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力拒吴军

A+A-

    曹魏黄初七年五月,曹睿即位。诏令大赦天下,尊封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文帝郭皇后为皇太后,朝中百官均晋爵加俸。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加封其弟曹蕤为阳平王。

    八月,孙权兴兵,想趁曹睿年少即位,趁火打劫,攻打江夏郡。

    江夏郡在孙权眼里,一直是块肥肉,如能将其攻下,则荆州地区扩大,对曹魏造成进逼之势。

    曹魏群臣纷纷上奏,请求曹睿发兵增援江夏郡。曹睿文聘智勇双全,完全能抵挡吴军进攻。

    性子暴烈的曹休道:“陛下,江夏一旦被吴军攻克,后果相当严重。臣愿提一旅之师,增援文将军!”

    曹睿摆道:“江东鼠辈,何足挂齿!卿等静侯佳音,呵呵。”

    江夏城头上,老将文聘目光如炬,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吴兵。

    吴将凌统喊道:“文将军,江夏已是一座孤城,投降东吴。我保证,吴王会重用你的!”

    文聘厉声高叫:“我乃曹魏大将,岂能降蛮夷之王,看箭!”

    罢,文聘张弓搭箭,射向凌统。

    凌统急挥刀拨落箭矢,下令攻城。

    吴军架起云梯,如蚂蚁似地往上爬,文聘下令回击。

    一时间,城上擂木炮石、滚汁等打将下来,吴兵死伤无数。

    凌统组织吴军发起了多次进攻,均被魏军击退,城下躺满了吴兵尸体。

    当年曹操的眼光没错,文聘的确是一位独挡一面的大将。

    凌统无奈,只得率军后撤,进行调整。

    孙权得报,甚是吃惊。这次派凌统打斗阵,看中的是凌统的资历和勇略,谁知出师不利,被文聘打得灰头土脸,搞得凌统脸上挂不住,吴军将士怨声载道。

    老将韩当提议结束此次战争,因为久攻坚城不克,要防止魏军从其它方向攻击东吴军事要地。

    此时魏将荀禹率数千军马,驰援江夏,偷袭一部吴军,大获全胜。

    孙权见取胜无望,只得下令退军。

    这次战斗结束后,曹睿向群臣解释:“孙权的军队善习水战,这次吴军之所以敢于不用水战而转到陆上攻城,想打一个突然袭击。可时下文聘已和他们能够抗衡,他们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不会坚持长久的。”

    群臣听了,对青年天子曹睿刮目相看,认为他在军事上,比他爹牛。

    时隔不久,孙权心血来潮,决定再次兴师伐魏,报江夏一箭之仇。

    这一次呀,孙权派老成持重的诸葛瑾挂帅,张霸为副将,率精兵五万,浩浩荡荡,杀向襄阳。

    襄阳告急,朝野震动。

    曹睿十分生气,当即升殿议事。

    正二品车骑将军许褚道:“陛下不必忧虑,臣愿领一军,前去襄阳,消灭诸葛瑾军,壮我大魏军威!”

    曹睿摆道:“叔公乃大魏名将,不可轻动。此番增援襄阳,朕派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率军三万,在野外寻歼吴军主力;征东大将军曹休率军二万,出寻阳,配合司马懿军作战。”

    司马懿、曹休立即下跪,大声道:“臣领旨!”

    这态度,比学生对老师还好。

    襄阳城外吴军大营里,诸葛瑾与张霸相对而坐,商议军情。

    诸葛瑾道:“襄阳城坚池深,难以攻破,应及早撤军。如果曹魏援军抵达襄阳城外,会对我军构成极大威胁,我军很可能落败。”

    张霸大声道:“怕什么?就算曹睿带御林军来,我也不惧!”

    诸葛瑾摇头道:“张将军切莫逞血气之勇,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魏军动向如何,我们不得而知,着实堪忧啊。”

    突然,亲兵入帐禀报:“曹睿派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率军三万,增援襄阳,只距我军三十里地了!”

    啊?!

    诸葛瑾听了,倒抽了一口冷气。

    司马懿虽然没有率大军出征过,但他长期担任曹魏的军事参谋,对排兵布阵之法,非常熟悉,是一个极难对付的能人。

    诸葛瑾想到这里,果断地挥,朗声道:“传我将令,各军徐徐撤向江陵。”

    亲兵答应一声,正要出帐,张霸喊道:“慢,我虽是副将,但不临阵怯敌。司马懿算什么东西,趁魏军立足未稳,我提一旅之师,攻击魏营,定能擒诛司马懿!”

    诸葛瑾劝张霸不要感情用事,赶快率部撤回江陵,方为上策,张霸执意不听,嘲笑诸葛瑾畏敌如虎,成天下笑柄。

    诸葛瑾无奈,只得拨给张霸二万军马,让其攻打魏营。

    且司马懿率三万军马,在吴军侧背立营,刚刚忙完,探马飞报:“吴将张霸率大队军马,前来攻营!”

    司马懿仰天长笑,沉声道:“我准备休息二日,去攻打吴营,不想吴军自寻死路,找上门打了,哈哈哈!”

    这次司马懿率军出发时,曹睿为确保战斗胜利,特拨五千虎卫军,由许仁、彭福统领,临时归司马懿指挥。

    司马懿取出令箭,对许仁道:“三将军,吴军来攻,你率虎卫军出营,在西侧山林里埋伏,听到营中炮响,攻击吴军侧背。”

    许仁接过令箭,大声道:“遵命!”

    且张霸率二万吴军,鼓噪而进,行至魏营前面开阔地时,将士们十分疲惫,张霸全然不顾,下令攻营!

    司马懿督部紧守营垒,以密集的箭矢,击退了吴军二次进攻。

    张霸焦躁不已,亲出阵前,率敢死队冲营。

    司马懿见吴兵杀入营中,命令铁骑杀出,与吴军混战。

    在魏军铁骑兵的凌厉攻势下,吴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

    司马懿拔出河内剑,大声命令:“全军出击,杀贼!”

    魏军步骑从营中杀出,喊杀出震天动地。

    张霸命令吴兵竭力抵抗,哪里挡得住魏军如潮攻势啊,吴军折损过半,溃不成军。

    张霸无奈,只得率余部向吴营撤退。

    谁知吴军走了不久,许仁、彭福率五千虎卫军从山林里杀出,似一把利剑,把吴军截为数段。

    混战中,彭福恰遇张霸,他挥舞谯锋刀,大喝一声,将张霸斩于马下。

    吴军大败,存者十之一二。

    败兵逃入大营,诸葛瑾大惊,急令军马撤向江陵。

    襄阳守军与司马懿军密切配合,大杀一阵,吴军狼狈逃窜。

    当诸葛谨率领残兵逃入江陵时,计点军马,由原来出征时的五万人马,锐减为万余人,三军夺气。

    孙权得报,跌坐在王椅上,怒声道:“子瑜无能,折我江东精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