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躁动(三)

A+A-

    五军府的武勋想要成事,那么想要联络的人里面一定有一个人是怎么都避不掉的。&p;lt;/br&p;gt;那就是身在南京的燕王朱棣。&p;lt;/br&p;gt;北京往南京并不远,朱棣很快便接到了自己大舅哥的来信。&p;lt;/br&p;gt;而拿到这封信之后,面对信中徐辉祖希望朱棣可以出面来北京的请求,朱棣只是冷笑。&p;lt;/br&p;gt;他笑自己的大舅哥太痴傻了。&p;lt;/br&p;gt;到现在竟然还对皇帝抱有幻想?&p;lt;/br&p;gt;“他竟然还能这么幼稚的以为,这份呈请只是许不忌的想法?”&p;lt;/br&p;gt;朱棣的府邸内,一时聚集了数十名将官,这些将官多是在江南各省的都司指挥,他们也一样接到了徐辉祖的信。&p;lt;/br&p;gt;“孤已经退下来了,路你们自己走,不要问孤。”&p;lt;/br&p;gt;这个时候的朱棣压根就没心情再去掺和,他直接就赶走了所有登门来试探的将官,丝毫没有插的意思,并且在赶走这些人之后,给朱高煦写了一封家书。&p;lt;/br&p;gt;“爹希望你可以做一个纯粹的、干净的军人。”&p;lt;/br&p;gt;做一个纯粹的、干净的军人!&p;lt;/br&p;gt;这就是朱棣对自己儿子唯一的寄语。&p;lt;/br&p;gt;军人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战场立功,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不要总去想着为这个国家刀山火海,就应该享受到哪些特权。&p;lt;/br&p;gt;“人心是填不满的,当你欲壑难填的时候要心,在你的麾下一样有一群亟待实现人生抱负的官兵。”&p;lt;/br&p;gt;这句告诫足可使朱高煦警醒。&p;lt;/br&p;gt;他已经是东北战区的总指挥了,还想惦记什么?&p;lt;/br&p;gt;这句话得已经很明白,整个东北战区大几十万军队,多少人想做这个总指挥?&p;lt;/br&p;gt;只要他们想做,他们就是坚定不移的保皇党,是朱允炆的忠实拥趸,而绝不会是朱高煦的私军。&p;lt;/br&p;gt;徐辉祖这种就是已经陷入了思想误区,认为他们的官爵高,权力大,只有他们支持皇帝,皇帝才可以稳定统治。&p;lt;/br&p;gt;让贵族做保皇党,皇帝的权威永远不会稳固,只有让渴望做贵族的中下阶级做保皇党,皇帝的权威才可以万世不易。&p;lt;/br&p;gt;想闹事的不过是一群看起来名头唬人的高官,实际上不过是一群上了岁数,无缚鸡之力的老头罢了,这个国家多的是二十来岁青春正盛,渴望做将军、做元帅的普通士兵。&p;lt;/br&p;gt;他们不会跟着徐辉祖等人跟皇权对抗,他们只会将对抗皇权的人绑起来,换作自己的进身之阶。&p;lt;/br&p;gt;这就是不容置喙的现实。&p;lt;/br&p;gt;除非有一天,这个皇帝在中下层军人的眼中已经不值一提的时候,才会出现所谓的变国家军队为私人武装的情况,当然,你还要能养得起这些需要靠着军饷养家糊口的普通士兵。&p;lt;/br&p;gt;朱棣告诫了朱高煦,同时在江西,适逢年关,杨士奇见到了自己归乡过年,已经位列河南左布政使的儿子杨稷。&p;lt;/br&p;gt;对于自己的父亲,杨稷有很多想要请教的地方。&p;lt;/br&p;gt;“陛下一直想要开疆拓土,却在这个时候动武勋的利益,岂不是会影响到军方的积极性吗?这个操作是不是有些不过去。”&p;lt;/br&p;gt;“幼稚!”&p;lt;/br&p;gt;毫不留情的呵斥出口,杨士奇教诲道:“你以为这是内阁在夺权吗,这是中央在集权。是陛下在净化军权,让军队彻底的成为国家军队,而不在烙印上某一个拥有所谓军功、威望的将军的名字。&p;lt;/br&p;gt;为什么这次五军府闹得那么大,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打了几十年的仗,对这个国家有功劳,应该伸向这个国家索取他们应得的回报。&p;lt;/br&p;gt;而实际上,真正为这个国家付出最宝贵东西的,已经没有会在开口向国家索要什么了,因为那些人付出的是生命!&p;lt;/br&p;gt;陛下这次一定会借这个会将属于勋贵阶级的利益全部剥离,而后分散到全军每一名士兵的头上,军权也将会高度的集中到陛下里。&p;lt;/br&p;gt;那些个元帅将军在战场上一战歼敌几十万,真认为自己神勇无敌了?那是三军卖命加上炮火之利取得的战果,不是他们自己一把刀砍出来的。&p;lt;/br&p;gt;否定他们的成绩,实际上在肯定基层官兵的功劳,是牺牲一部分将心换取全军的军心,将来在为将的,一定是纯粹的干净的军人,而不是一个满脑子私利作祟,总惦记能否利用中军权为自己及家族牟取到私利的弄权军中老虎。”&p;lt;/br&p;gt;每一个时代总有不同的选择,如果眼下的大明没有犀利的火炮和枪械,还是冷兵器的时代,那么一个出色的元帅当然很重要。&p;lt;/br&p;gt;就好比穿越之初,朱允炆为了这个国家当然要迁就朱棣,宽恕朱棣曾有的反心反意。&p;lt;/br&p;gt;而到了今朝,一个名将依旧重要,但已经不再是不可或缺的那种了。&p;lt;/br&p;gt;李云龙带着独立团拿着轻重枪,三千人干韩信三十万大军能取全胜,谁都知道李云龙一定赢。&p;lt;/br&p;gt;但谁会李云龙是一个比韩信更出色的军事指挥官?&p;lt;/br&p;gt;是因为时代的进步,所以朱允炆要开始着净化军队的思想。&p;lt;/br&p;gt;马大军班师的时候,朱允炆已经释放了这个信号。&p;lt;/br&p;gt;他没有出城几十里的去接,没有大排宴席的去款待,更没有明发诏书的去夸耀。&p;lt;/br&p;gt;只是一个任命的敕封,让一部分人知道,马大军做了新任的总参谋长罢了。&p;lt;/br&p;gt;逐渐降低军人在这个国家的影响力,对一个国家来是好事绝不是坏事。&p;lt;/br&p;gt;朱允炆只是在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军人干涉政治的风险,绝不是去打压军人的地位,搞重文抑武。&p;lt;/br&p;gt;普通官兵的饷银、补贴、伙食、战功封赏一年比一年高,当兵固然苦,也比做工种地挣得多,一样是在厚待。&p;lt;/br&p;gt;“武官搞政治哪里是陛下的对?他们总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殊不知,当他们聚在一起商量要用他们所自以为是的段来捍卫他们理所应当的权力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众叛亲离。&p;lt;/br&p;gt;不是陛下自绝于军方,而是他们自绝于全**人了!因为他们恬不知耻的将所有军人浴血奋战的功劳拢于自身,豪言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天道对他们的恩赏,这就同许不忌斥为父那句水至清则无鱼一样,同为悖论。&p;lt;/br&p;gt;你且看着吧,这件事会闹很多年,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陛下借此会将全国的军心军权高度统一,陛下为人,为父陪驾多年早有领教,一群愚昧无知之人,还妄图螳臂当车,却不知都是棋盘之子,每一步都在陛下预计之内。”&p;lt;/br&p;gt;看似具有极强大威慑力的军权,想要破除有多容易?&p;lt;/br&p;gt;只需要一道诏命,晓谕全军,告诉那些军人、军官、将领,他们的年俸会涨就足够了。&p;lt;/br&p;gt;徐辉祖这些不会背叛他们的阶级,那普通的军人又会背叛自己的阶级吗?&p;lt;/br&p;gt;人心叵测也最简单。&p;lt;/br&p;gt;利己主义!&p;lt;/br&p;gt;谁能让他们吃饱,还能给他们荣誉,更能给他们晋升的空间,那他们就一定拥戴谁并为之而赴死。&p;lt;/br&p;gt;而这三点,普天之下,除了朱允炆还有谁能给?&p;lt;/br&p;gt;而遗憾的是,这么简单易懂的道理,杨士奇能一眼看透,身处于漩涡中的徐辉祖等人却看不透。&p;lt;/br&p;gt;他们还在等着各省的支持呼应,等着各大军区指挥一级以上武将的附和。&p;lt;/br&p;gt;等着当天下四海云动的时候,他们在进一步,彻底斗倒许不忌。&p;lt;/br&p;gt;保全自己中那来之不易的权力。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