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打成一片

A+A-

    “公达先生,不知以什么为赌注?”

    文兴见刘辩答应了自己的提议,就拱问荀攸道:

    “既然今日酒宴是济王为了给文和、杨奉、徐晃三位接风,钱财之物反而俗气,而诸位要比试剑术,胜者就让济王赐宝剑一柄如何?”

    众人欣然同意,尽皆赞成。

    只有刘辩有点为难,道:

    “既然诸位有此雅兴,本王也不能败坏诸位的兴致,本王得王夫子所赠的书籍中就有铸剑之法,此法乃世间最为精妙的铸剑方法。如今情况大家也是知道的,实在拿不出宝剑。不过,等到达济国,本王就开炉铸剑,专门为胜利者铸造一把世间独有的宝剑,诸位以为如何?”

    史子眇叹气,怎么又是王夫子呀?这个王夫子到底何人,竟然连铸剑之法都有涉猎。

    徐晃、贾诩二人就更不知道王夫子是何人了,听到他人的解释才心中了然,更是震惊,王夫子竟然是一个走遍全世界的人,而且还绘制了世界地图。大汉有如此大能,怎么会从来不曾听人提起呢?难道是神仙中人,就为了传授刘辩学问?不行一定要多打听一下,若真是有这样的人物,怎么会没有人知晓?

    众人震惊归震惊,还是答应了刘辩的提意,同时心中异常期待,想见识一下刘辩所的宝剑。

    刘辩见没有因此而破坏了大家的兴致,就开口道:

    “既然如此,你们谁先来?不过事先好,只是切磋剑术技艺,点到即止就好。”

    文兴道:

    “既然在下提意,就有在下先来吧!不知哪位愿意赐教?”

    完拿着宝剑,看着杨奉和徐晃,显然是想与他们中的一人比试。

    杨奉刚想上前,被徐晃拦住,徐晃道:

    “杨大哥,还是弟来吧!”

    完拱对文兴道:

    “请文将军赐教。”

    文兴同样拱行礼道。

    准备妥当后,两人又看向了刘辩,想等刘辩快点发话开始,而刘辩对着大家点点头朗声道:

    “诸位都是习武之人,剑道高,本王也是跟随史师傅、王师傅学剑多年,习武之人都有成为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梦想,自有侠者之气。本王就作一首侠客行以助酒兴。”

    刘辩来回踱步,假装沉思,其实这首侠客行就在刘辩心中,了如指掌,是刘辩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此时的思索只是在看这首诗有没有要改动的地方,这一想,还真有,自己贸然出这首诗,肯定让人以为自己是写给某一个人的,既然如此,就算是写给王越的吧!

    既然是写给王越的,赵客就应该改成了燕客,而吴钩不是剑,那就改成青釭好了。

    而文兴和徐晃就这样焦急的等着,等刘辩快点作诗,好让他们快点开始比试。

    刘辩又思索一会儿,看了看王越,王越正在为没有会施展自己的剑术而沮丧,就突然拔出倚天剑,走下座位,开口道:

    “燕客缦胡缨,青釭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边吟诗,边舞剑,诗是抄袭李白的诗,剑自然是王越所授的剑,诗毕,剑停。大厅当中众人只觉得热血沸腾,恨不能持剑杀入战场,体验一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快感。

    大厅之中,此时寂静无声,王越欣慰非常,已经无法言语,骨子里的游侠气概,彻底被这一首侠客行激发,拱对刘辩行礼。拔出青釭剑,伴随着一声清历的龙吟之声,舞了起来,剑法流畅,如行云流水,身法飘忽,令人捉摸不定,一套剑法舞毕,王越只觉得酣畅淋漓,不出的痛快。

    如此精彩的剑术,把大家从刚才的热血沸腾中拉回来,都是不停的赞赏,自叹不如。

    就连要比试的文兴和徐晃都因为被这首诗的意境所感染,静心聆听,始终没有出。

    荀攸此时显得更加沮丧,拱道:

    “济王之诗,自成一派,荀攸望尘莫及,本来还想献丑一番,如今是羞于开口啊!算了,在下拙作,就不拿出来败坏诸位兴致了。不如就让在下为此诗作曲,好让济王大作,传唱天下,如何?”

    刘辩见荀攸如此,也就欣然应允,毕竟这是诗仙李白的诗,若是随便一个人都能作出来,那还叫什么诗仙,同时也明白荀攸此时的心情,也不安慰,因为安慰他,就以为着默认“我比你荀攸强”,而是兴奋的大声道:

    “公达不必沮丧,尺有所短,虽然本王作诗还行,但是作赋就不行了。既然公达还擅长作曲,就由公达为这首侠客行作曲,大家一起来唱,还可以欣赏诸位精湛的剑术,此乃幸事,公达速速作曲,来,我等先饮酒,等公达作完曲,几位再比试不迟。”

    刘辩也觉得兴致极高,不由得多喝了几杯,此时已经有点上头了。

    觥筹交错之间,众人的感情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史阿、文兴、杨奉、徐晃这些寒门出身之人,本来见到士族中人就觉得低人一等,刚来时还是有些不安的。如今见刘辩对所有人都是和蔼可亲,一视同仁全没有丝毫看不起的模样,除了心中感动,也对刘辩有了新的认识。也许这天下,也只有刘辩这样的主公,才能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了吧!

    乘着酒兴,大家不停的一些奇闻异事,笑话典故,引得大家不停的哈哈大笑,刘辩也是毫无顾忌,不顾形象的与众人吹牛对饮。论奇闻异事这些东西,在座的那里有他的对,随便一个笑话,引得大家笑个不停,伴随着刘辩的呼声“笑了,你们笑了,喝酒喝酒不许耍赖。”和其他人的“我没笑我没笑”“喝就喝”等各种吵闹声,酒宴因此达到了高潮。

    荀攸是士族中人,经常参加一些聚会,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能让大家不分彼此,尽情挥洒的酒宴。毕竟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所作所为都要注意影响,自然放不开脚。

    反而刘辩的前世是底层出身,深知如何与这些底层的人打成一片,也就不在计较礼仪,规矩之类的东西了,这样反而让他们觉得不能尽兴。

    荀攸作完曲,看到刘辩与大家如此高兴,虽然不喜他们如此没有规矩,不分尊卑的作为。也知道刘辩是想用这样的方法笼络人心,特别是这些寒门出身的人。虽然在荀攸自己骨子里,还是有点看不起这些寒门庶族,身为士族,自然有自己的高傲之气,至少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细心的人还是可以感觉到这种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抗拒。

    荀攸感慨:身为皇族,能做到如此地步,怎能不让这些人以死相报。对刘辩的未来不由得充满了信心。

    其实他那里知道,这才是刘辩原来的自己,被压抑太久了,终于可以放肆一回,自然是毫无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