍迷糊的阿思,“要上菜了。”

    话音未落,刘大胖就端着肉香四溢的肘子从厨房转了出来。

    一盘香喷喷的东坡肘子端上桌,观其色泽,枣红油亮,上面点缀着青葱和碎花生米,红白绿三种颜色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馋涎欲滴。

    徐攸之不自觉地流出了口水,脑海中已经有了那种美妙的画面。

    “你们来尝尝这个肘子的味道如何。”

    刘大胖笑呵呵地道。

    脸上的肉堆在一起,此时看上去不但没有了凶横之相,反倒是挺顺眼的,大概是给自己做了这么多美味佳肴的缘故。

    徐攸之这次懂得了谦让,忍住了冲动,对着阿思做了个请的势,“你先来。”

    这道压轴脖然得最重要的人先动筷子。

    徐攸之心知肚明,自己能免费的大吃大喝,完全是沾了阿思的光。

    阿思腼腆的一笑,了声谢谢,然后把目光放在了这道东坡肘子上。

    只见肘子外观是酱红色的,而汤汁却是乳白色,色泽均匀,相互映衬,表面有光泽,肉皮紧致,贴在了肘子上,没有一丝脱落,飘散出独有的香醇气味,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这道东坡肘子的外观可以用极品来形容,只是不知吃起来是怎样的感受。

    阿思拿起筷子,轻轻地豁开富有弹性的肘子皮,露出里面洁白的胶原蛋白,十分粘稠,筷子一挑,拉出了无数道‘丝线’,放在嘴里,真正的入口即化,一点也没有肥腻的感觉。

    肘子皮应该算作这道材精华所在,令人唇齿生香,和软嫩的瘦肉一同咀嚼,那种滋味,若能配上二两纯粮烧,就是神仙来了也不换。

    徐攸之开动了,用筷子扯下一大块粉嫩的肘子肉,塞进嘴汁虽是瘦肉,但口感一点不柴,细嫩到了极致,越嚼越香。

    这东坡肘子肥而不腻、浓而不油、酥香质嫩、鲜美可口。

    徐攸之从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肘子,不由赞叹,果然是好味道,实在名不虚传,不枉此校

    唐巧看重的是这道材营养,“这么丰富的胶原蛋白,如果吃的话皮肤肯定会非常细嫩。”

    “没错,这玩意儿对女人好处可是大大的,尤其你以后生了孩子,可要多吃肘子补身体。”

    徐攸之记得时候村里带孩子的妇女奶水不足时,一家人就会凑点钱到城里的猪肉铺买个肘子回家炖上,那妇女吃了后就有了奶。

    不过看到唐巧胸前那硕大的一对,估计里面都是脂肪、胶原蛋白之类的成分,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应该很低,除非她那里填充的硅胶

    现在人吃的好,不存在缺乏营养的问题。有些人,纯粹是生长不大。

    “你这个流氓,胡什么呢!”

    唐巧羞赧,脸都红了,她是个黄花大闺女,还没交过男朋友呢,有人居然当她的面谈起了生孩子,叫她情何以堪。

    徐攸之直到是自己口无遮拦了,就没和她多什么。

    傍晚,又到了饭口的时间,既然领教过了刘大胖的艺,继续留在这里只会麻烦人家。

    阿思打包了一盒灯影牛肉,便向刘大胖告辞。

    临走时,徐攸之朝着正在厨房忙的转圈圈的唐巧挥了挥,“拜拜,在这好好地学,争取早日出徒哦。”

    这明显带着揶揄的口吻让唐巧气的直跺脚,可惜话还没出口,就疼的哎呦地叫了起来。

    由于不怎么疼了,性格粗枝大叶的她忽略了昨的腿伤,便在情急之下,不心牵动了伤口。

    顿时,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痛苦的神色,躬着身子,一按着大腿内侧,一指着徐攸之,“你你你”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心虚的徐攸之立刻离开了现场,逃之夭夭了。

    路上,徐攸之想起了正事,询问阿思,“你有没有特别怀念的味道?”

    他深知这样漫无头绪地进行下去没有效率,一旦这些同为入梦者的厨师们不能使阿思恢复,那么接下来的寻觅如同大海捞针,所以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虽然底下好吃的食物如此之多,但是在每个人心中,总有一款终极最爱,那是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味道,或许本人也不曾察觉。

    比如,徐攸之心中最美味的东西无疑就是豆腐,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味道比它更让自己想念。

    徐攸之要做的,就是唤醒她关于这部分的记忆。

    阿思见徐攸之的表情郑重,也没有敷衍,认真地想了想,然而还是摇了摇头,“我爱吃的东西很多,甜点、火锅、肠粉、鸡翅、果汁、榴莲太多太多了,它们之中,我真的没法出哪个是我心目中的南波万。”

    闻言,徐攸之十分失望。

    “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奇怪,作为一个美食节目主播自然要有兼济下美味的胸怀,不能有过于偏好的口味,一旦如此,就没法客观的评价了。

    所以,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阿思反问徐攸之。

    徐攸之没有放弃,他找到了另一个方向,“那你时候喜欢吃什么呢?”

    “时候?”

    阿思吃惊的道,她的童年过得并不富裕,实在是没什么值得一提的食物,年代又久远,早忘得干干净净。

    “对呀,比如你婶婶家的餐馆,做的东西你应该印象很深刻吧。”

    徐攸之循循善诱,想把阿思引入到回忆中去。

    阿思立刻板起了脸,“你是调查过我吗?”

    她从来没有和外人提起过家里的事情,即便是她相处了一年多的同事,也对她知之甚少,只从身份证上得知她来自一个偏远的地区,而不晓得她家的具体情况,有几口人,是做什么的。

    同事们的眼中,阿思是个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女孩,除此之外,她的一切都很神秘。

    过年的时候,她甚至没有回老家,仍然投身在工作的第一线,孤身一人去拍别饶年夜饭。

    可是徐攸之竟然知道自己有一个开饭店的婶婶,这是不正常的。

    “你别多想,我没时间做那种事,只是在你以前的视频中看到过。”

    徐攸之解释道。

    阿思一愣,略一思索,旋即想了起来。婶婶无意中在上看到了美食达人这个节目,得知如今的自己出了名,便主动联络,请求到她的店里做一期节目。

    虽然很久都没有往来了,但毕竟是自己在下海市地区唯一有亲缘关系的人,阿思勉强答应了,只不过得先去婶婶的店里考察一下。

    阿思记得那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来到婶婶的餐馆,结果出人意料,她家的东西居然比去过的很多家店都要美味,便没有了心理包袱,欣然同意为婶婶打个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