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三大问题 贾诩认主
干脆直接的拒绝,让贾诩一下子变得措不及。贾诩如何不知道,这可能是自己这一辈子最后的会了,自己要家势没家势,要名望没名望,已经四十二岁的年纪,还能再活几年呢?你最起码留些讨价还价的余地吧!不定你稍微缓和一点,我就同意了,你难道对自己的想法就那么自信吗?同时心中暗恨,只想给自己一个耳光。
此时的刘辩心中想的却是十常侍为什么把尊严看的比性命都重要,而贾诩为什么可以做到为达目的不择段。
十常侍错了吗?
没有。
贾诩错了吗?
也没有。
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只不过出发点不同,造成的结果必然不同。
这和处境有关,也和地位有关。
十常侍早已尝到了权利巅峰的滋味,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他们把尊严看的比性命重要。
而贾诩一直没有什么权利,他也想通过得到更高的位置,以期改变自己的现状,来得到天下人的尊重。
所以十常侍选择为了尊严放弃生命。
贾诩选择为了得到尊重,不惜一切代价爬上更高的位置。
刘辩没有解释什么,只是开口问道:
“文和,夏、商太远,周朝为什么灭亡?”
贾诩想都没想道:
“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太过强大,导致衰弱的周天子无法控制。”
“秦朝呢?”
“秦朝吸取了周朝的教训,不在分封诸侯,拼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以法家治天下,制度严苛,民怨沸腾。”
“汉高祖以来,政策以怀柔为主,武帝更是提出以儒家治国,没有了强大的诸侯,没有了严苛的制度,为什么出了一个王莽,他为什么篡权呢?”
“外戚权利过大导致。”
“那如今的大汉,到了这般地步,又是为什么呢?”
贾诩无言,这让他怎么敢,难道桓帝、灵帝昏庸、外戚专权
刘辩看到他为难的表情,毫不避讳的道:
“你是不是要:先帝无能、宠信宦官、黄巾作乱?”
贾诩目瞪口呆,暗想:哪有这样自己父亲过失的,别人都是拼命的隐藏先辈的过失,就是也是挑好的呀!
刘辩大概清楚他在想什么,没有在意贾诩的想法,道:
“文和,我想告诉你的是,也许天下人都想错了。为什么要重用宦官呢?以外戚为代表的士族权利太大,这才导致王莽篡位,而天下士族响应。而和帝、安帝、桓帝还有父皇都是靠宦官才把权利夺了回来,他们无人可用啊!他们同样也知道宦官权利过大不好,为什么明知道这是毒药还是要喝下去呢?因为能制衡士族的只有这些宦官了,宦官的权利越大,他们的皇位才会越稳固。而导致士族权利过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选拔官吏的制度出了问题,现在所有的官吏基本都是通过推举、举荐而入士的,平心而论,文和,如果你的亲戚朋友一大堆,你会举荐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吗?在这样的制度下,一代、两代还好,几代以后,必然会出现像王家、窦家、如今的袁家、杨家这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世家豪门,一旦他们结为同党,朝堂之上瞬间就有可能易主。正是因为宦官,大汉才延续到了现在,如果不是他们,下一个王莽,早就出现了。”
到这里刘辩看着陷入沉思的贾诩,见贾诩没有反驳的意思,就继续道:
“文和,这些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土地,如今土地都在谁的里呢?”
见刘辩问自己,贾诩附和道:
“大汉到了如今,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大大的士族豪强里。这也是黄巾军一呼百应的原因。”
“是呀!如果不能解决人才选拔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本王就是稳定了天下,又能如何?本王如果只是想暂时稳定大汉,何必离开雒阳呢?本王自信不用三年就可以做到,那里需要十年,这就是本王拒绝你的提议的原因。
然而,整个天下人人都想自己的家族长盛不衰,千秋万代,如果不能给有功之臣一个荣耀的家族,谁愿意为本王效命呢?本王如今就是在找一个可以解决诸多问题的办法,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三点,人才选拔、土地兼并、家族延续。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不过没有这几个重要罢了。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带来一个长治久安的大汉。”
贾诩听完刘辩的话,为自己的目光短浅羞愧不已,对刘辩拱道:
“济王深谋远虑,贾诩万万不及呀!”
“文和,你也是庶族出身,如今已经四十多岁,如果本王不用你,你认为你还有出头之日吗?以你如此卓越的才能,比之袁隗、杨彪、何进、袁绍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就因为没有一个士族的身份,到了现在也不过是一个文吏。天下像你一样,有才能,没家势,守着满腹才华,就此终老山野的人,何其多也,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不看出身,只要有才能,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方法,其功绩就是比秦皇汉武也是毫不逊色。”
到这里,刘辩停下了,就这样看着贾诩,等待贾诩的最终决定。
“家族延续”这一条是刘辩临时起意才出来的,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能给那些跟随自己的有功之臣一个美好的未来,谁会愿意为自己尽忠呢?
而贾诩也终于做出了决定,双膝跪地,对刘辩道:
“济王思虑长远,贾诩愿意为济王尽忠,主公在上,请受贾诩一拜。”
刘辩扶起贾诩,抓住他的,道:
“本王得贾诩,万事无忧矣。”
刘辩知道,贾诩至始至终都不想放弃这个会,因为年龄和出身的问题,他等不起。就是历史上,如果不是天下大乱,贾诩能出头的会也是微乎其微,在哪个年代,四十多岁已经是一个老头子了,一个四十多岁都一事无成的人,还没有名望,谁还会愿意用呢?
看看已近午时,刘辩道:
“林德,派人准备午饭,本王要和贾文和一起共饮两杯,顺便叫上两位师傅。”
看着林德远去,刘辩拉着贾诩道:
“文和,不知你的家眷现在什么地方?可愿意一起带到济国。”
“主公,他们如今在凉州老家,等兖州稳定,诩,再让他们前去即可。”
“也好,毕竟如今兖州的情况还不明朗。文和,走,饭后,随本王一起游览一下这邙山、大河的景色。”
贾诩如今也算是刘辩的人了,见刘辩连自己的家眷都想到了,知道刘辩这是关心自己,同时也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认可自己才能的人而高兴,欣慰道:
“主公,请,诩正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