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谋划14
还别法子还挺有效,第二天一早雅尼克刚来到办公室没一会,安妮领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走了进来。“殿下,毛瑟先生来了。”
看起来有七十多岁的老人颤颤巍巍的行了个礼。“您好,尊敬的皇储殿下。”
雅尼克不冷不热的应了一句。“哎呦,这不是毛瑟先生吗?什么事有劳您大驾亲自前来?”上一次毛瑟代表不屑的反应让他很是不爽,虽然不会因此给他穿鞋,但也懒得给好脸色看。
老人苦笑一声,直奔主题。“雅尼克殿下,老朽就不废话了。弗伊格特的事情我也无话可,我愿意送您5%股份。”
“”感情这老头是把他当成勒索犯了?雅尼克摇摇头。“不不,毛瑟先生。我可不是受贿,我上次的提议是我用三分图纸换取那2%的股份而已。不过现在多了个附加条件,你们要更改子弹的口径。”着拿出三份图纸,让安妮递到老人上。
老人戴上老花眼镜,翻开第一份图纸,看了一眼就愣住了。“kr9k?这闭锁方式”
雅尼克点头应道。“没错,就是后端闭锁。”
闭锁是枪与枪管在发射时的连接方式,闭锁的目的是为了承受子弹发射时对弹底的压力,防止枪过早后座。闭锁方式分为惯性闭锁和刚性闭锁:惯性闭锁是枪与枪管在发射时没有械连接,而通过枪的质量的惯性作用来闭锁。有自由枪式,半自由枪,滚柱延迟式等类型。刚性闭锁是枪通过一定的构与枪管直接连接,然后通过一个开锁构使枪释放并后座的形式。有枪回转式,枪管摆动式,卡铁摆动式,卡铁撑开式,斜锲式等类型。
如此这般,闭锁的方式百花齐放,当然很多也只是昙花一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回转式闭锁方式,其中的代表就是德国毛瑟的前端闭锁和英国的后端闭锁。
毛瑟的前端闭锁是毛瑟式枪的特色,由毛瑟兄弟在9世纪末期发明,由于结构简单、闭锁确实,一百多年来被沿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即使是后世的枪,和百年前毛瑟兄弟的设计差异可是非常的。它的枪栓前方有两个突耳,转动后会嵌入匣部壁上在膛室后方的凹槽;由于闭锁的位置正好在膛室后方,枪本身的误差比较不会影响到射击的精确度。
后端闭锁则是是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的闭锁方式。突耳位在枪栓的后部,为了闭锁必须在匣中段挖出凹槽,匣壁相对地就得做得厚重一点,不过由于拉柄跟突耳的位置很接近,这种闭锁方式的开、闭锁行程要比突耳在前方的毛瑟式枪顺畅得多。由于这个特性,再加上李.恩菲尔德的十发装弹仓,英国陆军在第一次大战初期号称一个士兵每分钟可以射击5发之多。当英军士兵以齐射方式连发射击时,德国士兵感觉就像被枪火力压制一样这样猛烈的从大而降的间接火力让他们毕生难忘。后世“疯狂一分钟”军事纪录片里的的李.恩菲尔德世界纪录是3发/分,整个过程包括了两次装弹。更夸张的是这种高射速是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实现的。
雅尼克将这种十发装弹仓和后端闭锁方式用到了即将诞生的kr9k改上。还采用了觇孔式照门,比起采用v形照门的毛瑟9k更容易瞄准和命中目标。而且为了为了更容易生产,简化了主要零部件。
老人的脸色有些难看,显然让他们放弃引以为傲的前端闭锁发明,并不是让人甘心的事情。他望着雅尼克,试图挽救他的前端闭锁。“可殿下,后端闭锁的专利”
雅尼克不屑的撇撇嘴。“他们的n3型还不是仿自毛瑟式(前端闭锁)枪?就算他们申请了专利,现在都过了多少年了专利早过期了!”他当然知道毛瑟是什么打算,加重语气道。“毛瑟先生,你要知道我并不是来找你商量的!你要接受那好办,接受不了你现在就可以走人!!”
哎!半晌之后老人深深地叹了口气,翻开了下一张。
“mg3?nsv?”
mg3枪,雅尼克选择了动作可靠,火力猛,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冲压件和点焊、点铆工艺,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的mg3式枪。
第一种发射62x5北约标准弹的mg-42改进,原时空由莱茵金属公司按照二战时mg42的实测图纸生产,仅仅改变口径后命名为mg。然后再对mg做了几次微的改进后就成了mg3。因此后世的mg3枪与二战德国生产的mg42不但有着很高的零件通用性,外观还极为相似,如果不看枪上的铭文或是枪口上的制退装置的话很容易搞混它们两个。
而让他最为满意的地方是不同于mg42,mg3能调整射速。
装上重550克枪,配用n型缓冲器时射速能达到200发/分。而换上重950克枪,配用r型缓冲器时射速能降到00~900发/分。
即使不换重枪,直接把mg3体内的弹簧惯性杆掉换一个方向,惯性杆弹簧会推楔铁向前,由此增大开锁阻力,开锁时间延长,枪加速度变,也可以降低射速。
而毛瑟所的nsv就是后世的苏联开发出的一款重枪。由于整体性能卓越,且多处结构有所创新,曾被华约成员国广泛用作步兵通用大口径枪,与西方广泛使用的勃朗宁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枪相抗衡。几十年后某些北约成员国还推荐并试用nsv取代老式的m2。
如果此时的美军没有m92进行改进并正式命名为m2的话雅尼克绝对会拿过来用据为己用。
他就是想跟美国谈授权问题美国也不一定答应。加上nsv的重量也远比m2的轻,射速也快得多,雅尼克干脆就把它拿来开发了。
“”看完了所有资料后毛瑟一脸震惊,他年轻时候也是个设计师,当然看出这些设计图的价值,一看就是出自大师之笔,很难想象竟出自眼前这位皇储殿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