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A+A-

    夜半风雪,马蹄声疾。

    许展诗要快些, 再快些。

    大军行了数十日, 她区区一名弱女子,带着几名侍卫, 从京城,一路向西不断追赶。

    侍卫是宋家给安排的, 只因一路上路途凶险,残兵贼寇众多, 若是一不心遇上了心怀不轨的蛮人, 她仅凭一己之力定是难以逃脱。

    可即便这样日夜兼程, 许展诗比大军晚行三日,想要迅速追上, 亦非易事。

    老皇帝下了旨意,禁止任何人将宋青时走失的消息告诉陇西王, 就连进出京城的书信皆需要经过再度检查, 违命者直接送入刑部论斩……一时之间, 人心惶惶, 任凭宋家夫妇想尽了法子,也没法拯救失踪的女儿宋青时。

    宋阁老一病不起, 宋杨氏憔悴慌乱,硕大的宋家乱成一锅粥。可帝王心,冷如铁,在用兵大事面前,无人会关心宋青时一女子的死活。

    除了许展诗。

    那日是她思虑不周, 擅自把令牌给了宋青时,任宋青时顶着“许展诗”的身份前去军营,从而遇难。许展诗虽无法确定宋青时失踪是因为她的令牌,此事却也同她的鲁莽脱不了干系。

    纸是包不住火的。芙蕖那日与宋青时一同入宫,知晓她们二人曾见过面,宋家夫妇迟早有一日能查出令牌一事来。她害了宋青时,兄长知道了该如何?陇西王知道了又该如何?她会成为罪魁祸首,所有人都将迁怒于她!

    无论是从理智上,亦或是情感上,许展诗不能对此事坐视不管。她要想办法,做出一些挽回。

    与其坐等别人找到她身上来,许展诗不如主动上门前去宋家,告知宋家夫妇宋青时曾借着她的令牌去了军营,并且自告奋勇出城去告诉岳停云。

    只有她熟知辽东火炮营十万大军的行军路线,也只有她能有办法顺利进入军营,成功把事情告诉岳停云。

    纵然或许会换得个人命不保的结果,许展诗也无法推辞。

    好在她许展诗随兄长和陇西王大人行军仗多年,比不得那些京城中的娇弱姐,马直追,日夜兼程,虽是苦了点,身体也没有吃不消。

    她一路上还算是顺遂,十万大军未至伊循城,她便快追上了。

    许展诗站在某处高高的山头,望向远处黑压压的军队。

    熟悉的靛蓝色云纹军旗迎风飘扬,是陇西王岳停云没错了。

    许展诗刚想加快进程,却忽地瞥见一目,立刻嘘声,示意身边的侍从们莫要轻举妄动。

    伊循城附近地势崎岖,山道岔路众多,许展诗为了迅速追上大军,选择的是和岳停云不同的一条道路。此刻她便位于某座山的山顶,透过树枝的缝隙,能将山下的场景尽收眼底。

    除去大路上行军的宣宁国军队,对面某条山道上,隐约仍能看见几个人影。

    许展诗寻来一个竹制的千里望,将自身掩映在树丛后,定睛一看:

    是一群胡人。

    数量不多,约莫十个,身上衣着扮像是突厥人的装束。与平日里不同的是,他们并未骑马,而是一齐弯着腰,似乎在推着什么东西……

    是几颗巨石!

    许展诗不寒而栗。

    此山是进出伊循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要,数目繁盛,洞穴众多,非常适合隐藏。

    如果这些胡人算好岳停云和宣宁国军队离开伊循城的时间,埋伏在此,利用地形和滚石向他们下手的话……

    许展诗不敢再想下去。

    她缓了缓,朝着几名侍卫命令道:

    “快,换上附近胡人百姓的装束,分开行动,迅速追上大军,莫叫任何人怀疑了身份。”

    许展诗飞速马,绝尘而去。

    暮色渐沉,黄云阵阵,恐怕今夜,又将会有一场大雪了。

    ……

    宣宁国的十万大军并未在今夜进入伊循城,而是驻扎在附近的镇。

    原因有二。

    一是钦天监察觉出今夜可能会有暴风雪,急行军有所不便。二是陇西王岳停云突然对军队内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搜查,排除奸细,搜寻异己。

    岳停云在帐内焦急地来回踱步,炊事房送来的晚膳更是一口未动。

    “报告王爷。”一名近侍入账,行了一礼后道:“臣已经派人前去探京城宋姑娘的消息,只可惜山遥路远,恐怕一时半会还得不到回应。”

    “嗯。”岳停云不耐烦地应了一声,接着问道:“出事了粮草车是否仔细查过?可有发现什么不妥?”

    “回王爷。”近侍犹豫了片刻,沉下声音道:“臣带人仔细查过,虽是一片狼藉,但看起来确实像有人曾在其中住过的痕迹。”

    岳停云面色可怖,掌心一用力,直接捏碎了手中的白瓷茶杯。

    “还请王爷莫要太过焦急,虽破坏的粮车附近发现了宋姑娘的令牌,这也并不能代表出事的就是宋姑娘本人,或许是旁人不知在何处窃取了宋姑娘的物品也未可知啊!”

    岳停云并未回答,只是继续问道:

    “看守的侍卫可都轮番问过了?”

    “回王爷,王爷的吩咐臣都一一照做了。据侍卫们所言,未曾放过无通行令牌的人进入过军中。唯一的一次古怪,是行军前一天夜里,许姑娘曾来过一次,是有要事要见陇西王大人您。”

    “许姑娘?许展诗?”岳停云皱眉道。

    “正是。”近侍战战兢兢回答道:“是见了许姑娘进来,却不见许姑娘出去,以为是王爷您把人留着了,便不敢多问……”

    “混账!这么大的事儿竟敢知而不报。”

    岳停云这次是真的怒了,一脚踹翻身后的桌案,未被用过的晚膳尽数翻倒,撒了一地。

    “王爷息怒,王爷息怒啊。”

    “呵,是突厥人,还是军中出了……”岳停云话音未落,帐外报声传来。

    “报——王爷、王爷!许姑娘从京城赶来了,有要事禀告王爷。”

    帐帘掀开,正是经过数十日风吹日晒后,身着一身胡人女子装束、面色憔悴的许展诗。

    ……

    宋青时原本以为,突厥人的营地应在草原某处,她也应当被带入某个帐中。

    而事实却出乎她所料。那两名突厥男子携着她,从军营内逃出来后,竟直接去了若羌人手下的重要城镇,伊循城。

    伊循城环境复杂,虽隶属于若羌国管辖,但城中居民却并非全是若羌人,汉人、吐蕃人、突厥人夹杂而居,因此宋青时与两名男子身着胡人的装束,混入其中,也算不上突兀。

    可她依旧弄不明白,胡人们带她来此是为了什么。

    好在身处城中,条件自然是比军营马车内舒适了不少。伊循城虽位于西域风沙中,但由于经济贸易较为发达,条件倒也不差。两名胡人带着宋青时,住进一家突厥人开的客栈内,与老板娘用胡语交谈了些什么,留给了她一间客房和一个突厥人丫鬟守着。

    这倒像是……软禁?

    也罢,起码她能沐浴更衣,吃的东西也比前些日子好了不少。

    宋青时心想自己闲着也是无所事事,不如想办法套出些消息,于是向那突厥丫鬟问道:

    “姑娘叫什么名字?可会中原官话?”

    丫鬟用谨慎疑惑地目光望着宋青时,不知是听不懂他在什么,还是不愿意回答。

    宋青时无奈,用磕磕巴巴的突厥语问了一句:

    “我,来,为何?”

    这次丫鬟似乎听懂了她的意思,犹豫了半晌,用突厥语回答了一句,只可惜宋青时只听懂了“可汗”这一个关键词汇。

    果然又是因为他们的可汗吗?

    宋青时无奈。她寻思着这为可汗十有八九是抓错了人,把她当成了许展诗。不知是可汗自己也并未见过许展诗,胡乱下令抓的人,还是因为手下的人犯糊涂,没查清楚就给她套了麻袋,把她带来了这里。

    如果可汗发现了她并非许展诗,又将会怎样呢?宋青时不敢胡乱揣测,除了惶恐等待和猜想岳停云的处境,她没有任何能做的。

    直到这天午后。

    用过午膳的宋青时百无聊赖,开客栈的木窗,望向熙熙攘攘的街道。

    客栈的对面是一家茶楼,掌柜似乎是位汉人,平日里来来往往的茶客亦是中原人居多。宋青时站在窗边,竟听到了几句汉话。

    抬眼一望,果真是两名汉人茶客在闲谈。

    “哦哟哦哟,李兄,不得了啊,你可听近来的大事了?”

    “这伊旬城内,无论汉人还是蛮子,谁不知晓呢?陇西王岳停云竟要亲临城内醉月楼,赴突厥王的宴呢。”

    “哎呀,不是我。这陇西王未免太不守信用,原本和人若羌国君商量好的和谈联兵,如何就跑去与突厥勾结在一起了呢……咱们平民百姓都知晓,若羌与突厥是最水火不容的,这若羌国君若是听闻此事,怕不是要火冒三丈。”

    “勾结?我看可未必。突厥王和那宣宁国叛徒曲将军可是一伙的,何必又拉拢陇西王呢?我看这倒像是一场鸿门宴,明着吃饭、暗着较劲呢。”

    “哈哈哈,鸿门宴?咱们这么想,人家若羌国君可未必哦,千里迢迢从若羌国都带兵赶来伊旬城,却等来岳停云赴突厥王的宴,不气坏身子才怪。”

    ……

    站在窗口的宋青时呆若木鸡。

    岳停云,竟要赴……突厥王的宴?

    这又是为何?

    事情的走向已经远远超出了她前世所知的范畴。宋青时皱着眉望着窗外,心急如焚。

    她该如何是好……

    作者: 呜呜呜别青时被动呀,她这个处境保持镇静就是很机智的行为!

    许姑娘战斗力max——曲璟言的体力+正常的IQ=超棒的女配!

    突厥王即将登场,是老头子还是年轻帅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