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喂兔子
一觉睡到大天亮,翠华伸伸懒腰,看着从纸糊的窗户里透进来的光,心里很满足。
兔子顺利出生,她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她得赶紧起床了,吃了早饭,她还得去给新生的兔子喂奶呢。
这不但是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想想要给一百只兔子喂奶,翠华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接下来的日子,她可再没有空闲的时候咯。
加油吧!付出和收获总是成正比的,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加油!
照旧给吴军温好了饭菜,翠华来到窝棚里。
翠华以前也没有养过兔子,但她是有看过兔子的饲养资料的,只是时间过于久远,她的记忆有些模糊,只记得一些大概的步骤,细节却有些记不清了。
所以,她现在也是瞎子走路,走一步算一步。
来到窝棚里,翠华按照竹筐的摆放顺序,依次往每只兔笼放进差不多数量的兔子。
母兔已经生产了几个时了,奶水基本也下来了。
而兔子们的肚子也是皱巴巴的,全部都呜呜叫着,嗷嗷待哺。
兔子们感受到翠华手指的触摸,它们闭着眼,歪着头,四处寻找。
原来,它们是把翠华的手指,当成妈妈的了。
被放进兔笼的兔子,感受着身边陌生的温度,四处寻找着自己的食物。
它的头东蹭蹭西蹭蹭,明明已经到嘴边了,偏偏就是含不住。急得兔子呜呜直叫。
翠华低下头一看,原来这只母兔奶头周围的毛没有扒光,兔子吃不住。
一般生产在即的母兔,都会自己把奶头周围的毛拔光,以便哺乳。可是这只母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并没有进行这个行为,导致现在的兔子,吃不到母乳。
于是翠华赶紧拎起母兔,伸手帮它把周围的毛拔干净,许是有些疼痛,母兔有些挣扎。
等到清理干净,翠华将母兔放回兔笼,兔子们又凑着脑袋拱上来。
这一次,兔子们轻而易举便找到了,它们使劲儿吮吸着妈妈的乳汁,发出咕噜咕噜的吞咽声。
而母兔也不停的发出咕咕声,似乎也在为自己的孩子吃上奶而高兴。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翠华在放其它的兔子进兔笼之前,她都先刻意观察一下母兔的情况,觉得一切都好,才把兔子轻轻放进去。
动物的生存本能是强大的,虽兔子还没有睁开眼睛,但是基本都可以准确的找到食物的源头。
放好了最后一窝的兔子,翠华静悄悄的站在兔笼旁。
满眼都是粉嘟嘟、肉唧唧的兔子,满耳都是咕噜咕噜的吞咽声,她觉得,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了。
渐渐的兔子们都吃饱了,也有些疲累,对它们来,吃奶也是一种体力活。
兔子肚子吃的圆滚滚的,薄薄的一层皮,隐隐有些发亮。
翠华又依次把躺在母兔身边的兔子再次放回了特制的竹筐里。
不是她不让兔子待在妈妈的身边,而是她记得之前看的资料明确写着,子母同笼,在断奶后的应激反应会很强烈。这直接影响到兔子的成活率。
而且,生产后的母兔有时会变得很焦躁,一不心就会发生踩踏性死亡,这也是对兔子潜在的威胁。
所以,翠华不得不狠心把兔子和母兔分开,现在的每一只兔子对她都很重要,都是她构建未来的一根支架。
尽管这样会很费时间和精力,她也无怨无悔。
做好了这一切,翠华来到存放草料的木架子前,用簸箕装了满满的草料,往每个兔笼里放了足够的量。
再把放凉的开水,给每个竹筒里添满。
哺乳期的母兔,能量消耗大,需要多吃多饮,奶水才能又多又好。
安顿好了兔子们,翠华出了窝棚。轻轻把门掩上。
她得趁这个空闲,赶紧出去找点新鲜的草料。
现在还没有专为兔子研究的饲料,她得准备丰富的食物种类,这样才能保证母兔们的营养均衡。
翠华背着背篓,沿着路边边走边找。
不是所有的草都适合兔子吃,一般车前草、蒲公英、鹅肠菜,这些兔子最喜欢吃,而且容易消化。
有些草,翠华也不认识,她只能努力回忆着记忆中的图片,不停的和面前的草们进行着对比。
桃花村的人现在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的生存法则,所以田地一般都理得很干净,没有什么杂草。
沿着路边找了好一阵,翠华也没找到多少。
她忽然想起河边水土肥沃,草也尤其丰美,赶紧加快脚步往河边赶。
看着河两岸绿油油一片,翠华真想仰天大笑三声。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翠华弯下腰,仔细寻找着自己需要的草料。
真是身膀河长势好呀!翠华扒开草丛,看着面前的一大片车前草眉开眼笑。
大片大片椭圆形的叶子,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这几天兔子们的口粮就是它们了!
翠华赶紧放下背篓,开始掐起了车前草的叶子。她把大片的稍老些的叶子都掐了,放进背篓里,只留下顶端的嫩绿的叶子。
过几天等这些叶子长成了大叶子,她兔子们的口粮就又有了。
隔一定的距离,她把长得弱的车前草连根拔起,只保留枝繁叶茂,根筋强壮的。
这可是自己免费的天然草场,她得好好管理,要是直接扯光了,等它再新长出来,她怕家里的兔子得断粮了。
整理好了这片车前草,背篓也差不多装满了,翠华站起来揉揉有些酸软的腰。
她双手撑着腰,微微活动了两圈。
看着眼前错落有致的车前草,她有些自豪,现在自己这一手农活是越干越顺溜了。
翠华来到河边,把背篓里的草全部倒出来清洗干净。
兔子虽然很可爱,却也特别娇气。
若是吃了一点不干净的东西,它的肠胃就会闹脾气,拉肚子拉得你怀疑人生。
翠华将仔细清洗干净的车前草放回背篓,然后背起背篓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