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夜宴

A+A-

    手里捏着罗帷上的累赘重绣,犹豫了片刻,放下手回过身,萧衍半倚靠在软枕上侧头看着我,神情温脉而平静。

    “衍儿……”我略微有些别扭地半垂了头,叫出旧时称谓。心里想过许多宽慰的辞,希望他不要介怀我的多心与无礼。若是有心事可以对我,不要总闷在心里。可我反而想,我那满腹的心事也不曾对他倾诉过分毫,又凭什么去让他对我敞开心扉。再者,他现在最大的难题兜兜转转总是要落在父亲身上,这来去总是避不过要旧事重提。因此,长久无言,最后也只有勉强地浅淡一笑,:“你好好休息吧。”

    话一出口,我觉得有些熟悉,这样满含无奈和叹息的话似乎萧衍也对我过。不禁想,他是否也在心里挣扎别扭过,想与我坦诚相待,可中间又隔了太多纷繁复杂的人事,如一团乱麻,怎么撕扯修剪都理不顺。

    他勾起唇角冲我轻微地点了点头。清冷的面容微染了一点明媚色彩,却虚浮得仿若一层烟纱,还未完全浸透到眼底就已消失不见。

    ----我从内殿出来,内侍便来报,是康王萧晔和齐王萧晠听太子殿下病了,特意来看望,现已在偏殿等候。

    萧衍与这两个兄弟向来算不上亲厚,平常并没有过多来往。特别是康王,朝堂之上与萧衍早就是一副势同水火的样子,这次来又不知含了什么心思,我念及萧衍身体还有些虚弱,不想让他多费心神,便让内侍领着我去偏殿见他们。

    之前早就听康王妃分娩在即,而康王却将她独自抛下跟着皇帝陛下上了骊山行宫。我琢磨着,皇帝来了行宫,一应政务连带着主要官员都跟着带了来,且太极宫有皇后坐镇,凭她的心智手段康王绝讨不着便宜,因而他要跟着来,可见对权力的热衷渴求已附骨入髓。这样的人,他怎肯轻易放过挡在他前面的萧衍。我便强压着心底的不耐烦,跟他们二人好生周旋了一番,只萧衍已用过药睡下了,太医吩咐过要静养,这些隐晦的辞他们大约也听得懂。

    康王抿了一口茶,轻轻将瓷杯搁在桌上,叹道:“我们兄弟二人本是要来探病得,既然太子殿下……”

    “嫂嫂。”齐王突然开口断了康王的话,面色沉静地:“其实我二人前来是受了父皇之托,他老人家总是以为,是前些日子压在三哥身上的政务太过繁重才将他累病了。弟想见三哥一面,一是着实挂念他,二也是为了让父皇心安。”

    我心里咯噔一下,细品了齐王的话,觉得其中满含深意。康王这样精明的人,从我进来到现在从未提起过他是奉命来探病,而齐王眼见康王要走,才匆匆断了他的话特意点明了他们二人是奉圣命。且他话时目光凝滞,肃正地看着我,似乎在有意提醒我什么。

    回想这几日的朝局,我心中隐隐有了个猜测,且看康王略有不虞地斜睨齐王,这份猜测更甚。理了理因久坐而微起了褶皱的臂纱,平静自然地和缓一笑,“既是陛下挂念,那东宫岂敢怠慢。”唤进内侍,当着二王的面,吩咐他去内殿看看萧衍醒了没有。

    不多时,内侍便来禀,太子请二王进内殿叙话。

    我起身相送,眼见着内侍引着他二人穿过柱廊往正殿去了。

    前几日总是阴云不散,空气窒闷而潮湿。昨夜下了场雨,及至清雨过天晴,天空中只飘着几抹淡云,天色微明。站在这里往外看去,几只酴醿果孤零零地挂在枝头,上面沾着雨水,已是熟透了的颜色。

    嬿好给我披了件单绸氅衣,循着我的视线望出去,些许奇怪地问:“姑娘,你看什么呢?”

    我摇了摇头,忧悒万分,最后也只是:“嬿好,你这生在帝王家有什么好得。”

    嬿好瞪大了眼睛疑惑地看着我,不知我从何处抒发此感想。

    朝中皇帝与姜相正较着劲儿,萧衍却在这个时候病了,依着那多疑幽深的君心,会怀疑萧衍是不是在装病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皇帝必然是深知康王与太子不睦,所以才让齐王与他一同前来,名为探病,其实就是来试探萧衍,看看他是不是真病。方才多亏了齐王的提醒,不然他二人若是连萧衍的面儿都没见着就这么回去向皇帝复命,特别是康王再添油加醋地搬弄下是非,那萧衍这病明明是真落在皇帝眼中也成了假得。

    想起萧衍陡然晕厥时那张苍白憔悴的面容,即便在睡梦中白皙细腻的额头也皱起了数道纹络,仿佛总挂着数不清道不尽的心事。他才是弱冠之年,就心思如此沉重,是天性使然,还是他身边的这些人生生地把他逼成了这副模样。

    -----秋色连波,夜染新寒。骊山行宫的树上系了红锦彩绸,虽是百花尽敛,落叶枯丛的时节,但在茜纱宫灯的照耀下宛如一夜之间风过枯木,长出了灿烂明媚的花叶。宫女穿着奢丽的绸衣体态婀娜地穿梭在高台明树之间,更给这满园风光添了几分妩媚生气。

    按照位序,突厥使团既是上宾,坐在皇帝左下首座,而我和萧衍坐在右下首座。那位霍顿王子我和意清之前见过,今儿他面容整洁,衣着得体,举手投足间温煦有礼,与那日的情状全然不同。只是他正对着我们,推杯换盏之间总是有意无意地拿视线往这边瞟。

    嘉佑皇帝兴致极高,再三命内侍给他斟满酒盅,一饮而尽。酒过三巡,欣赏了一段歌舞,皇帝透过垂着白珠十二旒衮冕往下看的眼神已略微有些涣散,他摆了摆玄衣纁裳宽大的袍袖,换了个更加舒适的姿态,向离他最近的突厥贞武将军默拓询问:“这歌舞可还入得各位的眼?”

    默拓大约四十岁,方耳宽面,下腮留着乌黑的短髭。据他是突厥可汗亲信部队鄂尔浑军的统帅,与可汗有袍泽之情,深受倚重,在突厥军中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此次,阿史那可汗肯将他派来大周议和,看来也是存了诚心得。意清曾对我过,突厥铁骑虽然在韶关边境大力挫败大周军队,但突厥王庭内部局势也是十分复杂,阿史那可汗的弟弟须磨嘉拥兵自重,深得铁勒军队的拥护,占据了突厥西域大片草原,渐渐不听王庭节制。

    阿史那可汗为了防止在与大周的战斗正过多损耗,更为了避免将来腹背受敌,所以放弃了大好的战局,转入议和。

    因此,默拓将军非常地给皇帝陛下面子,倾心赞叹:“大周繁华富庶,歌舞怡人,非我草原能比。”

    这恭维之词得皇帝十分受用,他脸上笑意愈加浓郁。而此时,霍顿起身,视线巡弋了一番这满席的王亲贵胄和文武朝臣,粗犷英武的脸上有着邪魅不羁的笑,“陛下,我们草原每逢宴席便会以武助兴,方才我们已经欣赏过了歌舞,现在不如来场比武,聊以助兴。”

    太傅林谢捋着花白的胡须,极不赞成:“圣驾在前,舞刀弄剑得毕竟不妥。”

    霍顿夸张地惊异,对着迂腐传统的学究道:“大周竟有这么多繁文缛节?难道我突厥可汗就不是一国之君,我父汗可是经常在行辕前观看勇士比武。”

    话到这个份上,再不答应未免显得气量狭了。

    皇帝果然应下,不忘摆排场,颇为大气地:“我大周亦有深谙武艺的勇士,不知王子要怎么比?”

    霍顿未加思索,直接:“王自幼习武,早就想与大周的勇士切磋一二。”

    殿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众人停止了窃窃私语,沉默着望向上首。人家突厥出个王子,咱们总不好派个禁卫侍从去,以示尊重,最好也能派个皇子。那这么一来就不能输,众目睽睽之下天家之子若是让人家给掀翻在地上,当着满朝文武勋贵世家的面儿,这皇子的脸连同大周的脸可就丢尽了。

    我担忧地看了看萧衍,他大病未愈,嘴唇上的血色极浅,纯白的面容下几乎能看见青筋脉络隐隐流动,整个人裹在宽大的绛纱袍里,长袖曳地,袍裾堆叠,看上去像一尊精心雕琢的美丽塑像。一对比,那个霍顿王子壮得跟头牛犊似得,这要是顶起牛角萧衍能占着便宜么?

    萧衍将手中杯盏放下,悄悄往我身边挪了挪,低声:“你不会以为对付曲曲一个突厥王子,还需要孤出马吧?”

    我一想,也对啊。这霍顿只是阿史那可汗众多子嗣中的一个,庶出,且并没有什么权势。就算大周高看他一眼,也用不着堂堂一国储君没姿没仪地跟他逞拳脚之勇。要皇子,皇帝不是还有别的儿子吗?康王和齐王都在,特别是康王,他向来自诩骁勇,极为彪悍,正好,让他去跟这突厥野人,哦不突厥王子顶牛角去。

    康王就是康王,岂会放弃这个逞英雄、出风头的好机会。他大袖马步地上前,抱拳道:“儿臣愿与突厥王子切磋一二。”

    我望着康王那藏着锦衣袍袖下的结实胸膛,又有些担忧,要是让康王赢了,那不又让他在满朝文武面前长了脸面吗?

    皇帝未曾拍板决定,又有人离席于大殿前跪拜,其音清朗,如一支出自天籁的名曲穿透了整个殿宇内的宁静。

    意清大袖平举,恭声道:“臣也是自幼习武,想请霍顿王子指点。”

    康王以眼角余光瞥了一眼意清,面上掠过一丝阴翳。意清跪在他身侧,恍若未觉,只抬头仰望端坐于蟠螭龙榻上的皇帝,真挚诚恳地道:“臣之前与王子有过一面之缘,彼时不知尊驾略有冒犯,今日比武若能让王子尽兴而归,也算是赔罪了。”

    坐于我斜侧的姜子商闻言一愣,旋即歪头看了看他旁侧的意初,而后又来看我。我心虚地将视线收回来,垂眸敛眉专心地盯着青瓷碟里的桂花糕。

    皇帝显然未料到还有这么一段故事,稍微一愣,便豁然大笑:“既是如此,那你们比吧。”他似是想起什么,冲着默拓将军解释道:“这位是朕的大理寺少卿,沈意清。出身世家大族吴越沈氏,也是太子妃的兄长。”默拓点了点头,大约是对意清的身份表示满意,不算辱没了自己的王子,默许了这场比武。

    康王不忿地狠瞪了眼意清,甩袖返回了坐席。

    我望着意清线条柔和的侧面,有些明白了。向来淡泊超脱的意清肯站出来同康王争抢与霍顿比武的机会,大约心里想得跟我一样。怕康王万一赢了这场比武,风头愈盛,会对萧衍产生威胁。我回想起意清向萧衍奏事时的模样,甚为恭敬尊重。算起来意清入长安不过数月,短短数月,他就被萧衍彻底收服了,甘愿为其鞍前马后?

    自意清离开坐席,我爹娘的视线便如蚕丝一直缠粘在意清的身上,满怀担忧。我也有些为他担心,意清善学博思,素日里并不以筋骨为能,只怕占不了上风。

    意清长衫磊落,清俊飘逸,笑容含蓄而得体,朝霍顿微躬行礼,道:“所谓‘君王侧,忌兵刃’此乃中原俗规,王子既然来了大周,不妨入乡随俗。大周礼仪之邦,不兴逞刀剑匹夫之勇。陛下既已应了你我的比武,不妨各让一步,只以招式相切磋。”

    这番话出来,不少尊崇儒学、老派迂腐的臣子点头称许。既避免了御前刀剑无礼,又维护了大周的脸面。

    霍顿扬起入鬓的剑眉,“王最尊敬的便是有学识的智者,沈大人既然有此意,那恭敬不如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