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
皇族子弟们再次出京游历,但目的地却不能往西北而去。
只因突厥发生内乱,时任突厥第十二任可汗的苏钦可汗病逝,突厥部落中的迭剌部建旗鼓,自立一部,不再依附突厥。
曾在前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突厥第八任可汗便下令侵扰幽云等地,后数次被逐。第九任可汗趁朱梁与容朝打得不可开交,趁占下幽云等州。其后太上皇打败朱梁,誓要收复幽云等州。
泰安二十三年,时为骁骑将军的女皇在和突厥的数次交战后,杀入突厥的上京,将第十一任可汗斩杀,逼迫突厥退到泰州的他鲁河一带,自此,幽云等州府便被容国收回。
第十二任可汗一直秉承与容国交好的原则,使得这些年来,两国冲突甚少。不过女皇一直想着把东北的室韦那块儿也收了,奈何朝臣多没志向,耽于太平不愿交战,加上连年征战,国库确实耗不起,所以才作罢。
眼下突厥内乱,迭剌部带头建旗鼓,其余部落也纷纷效仿,其中以西北的粘八葛部最为活跃,想着与西北的西州回鹘联入侵容朝的陇右道。
消息传回到洛阳,掀起了千层浪,朝堂再次变得跟闹市一般,主战派吵着要主动出兵,温和派则劝着再等等,还有的示好派则主张早些派人过去示好迭剌部,扶持迭剌部统一突厥
对此,温善自然是倾向于主战派和温和派的,因为示好派的想法很天真,让迭剌部统一突厥不会让迭剌部意识到容国的好,而只会壮大他们的实力,养肥他们的野心。
而示好派本质上是懦弱的,只会耽于享乐,不愿去改变。
且前世温善所处的时空,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把对方当傻子的下场就是江山和百姓被铁蹄践踏于马下。
况且女皇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理由出兵,又岂会同意示好派的做法?
刚办完七十大寿的聂秀清甚至提出要挂帅亲自领兵出征,被朱家的子孙们按了下来。虽她身子骨还算健朗,可这么一折腾谁也不准会发生什么事,而朱文思和邺纯之的婚事也在这一两年了,她若出事,只会耽搁了他们。
聂秀清只恨自己年迈,想当年她随女皇驱逐突厥人,收复幽云那片河山,是多么的飒爽霸气!如今只能待在洛阳遥看边疆风霜。
好在女皇也是一个文治武功的帝王,绝不会软弱妥协,以惩处军器监为例,昭显了自己的决心。
军器监之所以被女皇惩处,是因这些年没有战事,上下官吏便十分消极敷衍,每年拿出来的军器都是几年前的成果,可以一直没有研制出新的火-器来。
此次女皇不给任何会,直接将碌碌无为的官员革职查办,一些庸才则驱逐出军器监,永不录用,只留一些办实事的人。同时又找了不少有才能的工匠,要求每年都要研制出新型的火-器。
同时严惩了没有养成符合条件和数目的战马的牧监,还牵连了太仆寺卿被责骂。
徐师川也整日提心吊胆,担心成为下一个被骂的人,于是司农寺上下都严阵以待。
没过多久,女皇下令给驻守在陇右的屯戍将兵调拨军饷,司农寺这才又忙碌了起来。他们不仅要分拨军饷,而且还得预算太仓里的粮食能支撑多久,若是不足,还得想方设法去满足。
屯戍在陇右的兵士有三万,若是要交战,必然还会调遣别处的兵马,故而未雨绸缪,为了确保粮草运送及时,后续的粮草也能补充跟上,粮草得准备能够支撑二十万大军一年的量。
陇右本就有屯田,可仅够支三万兵士平日的口粮,所以还得从太仓支出粮草来。
至于备战之事则无需司农寺操心。
温善忙了半个多月后得了片刻清闲,邺婴之便将这“片刻”也占了去。她上回随温善到淮南道游历,只是未足三个月,故而此番也依旧被女皇给赶出了洛阳。
和上次游历不同,此番游历女皇亲自安排了几处任由皇族子弟选择,要么东去刚发生了旱灾的山东,要么到荆湖体察民情,要么入川蜀督造水利,要么北上巡视游历。
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选,只要不仗着自己的身份鱼肉乡里,当作是游山玩水也随他们了。
邺婴之上回到了淮南,此番便不打算往南走了,故而选了东行。她将和邺纯之顺着汴河入黄河,到了邺都后,邺纯之则继续北上,她则换陆路入山东。
邺纯之之所以北上并非是为了游历,而是奉了女皇的命令前往通州点检边镇兵数。除了入川蜀督造水利的吴国公邺与贺、荥阳郡公邺锡以外,也就只有她是带着任务前去的。
乍看之下他们并无官职在身,可实际上这便是女皇对他们的培养和重用。
且不入川蜀的几位皇族子弟得多久方能回来,便东去的邺婴之等,没有三五个月怕是也回不来了。
为一解相思之苦,她自然得抓紧时间和温善温存一段时日。用她对温善的话便是:“以如今我们的相处之道来算,每七日便得见两三个时辰,亲三次,我此去三五个月,所以得见你好多好好日,亲好多好多次!”
温善便陪她再去了一趟福先寺求了一道符,又到太上皇的屋子里走了一圈,不过因太上皇不在,她们也没有会再见到太上皇。
下了山后,温善转到了温家的田里去。
温家的佃户便住在田野附近,三五间茅房错落有致地矗立着,一片一片连成近畿的村落。
京畿的田地基本上都是属于官家的,这些田有皇族的、朝臣的,但也有三成是属于农户的。当初皇帝便严格控制了京畿的田地,不允许侵占百姓的田地,在天子脚下也没人敢知法犯法。
温善一两个月才会到田里来走一遭,了解一下收成,更多的时候则是温袆负责打理的内务。而她想着自己的实验,她便顺道过去了解一下。
温家的佃户看见温善,很是拘谨,毕竟她再怎么平易近人,那也是六品官员,跟他们这些佃户身份悬殊。
“娘子今日怎么过来了?田赋之事的话,温内知已经与我们过了,我们——”
温善笑了笑:“不必紧张,我不过是途径此处,顺道带一位朋友来看看。”
邺婴之第一次来温家的田里,好奇道:“这一片都是温家的吗?”
温善道:“这怎么可能呢?这七十亩是我的永业田之一,旁边有两百亩是中书侍郎家的,还有山脚下的一大片,基本上都是朝中各大臣的。”
朝廷官员虽然也有职事田,不过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交到官员的中,而由朝廷指派佃户耕种,其收成在与佃户分成后,归官员所有。
太上皇当年之所以没有直接给田,一来是考虑到了将来田地不够的因素,二来也是为了遏制地主豪强兼并土地。不官府是否会压榨佃户,就初衷来看这是好事,且只要吏治清明,官府压榨佃户的情况便能得到减缓。
“上次过来还是收麦的时候,眼下种的是红薯吗?”温善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问道。
“是呀!五月中旬的时候便收了,收成还不错。趁着天儿还行,就赶紧种了红薯。”那佃户到此处,脸上也扬起了灿烂的笑容。一年忙到头,只有丰收才能令他们心中有些慰藉。
“可有按我的法子去做?”
“娘子吩咐的,我们哪能不照办呢?还别,今年的红薯长得比往年好多了,看这青绿的叶子”
用更为先进的制肥方法不仅能使作物有更好的生长条件,最重要的是能提高产量。
不过温善默默打开了检索系统查了一下温家上半年的收成,根据记录下来的租税情况来看,收成虽然比往年好了一些,可远没有达到温善的预想,所以她还需再费一些心思,将新的制肥方式再完善完善。
邺婴之觉得有些无聊了,于是温善便搁下此事暂且不谈,让赵铃和柏伶等去买些木炭、肉和菜回来。她们百思不得其解,但温善只是笑了笑,并未言语。
在河边找了一处空地,温善用石头堆起了一个炉子,将木炭烧红了搁在炉子里边。
邺婴之隐约猜出了温善想做什么。
“善善,你是想炙肉吗?”
“正是。”
“何以不在山中炙?”
温善笑道:“那儿有福先寺,在佛门前炙肉,也不怕亵渎了神灵,被驱赶?”
邺婴之“哦”了一声,看见温善让人将肉切薄,用削细的竹子串起来,而不是一大块,便问:“何以你准备的与寻常的炙肉不同?”
温善想了想:“算是我教你的新方法吧!”
“你早些,我可以偷拿阿姊的羊肉和酒出来。阿姊的酒是姑祖母赏的,十分烈,寻常人喝三碗就倒了,我喝一碗就受不住了”
“不过是心血来潮,想在分别前,多为你留一点独特的记忆罢了,有无上好的酒或是食物都不重要。”
邺婴之抿唇哼了哼,温善诧异自己是否错了什么,否则好话哄她,她也不高兴?
便听见邺婴之凑到她耳边低声:“你在阿元、赵铃她们面前如此,害我不能坦然地告诉你我有多欢喜!”
温善失笑道:“今夜漫漫,还有很多会让你诉此衷情。”
作者有话要: rz
郡主也是要独自经历一些事慢慢成长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