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无形的较量(一)

A+A-

    蒋忠这几天一直在心疼死掉的一万虎贲军,却没有想深层次的问题,他哀叹道:“是呀!林冲拿下晋宁府纯属幸运,如果强攻,估计比汾阳府也好不了多少。先生,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调整。”

    “汾阳府的问题并不是个例,今后还会面对类似的,甚至更加严重的问题。攻城战伤亡本来就比较大,毕竟城池高大,强攻注定会损兵折将。”王寅并没有把战败的责任全压在花荣头上,话锋一转,他道:“其实再坚固的城池也会有弱点,只要找到其中的弱点的话,攻击起来就简单多了。比如汾阳府,背靠汾水,可以采取破城的方法很多,强行攻击却最为愚蠢的方式。”

    王寅见蒋忠不语,就知道自己到主公心坎上了,他接着道:“自古以来的战争大多数以攻城战为主流,真正的战场遭遇战,其实并不多见。大宋军队羸弱,缺少战马,可是为什么和西夏争斗近百年,把西夏压制的喘不过气呢?就是遭遇战,大宋每次都溃不成军,很难有作为。但是步步逼近,利用不停建军寨,逐步压缩西夏生存空间,步步蚕食。攻城战,其实抛开有人做内应之外,更多的还是利用器械,只不过攻城拔寨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把守城士兵的军心打散了才可能破城。花荣一上来就想拿下汾阳府,这在攻城战中本身就是大忌。”

    蒋忠摆摆,他很无奈地道:“王将军,你这些我都懂。不管伤亡多大,拿下田虎,还是不成问题的,我也没有把这块当回事。现在的核心是,金军铁骑即将南下。金国打下了辽国,可以在辽国的国库里面应该得到了大量攻城器械,再加上金军本身就很彪悍,在攻城的时候,守城将军能不能扛得住。如果扛得住,就会寻求救援,那么金军利用骑兵的动性,很可能选择围点打援,不断地绞杀大宋的有生力量。如果扛不住,那么就会出现城池被攻克,那么给下一座城池的守将蒙上阴影,这样下去将会出现恶性循环。战术不行就调整,攻城器械不行就改进,主将武能就换将,可是如果军心不行,遇到金军就风声鹤唳,望风而逃,那才是最要命的。”

    蒋忠得这些就是北宋灭亡时的真实场景,这才是他真正顾虑所在,至于汾阳府损兵折将,只是心疼那些死去的士兵而已。

    王寅并不知道未来金军南下的情形,他沉思很久后道:“这个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只能从局部解决,第一统一有效的行军制,大规模军团作战,这就需要有全局观的规划,避免局部作战,被逐一吞掉。第二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多兵种协同作战,用钢铁般的军规约束士兵。比如,在军令下达撤退之前,即便是漫天飞箭,也要做到岿然不动。第三军情传送体系完善,让将军们第一时间知道战场变化,能够相而动,而不是乱作一团。第四建立应急体制,能够第一时间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做出反应。第五战局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战略的作战,而不是传统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语惊醒梦中人,蒋忠陷入了沉思,回忆在自己那个时代,后人对金国铁骑南下制定的防御措施,当时上类似的贴子很多,自己好像也写过,当时有个叫高月的家伙写的就很不错,当然还有很多。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蒋忠的思路慢慢地开阔了起来,他道:“我想建立参谋作战部,由你担任总都监,正四品上阶的忠武将军。“

    一下子成为正四品上阶的忠武将军,这可以是一步登天,尽管在方腊下出任丞相,可是在朝廷之中,想要进入正六品都需要大量的军功做支撑。在陵野岭那点军功换来的不过是从七品而已,当时主公破格给了正六品。现在主公让自己出任正四品上阶的忠武将军,王寅顿时有点蒙圈,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蒋忠知道王寅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他接着道:“我们就是要建立参谋作战部,收集各地收集上来的情报,然后做逐一分析甄别汇总。然后制定出来大的作战方略,来统一协调各军之间的作战,当然不会干预前线将军的具体作战。正四品还是有点低,等金军南下后,直接提到正三品,或者从二品。”

    蒋忠就不厌其烦地把参谋部的定位,职责,作用详细讲解了一遍,最后他道:“如果把全**队比喻成一个人体的话,各地的将军就是四肢躯干,参谋作战部就是大脑,全局的成败都集于一身。一句话,没有参谋部下达作战指令,各地将军不能够擅自行动。当然了考虑到信息传送太慢,有贻误战的可能,时候将军必须向参谋作战部做详细军情禀报,如有不然,军法处置。”

    “参谋作战部,后勤保障部,军政部,军法处将会构成虎贲军,龙骧军最高管理阶层。这里面参谋作战部又是首要,王都监,你可不要让我失望。”

    王寅跪倒在地,虎目含泪,他哽咽着道:“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不是要你学诸葛亮活活累死,也不要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需要你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记住参谋作战部,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你只是掌控全局。另外,还会成立军事学院,我来担任第一任院长,你来当学政,教授,具体你来负责。”

    虽然王寅一时间还理不清楚参谋作战部的职权,作用,但是敏感的直觉告诉他,这个部门相当于半个枢密院,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大于枢密院。

    京兆府马麟被押解到京城,永兴军路的兵马都监童嗣苒申请调离,这就给朝廷带去了极大的震动,尽管马麟咎由自取,可是朝臣们依旧对蒋忠独断极为不满,尤其是童贯,王黻,梁师成,三人不断地在官家面前告状。

    宋徽宗赵佶对于蒋忠也十分的不满,他不相信整个武备库被一把火烧了,虽然有人证物证,但是这也太玄乎了。

    在这个时候,宋徽宗赵佶有点后悔让蒋忠去京兆府了,可是现在河北路局势不稳定,要是河东路才出乱子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思前想后,宋徽宗赵佶决定让童贯继续坐镇河北路,给蒋忠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同时严令京兆府知府刘文叙,太原府知府张纯孝秘密见识蒋忠的一举一动,并且要严控钱粮,军饷调拨。

    就在童贯宣抚河北,燕山的时候,河北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战争的阴影逐渐笼罩在大宋上空。

    金国让童贯斥巨资购买燕京、涿、易、檀、顺、景、蓟等地。但是由辽地汉军驻守的平州被攻克后,并没有交给大宋。而是加封原平州守将张觉出任临海军节度使,平州知府。同时将平州改成南京。

    此时的平州东,西,南三面都属于宋朝领土,在加上谭稹的宣抚政策,原本就是汉人的张觉就有投靠大宋的意思,当然了这也是对金国到处掠夺人口,财富不满造成的。

    谭稹和张觉保持联系,本来已经宣抚成功,只是在这个时候,谭稹调走,换来童贯,原来的很多宣抚的细节都需要调整。

    童贯是被蒋忠刺激太多有点晕过了,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他欣然答应张觉投诚,之不要要对方拿出足够的诚意才可以。

    收到来信之后,张觉就有种不出来的不痛快,自己想要投靠大宋难得也有错,还要自己纳下投名状,可是现在哪有什么投名状可拿呀!

    薛起看到知府大人有心事,于是就心翼翼地问道:“张大人,不知道朝廷那边是什么态度。”

    “什么态度,还不是不相信咱们,原先好的条件只字不提就不了,现在还要让自己拿下投名状,来证明我们已经脱离金国,真心投靠大宋。”张觉对于薛起向来都不隐瞒,在他看来这个军师就是诸葛亮再世,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

    “大人,这恐怕不是朝廷的主意,而是童枢密使的意思,他被晋国公逼迫的毫无反转的会,想要得到郡王位,就需要更大的功劳,仅仅依靠金钱赎回燕京、涿、易、檀、顺、景、蓟等地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希望大人您能够建功立业。”

    张觉也不傻,即便是薛起不,他也能看出来究竟怎么回事,思前想后觉得有点冒险,毕竟现在想要建功立业,那就只能那金人下,可一旦动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薛起见张觉沉默了,就知道还欠火候,于是就道:“大人,您中还有五万精兵,正面对抗金国有点难度,但是迁、来、润、隰四州的守将都是辽地汉将,他们四家加在一起也没有我们兵多,如果加上平州以及迁、来、润、隰四州都归顺了大宋,那么童枢密使晋升郡王指日可待,当然大人您也就水涨船高了。”

    (本章完)