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曹丕践祚
一秒记住本站:9
洛阳王府议事厅里,座无虚席。
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曹真、曹洪、许褚、邵婷、桂香、刘晔、贾诩、董昭、贾逵、徐晃、陈群等人聚在一起,商议曹操发丧日期之事。
刘晔道:“国不可一日无主,魏王去世,洛阳军队骚动不安,宜早迎太子赴洛,安排接班。”
环夫人因儿子曹冲早夭,对曹丕一向没有好感,遂道:“既然洛阳军队骚动不安,应该让有统军能力的公子暂摄王位,方能安定军心。在魏王儿子里,鄢陵侯勇武过人,驻军长安,离洛阳最近,可暂摄王位。”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这话明摆着要废弃曹丕的太子之位,众文武考虑到是曹家内部之事,且环夫人是曹操生前最宠爱的女人,谁敢多话?
曹真道:“这事难搞,我看先秘不发丧,待大军到达邺城后,让太子发丧,名正言顺。”
众文武听了,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吱声。
谏议大夫贾逵立起身来,朗声道:“魏王去世,洛阳城不少将士知道了,纸包不住火。如果秘不发丧,一旦军队有变,刘备、孙权入侵,国家就乱套了。我的意见,必须发丧。光明正大做事,才能消除祸患。”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接着,众人商量稳定军心办法,有些人提出主要军政岗位由曹操的家乡人担任,这样能度过困难时期。
魏郡太守徐宣大声道:“如今各地都归于一统,每个人都怀有效忠之心,何必专用谯县人和沛国人,以伤害那些守卫将士的感情!”撤换之事才不再提起。
许褚道:“我支持太子到洛阳即位,魏王生前已确定好接班人,岂可更改?!”
环夫人呆呆地望着许褚,感到眼前的许褚,是多么陌生!
昔日床上一夜情,这厮早忘到爪哇国去了!
环夫人认为曹彰即位,她在后宫的地位不会动摇,会超过卞夫人。可是情人许褚的表态,让她的愿望一下子进入了冰窟窿。
众人听了,大多赞成许褚的意见。
大家都知道,别人可以多多少少得罪一些,可不能得罪这位谯郡许仲康,他上掌握着刀把子,看谁不顺眼,可以宰了谁。
以前许攸狂傲,被许褚宰了,哪怕都姓许。
徐晃道:“我看仲康的话,最符合国家利益,我愿前往邺城,请太子到洛阳即位!”
第二个大将出来话了,众人更加不好发表意见了。因为徐晃是先王曹操下的名将啊,里有军权!
讨论会结束后,环夫人回到居所,泣不成声
不久,曹丕和卞夫人、徐晃等人来到洛阳,即魏王位,正式做了曹操的接班人。
曹丕下令大赦天下罪犯,曹魏军民的心渐渐安定下来。不久,天子刘协派御史大夫华歆带着诏书,授予曹丕丞相印绶和魏王玺绶,仍兼任冀州牧,曹丕尊奉母后卞氏为王太后。
鄢陵侯曹彰带兵来到洛阳,参加曹操葬礼。
曹彰握重兵,但听从卞夫人及众文武意见,没有乱来。
曹丕作为对曹彰的回报,亲自写道: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籓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曹丕让曹彰回到自己封地,洛阳遂安。
临淄侯曹植的监国谒者灌均,迎合曹丕的意图,上奏:“临侯曹植酗酒,言辞轻狂怠慢,劫持并胁迫魏王的使者。”
曹丕找到了借口,贬曹植为安乡侯,将曹植的党羽丁仪、丁廙兄弟及两家男子全部处死。
洛阳许府里,许褚与邵婷、桂香相对而坐。
邵婷道:“夫君,子桓即位后,对众文武不薄,但在处理子建一事上,不太大度。”
许褚叹道:“有什么办法?一朝天子一朝臣,我等只能侍奉新王了。”
桂香道:“我们担任宿卫工作,不管朝堂之事。我支持仲康的做法,只认新王。”
邵婷摇头道:“这次子建随从被虎士兵杀了不少,太惨了。”
许褚听了,长叹一声,伸出双道:“我这双,差点沾上了曹家的血。幸亏卞夫人及时制止了新王想杀子建的计划,否则的话,子建性命难保。”
邵婷愤声道:“我看新王不如先王,这样做,早晚会出事!”
大汉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曹丕发布王令:诸将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给槥椟殡敛,槥音卫。送致其家,官为设祭。
十三日,大汉天子刘协在高祖庙祭祀,报告列祖列宗,派代理御史大夫张音带着符节,捧着皇帝玺绶以及诏书,要让位给魏王曹丕。曹丕三次上书推辞,然后在繁阳筑起高坛,辛未(二十九日),登坛受皇帝玺绶,即皇帝位。燃起大火祭祀天地、山川,更改年号,大赦全国。
至此,延续四百零五年的大汉王朝,寿终正寝。
注: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历时四百零五年。汉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曹丕尊奉大汉末帝刘协为山阳公,仍然使用汉朝的历法,行皇帝的礼仪、音乐;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追尊自己的祖父魏太王曹嵩为太皇帝;父亲魏武王曹操为武皇帝,庙号为太祖;尊奉母亲魏太后卞氏为皇太后。改封汉朝的诸侯王为嵩德侯,列侯为关中侯。大臣们封爵、升迁,各有不同。又把相国改称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司空。山阳公刘协奉献自己的两个女儿给魏文帝曹丕作妃子。
搞了这些大动作,曹丕嫌不够,想重新颁布历法。
侍中辛毗劝道:“魏朝遵循虞舜和夏禹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顺应天命,合乎民心;只有商汤、周武王,依靠武力征伐统一全国,才会更改历法。孔子:‘实行夏的历法’,左传:‘夏朝的历法,最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我们为什么要和它相反呢?”
曹丕听了,方才作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