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聪明不过她

A+A-

    “关于月前杨姐退婚一事,我实在想不通。”他声音低沉,那一双桃花眼微微上挑,看着眼前杨卓雯,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生了个好皮相,也知道自己什么样子最让女人着迷。

    “哪里不通,都是我的原因,并不是林少爷的问题。”杨卓雯眼风都没扫林复章一眼,口口喝着热汤。

    “可这本就是父母之命”眼看自己被忽略,林复章眼神微沉。

    杨卓雯凉凉的打断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就是父母自己的意思,并非我的意思。林公子读圣贤书,知道孝顺,但知不知道有时候过分顺从、助纣为虐是为愚孝?林公子与我情不投,易不合,强凑在一起有什么意思呢?”

    林复章没想到杨卓雯就这般赤裸裸出这种话,一时竟没反应过来怎么应对。

    “林公子是男子,现在娶了不喜欢的,日后还可以纳妾收填房,可女子一嫁就是一生。若是所托非人,那该多命苦。”

    “杨姐与我林某有仇吗!竟然如此贬低我的名声!”林复章再也压抑不住心底的怒气。

    “哦,林公子的名声就这么经不住质问吗。”杨卓雯眼神平静的看着他,“还是因为你从来没输过,没被拒绝过,稍微经历这样的风浪就扛不住,就不甘心咽不下非要别人给你一个解释,哄你开心才行?”

    “你!”林复章气得站了起来,脸憋得通红。

    没有走开多远的郑恩柏也跟着站了起来,嘴角带着戏谑的笑意这是被杨卓雯刚刚教训林复章的话给逗的。不过他的目光一直紧盯着林复章的举动,唯恐他恼羞成怒会对杨卓雯动。

    杨卓雯还是那副云淡风轻,处变不惊的样子。

    “林公子,婚约已悔,我们就是两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再这样私下相见很是不妥。林公子是知书达理的人,想必耶不用我多。”杨卓雯也站了起来,淡淡补充道:“还有,我不需要人保护,所以你们林家跟了一路的厮可以撤走了。”

    林复章站着冷笑,却是一字未发。

    杨卓雯不再予以理会,转头看着郑恩柏道:“阿流,告诉李妈、铃铛她们,可以出发了。”

    郑恩柏笑嘻嘻的站了起来,连声“就去”之后跑得没了影。

    “呵,我杨姐急着退婚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有了姘头。”看到郑恩柏出现,林复章终于找到了一直被自己忽略掉的反击理由,开始反唇相讥,“原以为杨姐是知书达理的深闺姐,没想到如此大胆什么自请入家庙度余生,我看是好和你的相好双宿双飞吧?”

    “嘻嘻。起阿流,我还得谢谢林公子安排的拦路土匪要不是有他们作乱,我也没发现阿流是个不错的打。”杨卓雯不怒反笑,再看向林复章的眼神形如在看一个傻子,“林公子的心胸真宽广,非要这样抹黑污蔑了我,才能疏解心头怨气。不过你要真是如此,那我就大方一点随你吧,反正这世上最堵不住的就是悠悠众口。”

    林复章本以为杨卓雯会急得不出话来,至少也要羞愧得无地自容,没想到她竟是不避不闪迎头而上再次将了自己一军,而且令林复章没想到的是,杨卓雯竟知道那三个大汉是他派去的

    “原来你知道!”林复章咬牙道。

    “本来只是猜的,你这样一,我就更加确定了。”杨卓雯低头,面上有了狡黠的笑意。

    林复章自诩聪明绝顶,从来便是自负过人,没想到在杨卓雯面前节节退败,被她激得溃不成军,心中对她的怨念更深了一层,在这里没法找到存在感,他更是咽不下这口气了!

    “怎么,林公子还舍不得走?”杨卓雯似笑非笑的看着林复章。

    林复章面上青一阵白一阵,终是忍不住拂袖而去。

    李妈四人下楼来就看到林复章怒气冲冲离开的样子,两人忧心忡忡看着自家姐。

    “没事了,我们走吧。”杨卓雯没再解释,转身走了。

    郑恩柏脸上挂着含义不明的笑,紧追着杨卓雯而去。

    杨卓雯一行人来到杨家家庙门前,铃铛拿好包袱付给车夫银两之后,车夫驾着马车离去。四人等了好一阵子不见有人出来,都觉得有些奇怪。

    “姐,你确定这是你们家庙吗?怎么连牌匾都没有啊?”郑恩柏满脸的难以置信,看着生了锈的大门有些发呆。

    杨卓雯走上前去伸推开门,一声沉重的声响过后,门被推开,大门上尘土飞扬,呛了众人一头一脸。

    “咳咳”

    待众人看清里面的萧条景象时,都愣住了,他们心翼翼走了进去。

    院中空无一人。

    庭院中一颗老树栽倒横卧,盆栽碎了一地,廊上彩画全都褪了色,露出斑驳的白墙,房中墙上挂满了蜘蛛,屋顶瓦片少了几块,阳光通过空隙投下来洒在地上,形成点点形状。

    “苍天喏,”郑恩柏忍不住再次感叹,“姐,你别怪我实话啊,这里连我平时路过借住的那些破庙都不如啊”

    “少两句,少给姐添堵!”李妈上前拍阿流的头,“环境恶劣怎么了,咱们有有脚的,收拾一下就干净了。”

    “我就是觉得委屈了姐才的嘛。”郑恩柏抱着头嘻嘻的躲开了。

    “姐,我也不知家庙现在成这个样子了,以前我来的时候明明香火很旺的”

    “我看着这里倒是挺好的,有花鸟有鱼塘,比起杨府自在多了。”杨卓雯眼中带着微微笑意,她走进房中,拿起桌上的茶杯看了一下,淡淡吩咐道:“李妈,集市离这不远,收拾好这里,下午你们去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回来。”

    “笃笃笃”三声闷响打断了众人的交谈。

    “谁来了?”一个苍白的声音大声道。

    众人回头,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拄着拐杖从走廊拐角处走出来,她头发散乱,穿着粗布麻衣,神色十分不友善。

    “咦,原来有人?”郑恩柏挑了挑眉,神情玩味,语气却很恭敬,“老婆婆,这是杨府二姐。”

    听是杨府的二姐,老婆婆微微张大了眼,却也没有很客气。

    是没什么可客气的,纵然是二姐又如何,正常的姐怎么会到这儿来。

    “元婆婆,您还记得我吗?当年您陪着姨娘过来家庙,我曾跟着送您过来的。”李妈上前扶住老婆婆,柔声道。

    李妈也没想到元婆婆还在世,待元婆婆认出自己后,二人寒暄了几句,气氛也逐渐缓和。

    “元婆婆,二姐日后怕是都要住在家庙了您对这儿熟悉,往后还望您多加照拂。”

    元婆婆打量着眼前的杨卓雯,点点头应了好。

    她腿脚不便,将四人送到房中就回退下了。元婆婆走后,李妈一边收拾房间,一边向杨卓雯解释道:“姐,这位元婆婆当年是杨老太爷辈的丫头,曾陪老太爷的姨娘来家庙安度晚年,后来就一直住在了这里,没想到一别经年,她也已经老了。”

    “没想到李妈见过这位婆婆。”

    “当时我也年纪,但对这位婆婆记忆很深刻,因为当年觉得元婆婆还是个美人呢,做了丫头还觉得可惜了。”

    “李妈当年肯定也是美人呢。”一旁的铃铛笑着道。

    铃铛与李妈着笑,杨卓雯静静听着,却是若有所思。

    杨卓雯四人分工合作,在不叨扰元婆婆的情况下收拾院子和自己房间,有阿流在,他们收拾起院子来也觉得省力不少。

    家庙如今只有元婆婆一人,空余有几间屋子。杨卓雯被安排在了东边最大的那间,左边房间住着李妈,右边房间住着铃铛,倒是比她们在杨府的日子好过许多。

    阿流住在另一边的房间,与杨卓雯她们隔庭相望。本来他想排着住,还是被李妈骂了一顿之后才不情不愿的搬到了对面。

    铃铛收拾好衣服正要给杨卓雯送去,看到阿流在庭院中敲敲打打,就问他在做什么。

    “哦,这木头可是上好的楠木,烧菜都觉得可惜了,我准备给姐做些东西。”

    “哦。”铃铛拿着衣服走了,到杨卓雯面前的时候跟她提了一下,杨卓雯也没放在心上。

    家庙不大,四人忙活了几天,渐渐收拾出了一些模样,郑恩柏在集市上买了一个吊床,平时他累了就在院中拉了绳子直接睡觉,有时候跑得整晚不见踪影,白天却在呼呼大睡,问他什么事他也神神秘秘顾左右而言他。

    杨卓雯更是神秘,一连几天都在房中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这几天都是李妈在煮饭照顾五人生活起居。许是李妈年纪大了,一连几天这般劳累她很快就病倒了,吓坏了三人,连元婆婆也来到前院关心。

    “你好好休息吧,我们都能自己照顾自己。”杨卓雯站在李妈床边宽慰道。

    “姐,真是对不住”

    “姐,是我没有照顾好李妈。”铃铛在一旁急得都快哭了。

    “没事的,阿流上街给李妈买药去了,吃了药很快就会好的。”杨卓雯有些内疚。

    以前她还是方灏曦的时候,因为常年跟着父亲在军营带兵,糙生糙养惯了,她渐渐养成了大大咧咧的性子,有时候做人处事不如寻常女孩子那样细致。加上自己这几天忙着收集材料做暗器,她确实完全忽略了他们的身体状况。

    好在郑恩柏在这些事情上比她主意多,发现李妈病了就李妈去镇上请来大夫。

    大夫诊断是积劳成疾,加上略染风寒,好在无大碍,就是要慢慢调养。众人都松了口气。

    生活不易,世道艰难,身边的几个人可都经不起大风大浪。

    郑恩柏跟着大夫去抓药,很快回来把药包交给铃铛去煎。

    眼看着李妈睡着了,郑恩柏凑到杨卓雯耳边悄然道:“姐,你不必再偷偷准备你的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